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满唐春 作者:炮兵(起点2014-7-29vip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古师傅也点点头说:“我也不明白,不过听起来很有意思。”

  刘远的有点想晕倒的感觉,跟你们说道理,还真有一种对牛弹琴的感觉,这时民智未开,那番话跟一个读书人说还差不多,跟这二个大字也不识几个的老匠人来说,根本听不明白。

  “好了,我说直白的吧,我们现在不准备做那些盘盘碟碟了,我们要做一种全新的东西,不过这种东西要严格保密,绝对不能外传,如果你们要留下,就要签合约,一辈子都在这里做,就是不做了,也不能到别家的窑子干活,同意留下的,工钱翻倍,逢年过节还有打赏;要是不想在这里干的,我也不勉强,每人送二十两银子你们养老,算是给陈乡绅一个交代吧。”刘远也不废话了,干脆利落地说了出来。

  “东家,那个,工钱翻倍?”郑汉小声地问道。

  “没错,翻倍。”

  老古师傅则是一脸紧张地说:“东家,那个跟窑子有关的吗?我~~我只会做陶器、烧窑什么的,别的我不会啊。”

  “那当然,要不钱,我干嘛买下这个陈家窑啊。”

  两个老头相付望了一眼,眼里都有欢喜。

  饭碗不用丢,工钱还翻倍,哪找这样的好事啊,再说越是秘密的东西,自己一掌握后,那就越离不开自己,这等于拿着一个铁饭碗了啊,郑汉开始老了,老古师傅的脾气也太怪,就是出去找,也很难再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啊。

  不过老古师傅有点担心地说:“东家,我有个臭脾气,烧出来的东西不好,不砸了它,我就不舒服的,这个~~~”

  他担心新的东西忍受不了自己这个脾气,毕竟蚊子再小也是肉啊,就是烧得不好的东西,也包含了材料、人工等成本的。

  刘远哈哈一笑,然后正色地说:“老古师傅你的这个习惯我知道,我不但不怪你,还鼓励你做得最好为止,这个不是问题。”

  老古师傅松了一口气,而郑窑头则是一脸好奇地问道:“东家,到底是干什么的,能~~稍稍透露一下吗?”

  “嗯,就跟你说一下吧,我做的这些,绝对是对天下有利的事,就是有关书籍的东西,把书籍印刷,然后廉价卖给那些才子,让他们可以好好读书,为我大唐出力,你们想好了,这可是大功德的事情啊,好了,话我就搁在这里了,你们考虑一下,走还是留?留,那以后就只能给我打工干活,要是走,我送二十两银子,让你们有个小钱,养老也好,做个小买卖也好。”

  “东家,不用考虑了,这里这么好,我决定留在这里了。”

  “就是,做了这么久,也有感情了,一直都没有打算离开这里。”

  “对对对,东家对我们这么好,这样工作哪里找啊”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根本就不用考虑,马上就同意留下了。

  刘远笑了笑,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从身上拿出两文写好的文书放在桌面了:“这是合约,郑大叔,我知你能看得明白,看清楚就签了,我先去外面看看。”

  “赵老,你这里怎么样?”刘远出门后,看到赵安正在门口哪里候着,就问一下那四个学徒的态度。

  刘远太清楚垄断的重要性了,虽说早晚都会被别人学去的,不过在被人学去之前,让自己先狠狠的赚一笔银子才行。

  “他们都是鼠目寸光,四个人,每人领了五两银子,走了。”赵老有点岔岔不平地说道。

  一听说有五两银子拿,一个个双眼发亮地把拿着银子走了,简直就是鼠目寸光,跟着少爷多有前途啊,一想白花花的银子白白送给四个学徒,赵老心里就不爽。

  “没事,反正有郑窑头还有老古师傅留下攻关技术就行了,忠诚最重要,几两银子就能把他们迷住的人,留着也没用,反正有奴市,买几个更稳妥。”刘远毫不在意的。

  改编这里事在必行,在搞印刷时未雨绸缪,把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先解决掉,免得出了事后才手忙脚乱。

  074师兄加油

  收到郑汉还有老古师傅亲手画押的文书后,刘远终于放下心,从现在起,这两位就是自己人,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两个老行尊式的行家里手交流了。

