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嫡额娘西鲁特氏恭敬地回道:“回阿玛话,辛苦不敢当,这是媳妇应该做的。”
“虽说现在主张学习汉文化,生活上汉化也就行了,怎么说话也不能好好说,听着让人憋屈。咱们明明是货真价实的满族人啊,怎么看着跟汉人一个样儿?”老爷子皱皱眉小声嘀咕道。
不过话说,嫩那声音是降低了,但是在这安静的环境,众人都能听的到的好伐。无意间瞥见嫡母大人嘴角抽抽的二姑娘吐槽了。
不管自己的话给人带来多大刺激只图自己痛快得老爷子接着开口,“这回答了胜仗,我带回来好多战利品,媳妇儿你看看,有合适的就给两个小丫头当嫁妆。东西很多,别说两份,就是十份也能凑出来,别心疼东西啊,调好的使吧。”
依旧稳重的西鲁特氏:“是,阿玛。您放心,媳妇儿会办好的。”说完,给大姑娘和二姑娘使了个眼色,“你们两个还不快谢过玛法。”
两位姑娘齐声道:“谢过玛法。”
“……”老爷子同情的目光射向老大石文炳,“老大,你媳妇儿越来越无趣了。”
“……”石文炳看明白老爷子目光里的同情后,无语加黑线。有这么个爹,真叫人头疼!
“玛法。”庆德小包子就在这时开口了。先生说不懂就要问,现在问没关系吧?看着自家阿玛和哥哥,小包子心里有些惴惴不安。
“怎么了?我的乖孙。”老爷子开心了。还是孙子好,不想儿子,没嘴的闷葫芦。说着还瞪了大儿子一眼。
“……”无辜被瞪得大儿子石文炳接着无语。
而得到回应的小包子开心了,“咱们家不是汉军旗吗?怎么是满人啊?”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老爷子的话唠症再次开启,“咱们家祖上世居苏完,姓瓜尔佳%¥#&……姓石?那是你太祖名字的第一个字而已%¥#……”
好好一顿团圆饭,就在老爷子兴致勃勃的讲古中过去了。不过还是有好处的,咱们二姑娘终于把家族的情况了解清楚了。
石家祖上世居苏完,姓瓜尔佳氏。明成化间,有布哈者,为建州左卫指挥。布哈生阿尔松阿,嘉靖中袭职。阿尔松阿生石翰,移家辽东,遂以石为氏。祖上是世代官僚,在明朝就混得开。石翰子三:国柱、天柱、廷柱。万历之季,廷柱为广宁守备,天柱为千总。太祖师至。巡抚王化真走入关,天柱先与诸生郭肇基出谒,且曰:‘吾曹已守城门矣。’翌日入城,廷柱从众降,授世职游击,俾辖降众。
然后就是石廷柱兄弟的光辉业绩,哦对了,石廷柱就是他们家这一枝的祖宗了。石国柱做到了工部尚书,石天柱任过刑部承政,最了不得的就是石廷柱,说起这位的业绩的时候,老爷子的脸上都泛着淡淡的骄傲。
石廷柱,拿广宁做投名状从了**哈赤,然后跟着**哈赤父子俩东征西讨、南征北剿,打过蒙古揍过朝鲜,跟祖大寿接洽过,跟孔有德、尚可喜同事过。汉军旗一建就入了正白旗,然后做了镶红旗的固山额真(宅女觉得,其实就是镶红旗都统,不过是当时满语的叫法),驻防过京口,打下过太原。退休的时候还加了太子太保兼少保,然后晋了世袭的三等伯,死了之后还赠了少傅和太子太傅。
到华善这辈儿,华善有六个兄弟,他排行第三,是和硕额驸,娶的是和硕格格,嗯,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格格的亲爹叫多铎做过和硕豫亲王,同母的哥哥叫多尔衮。
不过华善当多铎女婿的时间很短,因为婧妍的祖母在顺治六年,十六岁就死了,嗯,生下独子石文炳后不久。石文炳(也就是婧妍这辈子的爹)是郡主生的儿子,顺治二十四年石廷柱死的之后,三等伯由他袭了而不是他爹。原因么——华善不能总打光棍儿吧?于是,在多尔衮倒台之后,他老人家又续了回弦儿,生下了个儿子,就是二叔石文焯。悲剧的是,华善的祥瑞程度跟康师傅有得一拼,第二任老婆也挂了,还好,他比较有自知之明,没再娶。
目前华善还是内大臣,兼着定南将军,不过军权在打完仗后就得交公了。
