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死于书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小子是在批评我?”

“没有,我也感觉有劲没处使。咱们正被牵着鼻子走。”

“估计明天你的同学又该来了,这次看看他能奇思妙想到什么吧。”

12。

《第二位受害者横尸街头》

本报记者凌晨四时最新报道三月六日晚间二十一时十五分左右,S区十二大街与第一大街交口向东二百四十米处,路南侧人行道旁,一位五十岁左右男性被执勤巡警发现暴尸街头。我报记者在接到热线电话后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在警方未展开调查工作之前率先初步了解到一些情况。正如我们所料,作为第一目击者的值班巡警对于我们的提问三缄其口,在警方到来之后此人更是很快受到了严密‘保护’。警方的这一做法使广大民众要求得知更多真相的希望再次化为泡影。然而根据现场其他目击者的初步观察认定,死者与几天前的凶案相同,依然是一名乞丐,死亡原因不详。但根据目击者声称,死者身边发现了疑装有饺子的方便餐盒。很不幸的是,与处理几天前刚刚发生的十三大街毒杀案的方式相同,警方在到达现场之后,第一时间的所作所为依然是对现场的民众和记者进行驱逐。几位试图接近S区警局局长的媒体工作者更是受到了野蛮的推搡。我们在此质疑此类行为的合法性以及对案件本身是否会产生积极效果。但是作为反映市民心声的窗口,我们还是期待警方能够尽快铲除这邪恶的社会毒瘤。

另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警方人士表示,此次凶杀案的直接负责人是本市S区刑警队长B君。他同时具备有极强的业务能力和正义感,自然是本次案件专案组组长的最佳人选,但此人恰是畅销书作家A君的高中密友,身份极为特殊。然而据昨日上午警局官方宣布,几天前的十三大街凶杀案的直接负责人亦为此君。如此安排是否印证了警方对两件案件属一人所为的看法?是否可以当做警方对此视为连环杀人案的默认?B君与作家的特殊关系是否会影响到此次案件的侦破?另外不得不提到的是,《流浪汉》一书在这两起案件中到底处于怎样的位置?如果这两起案件确系一人所为,这位杀人者又是出于何种极端的心态?为何他没有选择书中第二案的作案方法而只是复制了第一起案件的手段?这种变态的对作者的致敬是否还会持续下去?

解答这些答案未知的问题,将是近期警局工作的重点。但作为普通市民,我们知道的是,不管事态将朝何方向发展,不论这两起短时间内连续发生的谋杀案是否系一人所为,它们都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对于我们平静的城市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在此,我们呼吁广大市民保持克制,注意安全,力所能及的配合警方,尽快将杀人狂魔绳之以法。

对于本案的最新进展,我报将持续关注。

——《南山早报》

果不其然,D君第二天中午时分来到了警所。B君把他带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他想起了接待室的耳朵,有点别扭。

“看今天晨报了吗?”B君从屋内把办公室的门关紧,然后示意朋友坐下。

“你没看吗?这次反应比上回快多了。”

“看了一篇,已经封我为第二起案件的专案组长了。这些人消息真是灵通,我觉得假如他们介入,说不定比我们破案快。”

“我们是无孔不入的。不过我不是来刺探军情的,组长。我刚才去他那边了,他状态相当不好。”

“嗯,我想象得出。知道我昨天到了现场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吗?我都替他崩溃了。和他写的如出一辙,当然我是指书中第一个命案现场。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碰上这么档子事。”

“第一次凶杀后,他好像还能宣泄些许愤怒的感情来掩盖自己的无助,恐惧。今天就完全不一样了,像已经收到了判决通知书一样。”

“可是这次和书里第二次不一样,没有分尸,时间上间隔也不是一个月啊。这个笨蛋,他不应该往自己身上联想。” 《|WrsHu。CoM》

“你怎么这么傻?头一次凶杀凶手实际已经告诉他了,‘我是在模仿你的书。’后边那个混蛋完全可以自由发挥,再说毒杀来得容易得多,他在复制自己的成功先例。”

“唉。”

“唉声叹气有什么用?你也是这么想的不是么?现在抱有幻想已经不现实了。”

“可是我……我暂时没有什么突破口,我怎么面对他?”B君的拳头重重地落在了办公桌上。

“我就是怕你因为他的原因心理负担太大,反而影响思路。看来果真如此。”

“那你怎么劝他的?C老师情绪怎么样?”