  “东家,你说吧,怎么做,我们全听你的。”郑窑头签了那份合约,工钱从原来三两一钱真接暴涨到六两二银一个月,这可是一笔很不错的工钱了,心里对刘远自然更为感激,立马就表忠心了。

  这可是一份很好的工作,合约上说好,就是东家不经营陈家窑,也会一次性被给自己一百两银子,旱涝保收啊。

  老古师傅则有点疑惑地说:“东家,刚才你说的印刷,恕我直言,那雕板怎么和我们这些烧泥制瓷的联系起来了,小的怎么想也不明白,还请东家明示。”

  刘远神秘地笑了一笑,没有回答他们的问题,反而问起他们来:“我问你们,雕版这么好用,为什么不能推广,现在要一本好书,多是用手抄呢?”

  “这不简单吗?”郑窑头马上应道:“做雕板对雕功要求很高,不是大师傅都不来,费时,工钱高;二来木质坚硬的木料不多,最好的木材是黄杨木,不过黄扬木生长不易,成材难,所以价格居高不下;最后就是雕刻成板后,也难保荐,防潮防虫,又怕它断裂又怕它腐朽,就是保存得很好,不过木质容易损耗,所以一直都很难推广。”

  “对啊,一个雕板也刻不了多少字,要是字少一点还可以,要是一部书字多的,要用到上百成千块刻版,去哪里弄那么多黄杨木啊,不行的,也就是印印年画、佛经之类还勉强可以。”老古师傅也附和道。

  “嘿嘿~刘远得意地笑了笑:“谁说一定要用黄杨木的?”

  郑汉好奇地说:“不用黄扬木,那用什么?”

  “那你以为我买这窑子干什么的?”刘远反问道。

  “不~~不是用泥吧?”老古师傅好像明白刘远的意思,马上又摇摇头说:“这是一个好主意,不过这个很有难度,烧成陶瓷的话,很容易破碎,再说,也没人这样干过。”

  没人干过才好,要是有人干过了,哪里还轮得自己来“吃肉”呢,以商人的贪婪,汤都没得喝了。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还造纸术,是华夏的四大发明,这是写进课本的内容,刘远自然非常清楚,印刷术到了宋朝,一个叫毕升民间奇人,用胶泥刻字,然后再用活字排版,循环再用,极大的提高了效率还有降低了成本,这才让印刷业得到肥沃的土壤,从而得到极大的发展,可惜,刘远的出现,蝴蝶扇动了它的翅膀,产生了奇妙的蝴蝶效应,从而使历史出现了一丝变动,印刷术也提前几百年面世。

  “没人试过,那我们就试”刘远信心十足地说:“没试过,又能怎么知道呢,黄杨木要十年、几十年才能成材,可是我要要用的泥呢,到处都是,就是一点人工,成本可以忽略不计,我有个想法,你们想,如果我们把胶泥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在上面刻成字,然后用火烧,等烧好后,再弄一个方形的框版,要哪个字就排那个字,当然,常用到的字就要多烧一点,排好后固定、印刷,只需两块板,我们就可以一边印一边排,这样效率就上来了,等印好后,再把那字给拆下来,留着下次用,等到以后,就是光排版就行了,这多好啊。”

  郑汉和老古师傅又眼瞪得大大的,那张开的嘴巴,可以吞得下两只鸡蛋,这个想法太妙了,简直就用“点石成金”来形容也不为过。

  “喂,喂~~你们没事吧?”

  看到两人就像木头人一样呆呆的站在哪里,刘远就感到好笑,连叫几声,再伸手在他们面前挥了几下,郑窑头还有老古师傅这才回过神来了。

  “东~~~东家,妙!实在是太妙了,这么好的法子都让你想到,真不愧是文曲星下凡,老汉对你服得五体投地了。”郑窑头被刘远的奇思妙想震惊了,心中更肯定他是文曲星下凡的想法。

  老古师傅也点点头说:“我可这样可行,胶泥软,刻字一点也不费劲,到时烧好后,就变得坚硬,我们只要制成统一的标准,就能绵绵不断地生产,只要结实一点、短一点,还是那耐用的,就是不小心破碎了,也容易换,反正泥巴不用钱,就是一点人工和柴火,便宜,东家,我觉得,此法可行。”

  刘远提出一早想到的问题:“要解决的问题不少,像用什么胶泥、要烧成怎么样,多大多硬才好,靠你们研究,除此以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