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际,他便堂而皇之地用兵。
一旦朝廷就粮草一事再次批驳骆的上奏,他的时机差不多也就到了。借口是否合理什么的,压根已经不重要。
至于骆有没有考虑过人心不服的问题嘛……
此人在民间素有“江南王”的称号。虽说没有朝廷的封爵,但是手头掌握着庞大的兵力,在远离天子视线的江南一带几乎等同于控制了那里的民生,任何地方官要么是依附于其牢固的根系,要么就在一片错综复杂的势力间抬不起头来。这些情况都是早些时候司空朔向我分析过的。
司空朔很了解自己的逆臣是什么样的人,所以从来不急着在明处对付他。此刻他又远在凉州,忙于战事,很有可能无暇顾及江南这边的动作。
不过他当然不会临走时毫无准备,任凭人趁势发难。
我摸出他留给我的那件东西,一想到当年那个逼得我们在大火之中饮毒自尽的罪魁祸首,而今可能会连出场机会都没有就被炮灰得不能再炮灰,我就无声地笑起来。
云台呆滞地看着我,“娘娘。”
“呵呵呵呵呵做甚。”
“您……越来越像陛下了呢。”
“有吗?”我赶紧低下头,罪过罪过,岂能被司空朔给同化了。
由于确切知晓了他的归期,现在的战局又形势一片大好,接连几天我都变得轻松不少。尽管偶尔想到他不在时还是会产生不踏实的感觉。
毕竟这是在关外作战呀,无论战役的结果再怎么好,想必也是打得不容易的。
骆上书朝廷后的第五天,江南大营发生了一件事:他的一名心腹手下暴毙后被人发现横尸旷野,一同被发现的还有山谷中停置的百辆粮草车,均是未经通报的。
发现这情况的是一个临时受命带兵去往燮城的将领,叫贺淮,将此事上报后不到两日竟然收到了皇帝手谕,命令贺淮立即着手查办这私运粮草的来路去向。贺淮很快回报,粮草既不是要运往燮城也不是要支援前线,而是要囤积在江南大营中的。前去江南大营察问时,得知骆世皋已经离开数日,还有隶属淮南水师的两万人马也不知所踪。
几位前朝元老还未弄清司空朔是如何在边关得知消息的,紧接着一份如假包换的圣旨不知快马加鞭了几日,又送到了江南,命令查封各水道,同时让贺淮督办亲查几名地方总督、统领的田产家业。
不到一天,接连数十名官吏,很快因为受贿的证据被公之于众而遭抄家撤职,有两名武官还因为平时纵容家眷欺压平民惹众怒,最后被自己麾下的副官杀死。临时的总督不约而同下令封住四方粮道。而那些被皇帝下令封住的水道上,又发现了十多艘行踪诡秘的商船,贺淮有圣旨在手,当即命军士炸毁其中一艘,发现那船上满载着兵器。其余几艘上则装载了许多人,均是着普通百姓装扮。
发现有军队追拦,那些大船加快了速度。后来干脆懒得伪装,船上的人披上革甲,向岸边和拦截的船只放箭。那就是失踪的淮南水师,和一部分江南大营的兵士。
这时临时上任的总督派来的军队也到了,正是从淮南水师调来的兵。船上人一看,是自家大营派来的人,紧接着他们便被告知原来将他们调到船上来的总督已经死了,现任的统帅命他们即刻返回。
原来的总督是骆系的,为了瞒天过海地派出军队,将所有的军船都换成了商货运船。而两万人不是小数目,怎么装遣便是问题,又不能像战船那样,兵士们为了不被发现,大部分都挤在环境很不好的底舱中,还不能上岸,在船上已经呆了半个月了。
时间一长,也有很多人觉得无法忍受。此时又得到消息说可以回去了,尽管他们的统领暂没有发话,但不少军士都有停止前行的念头。
最终这些船都没有继续前行,被扣押在水路中,两万人全部上岸。
等到船上的骆世皋发现后面的船没有跟来的时候,偏偏河道上升起了大雾。他带领的江南大营人马不得不停船一天一夜。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那些被他安排在岸上接应的大部队遇到了贺淮带领的大军,立即被包围,几名他的下属被另外的心腹突然杀死,紧接着就投降了贺淮。整场兵变迅速而高效,仅仅有那几个下属丧命,将士们几乎还没察觉到发生了什么,一切就结束了。