华善只有二子,老大是二姑娘的爹、三十有一的石文炳、现任正二品的山东总兵和老二二十有三的石文焯、目前是御前侍卫。
石文炳有二子二女,分别是:15岁富达礼,12岁婧蓉,6岁庆德,3岁婧妍(也就是本书猪脚)。
石文焯由于上头没有直系女性长辈,订婚较晚,预计明年年初完婚。
汗,这么一大家子人。二姑娘掰扯了老半天才掰扯清楚。真头疼啊!幸好现在是汉军旗,要是满军旗,还是正白旗领头的都统,那大挑(即选秀)想要落选就太难了。终于把关系滤清的二姑娘擦了擦头上的冷汗满脸的庆幸。
☆、6、忙碌的日子
6、忙碌的日子
时间就像个调皮的精灵,一不注意就是去了它的踪影。
男人,尤其是当官的男人,长时间在外公干,好不容易回家后,首先不是休息,而是应酬。到家后,好好休整一天,第二天开始就又要忙碌起来。连带着家里的女眷也开始接连不断的应酬。当家男人的官职越高,应酬就越多越繁琐。
石文炳虽是三等伯,他的官职在天子脚下的京城并不是多高的,而且还是汉军旗出身。但是耐不住家大业大,族内亲戚繁多,而且石家当官的人很多,而且都是有实权的职位。
就这样,石家的大人们好一通的忙活就开始了。
人回来了,首先得让长辈和亲朋好友知道吧,得嘞,去拜访一下吧,从自家同一宗族的长辈开始,然后还有自己的妻族。就这两家的人就不老少,七大叔八大姨的关系一大把。旗人的关系网本来就十分庞大,一家串着一家,关系相当复杂。
拜访是时还得看好了,关系远近不说,要是两家关系差不多,你感觉就跟这家亲,拜访了这家,那家就不去了,反正接触少。得嘞,你就把那家人全给得罪了。为嘛去他家不去我家啊?咱一样的关系,你光去他家不来我家就是看不起我,你看不起我还想让我给你好脸色?我告诉你,没门儿!
因此,拜访时就要十分小心,交往密切的就得拜访,关系相近的要拜访就都得去,不能因这事得罪人。拜访也有讲究,这回拜访了,下回来拜访了还得来,不能想不来就不来,这比一直不来还得罪人。
大头忙完了,还有小头。大老婆关系最深,情况跟自家一样,小老婆家里也要拜访到。不过倒不用很多人了,只摆放直系亲戚就行了。
最后还有自己交往密切的朋友什么的。交往密切的就要一起聚一聚,朋友嘛,就不像长辈那样讲究,上门儿露个面就行,不行还可以一起出来吃个饭、喝个酒什么的,很随意,联系上关系就成了。
朋友完了,更远一些的就是一起工作的同僚啦,人回来了就快该上工了,要跟同时打好关系,官员最重要的就是人脉,而人脉是长期的经营才有的,不能放松;自己的忙完了,还有儿子,儿子长大了,得找工作了,这方面管事的就要特别关注重点照顾;不但儿子,女儿选秀也要上下的打点,就是不想选上也得打点好,让女儿少吃一点苦不是?!
这些看着都是男人的事,但是男人联络的都是男宾,关心的一般都是大事,一些家长里短的是不会说的。有关家里的事还是得看女眷。虽然经常呆在家里,女眷相互之间也是有应酬的。有些事男人不好开口的就是自家女人的事。男主外女主内在这时就体现的相当明显。毕竟有些事还必须得女眷去办才行。
于是当家主母的各种关系网就活动开来。主母有事干了,作为二房的侧室也不能闲着了,自己娘家是钮钴禄氏的,虽不如本家繁华,作为分家,人脉也是不少的啊。
等这边终于忙活完,也快到年关了,各种年礼也要开始备上了,忙活的日子依旧继续,甚至还有加大的趋势。
估计等忙活完,年也过完了。
大人们都在忙碌着自己的事,兄长跟着父亲忙碌着,姐姐要选秀正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唯二被忽略的小孩儿,也没有功夫玩耍,除祖父回来那一天以外,两个小孩儿一直在学习功课。
额,就是太有拼劲儿了而已,真的,都没空去玩儿了。相互竞争着就有了动力,两个小孩儿一起学习,谁都不想落后,所以只好一心放在功课上,连歇一会儿的心都没有了,各何况是玩儿了。无视正在忙碌的父母兄姐,眼里已经只剩下功课的两个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