本来骆自从听闻了那个运粮草的心腹被发现之后,立即令已经被他带出大营行军的部队继续前进,自己则下马到了水师的船上。这样一来朝廷若要下令查封水道,等命令下来时他早已带着水师停泊在了东边的栾城,只消待陆上人马汇合,就可直接挥师北上。沿途再与那些他暗中布置的兵力汇合,攻下一些城池,就能成功起事。
然而那道圣旨极其猝然,几乎他刚转到船上之际,江南四百里水道就已经前后封闭。贺淮的领军速度更是超前,他这一停船,贺淮就由陆路直追到了前头,还包围了骆精心埋伏的六万人。
等到他们抵达栾城之际,骆世皋一眼就看到了岸头上浩浩荡荡的兵马。
他欣喜万分,蓄势等待多年的时刻终于要来了。然而很快他便发现那些军人的不对劲。骆立刻下令船队调转方向,局势却是无法挽救。岸上的人一声令下,千万支箭朝船队迸来。
骆世皋死了,却不是被贺淮的人杀死的,而是他身边尤为得宠的亲信。
本来贺淮准备将此人活捉,放箭也没有伤到他的要害。然而就在他挣扎着打算水遁之际,那个相貌阴柔的男人抽出袖中短剑从他背后狠狠捅了一刀。第一刀尚未毙命,他还能用尽力气回头看暗算他的人,紧接着又是数刀,骆世皋才瞪着双眼倒地。
无奈,贺淮只能让人停止放箭,喊话命叛军靠岸投降,降者不杀。
其实这些大多都是江南大营的士卒,总归都是朝廷制下的地方军,若要说是骆的私家军也不尽然。骆世皋一死,船上的人与岸上对峙一会儿,也都该投降的投降。
骆世皋谋反一事,就此了结。他的尸首也被再三确认是本尊无疑。
后来的一段时间朝中民间都在议论。主要谈论的有两件,其一是远在边关的皇上下的那一道手谕一道圣旨。
且不说人们纷纷惊异,前朝几位大臣更是心生疑惑。贺淮接到的圣旨绝对是真的,大印清晰无疑,字迹是司空朔本人所有。那份手谕也是千真万确。
然而这两样非但没有经过他们的手,直接从边关飞到了江南,而且算算日子,仅仅花了一天时间。疑惑了一阵,大家最终也就罢了,既然不是假的,那便无可争议。
另一件事在民间传得更为热烈一些,那就是杀掉骆世皋的那个人。如若不是他,现在这人应该在天牢等候皇帝的诏令。
这个据说是骆世皋的亲信的人,能够随侍旁侧说明深受信任。有人根据骆世皋好男风的特点推测,或许是他豢养在身边的侍候的人。后来各种猜测也纷纷传出,有的说是朝廷的密探,有的说是被仇敌买通的杀手,还有的干脆说是那男人不堪忍受屈辱,找到时机便杀他报仇。
反正大家唯一知道的就是,这个人如今下落不明。
关于这些事后的言论,我也只是听在耳中不做评论。了然的j□j自不必说,不了解的,我也不愿猜测。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三十五章
我这个人不算心灵手巧,但是若要照着一个人的字孜孜不倦模仿上两个多月,字形接近个十之七八还是能保证的。
更何况司空朔还把玉玺留给我揣着,有了他的授意我自然做得比较顺畅。
不过那个杀了骆世皋的家伙,我却不知情。应该说是完全没想到。这个人自始至终都很神秘,我只能确定他并非是司空朔安排的人。
大多数人在关心那神速的圣旨和神秘的男人之时,都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就是“碰巧”带兵路过的贺淮。如果不是他,后面的很多事也无从展开了。其实,这个贺淮的来历也很有意思。
当初司空朔遇见过项玺,立时便想起他们家曾在塞北一带居住。而司空朔在小时候有一段时期是在边关过的,那时除了陪他一同习武的龙昭和子虚,还有几个赵老将军门下的弟子,其中就有贺淮。
说来巧,贺淮是项玺的表兄。
他在赵家营也算是比较上流的弟子之一,虽说当时常被子虚他们姊弟俩轮流打趴下,但确实是个有胆识有谋略的将才。后来被提拔做了都尉,调去淮南,项家也因为生计而举家南迁。因为贺淮年轻时性子直,就得罪了骆手下的某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