“我看到他的样子根本就不知道说什么了,那个女人更苦,她的心境绝不比他老公好,还要强颜欢笑劝他。”

“你说谁会希望他受如此煎熬。”

“你说什么?”

“除了针对他以外我想不出什么动机。”

“你同意我的想法了?这就是动机?”

“目前还能有什么解释吗?虽然这个也不是特别站得住脚。可我现在只能从这里入手,有用的物证少得可怜,人证更是别想了。我现在心理压力不比他小,以现在的进展,真不知道何时能让他脱离苦海。”

这时B君的电话铃响了。

“那你先忙,我没什么事,就是去看完他不太痛快想跟你说说,我走了。”D君站起身准备离开,下意识的向B君办公桌前的电话机屏幕上扫了一眼,看到号码他停了一下,然后示意B君赶紧接电话,不必送他,接着很快的走出了房间。B君还是礼貌的站起身向同学挥了挥手,这时候电话铃已经响了五声,他看到记者已经从外边关上了房间门,转眼对着电话机显示屏迟疑了一下,继而下了很大决心似的接了起来。

“喂?”

“喂。。。。。。是我。”

“哦,你。。。。。。我。。。。。。我以为是他。他还好吧。”B君说出这句话就后悔了,怎么可能还好?就连听筒另外一端那个女人的声音,听上去也是那么憔悴和黯然。

“他。。。。。他说想出去走走,就出门了。”所问非所答。

一阵沉默。

“案子破的怎么样了?”

“不好,事实上没什么线索,逻辑上没什么思路。真的。。。。。。对不起。”

又一阵沉默。

“从第一宗案件以后,D君会经常拜访你们家吗?”

“嗯,D君真的很担心他会精神崩溃,其实作为记者,他也很忙,我挺感激他的。”

又一阵沉默。

“你。。。。。。你不会是在怀疑。。。。。。?”

听到听筒对面女人那惊诧的口气,B君实在无法回答。

“不会的,换条思路吧,他怎么会那样,就算有动机,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何况那根本不构成动机啊,那会让他做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吗?我能感觉到他现在和你一样,真的是在为我丈夫着急难过,是不是装的我看得出来。这几天他们《先锋报》从来不提那本书一字一句,他顶了主编多少压力啊,真要谢谢他。”

“你想什么呢,”B君没想到C老师这么快就扑捉到了他内心深处只是一瞬间的想法,“你这几天真的是太累了,糊涂了吧?说到哪里去了。我怎么会怀疑他?你真当这是小说啊,全是天马行空的动机。不好意思,你看我多没礼貌,我都没问你打电话找我干嘛。”

“我。。。。。。我想让你来看看他,这么多年,你是他最好的朋友。”

B君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他之所以不去看A君就是怕以自己的身份,去看这位敏感到极致的好朋友他反而会受不了。而且现在案件的进展几乎是零,他能给自己最好的朋友带去什么能够让他看到希望的消息呢?没有。可是女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在最困难的时候,如果有人能在身边支持他,陪他聊聊天也许在女人看来是最好的慰藉。

所以去还是不去呢? (文-人-书-屋-W-R-S-H-U)

“真不好意思,我这两天真的是走不开。我其实。。。。。。我其实也早就想去看看他。”

“没关系,看你什么时候方便,有时候你们男人之间可能会更了解,我觉得他很想见你,拜托了!”他没有想到,她已经哭了。

“你别这样,别这样,拜托什么啊,别这么客气,我会尽快赶过去的!你也。。。。。。你一定要多保重。”

“我会的,你放心好了。那谢谢你,再见。”女人匆忙的挂断了电话。B君仿佛听到了A君住所的开门声。

他保持着接电话的动作,就这样听着听筒里长久的持续的嘀声。他决定相信这个女人,她的直觉不会有错的,我想的太多了,不会的,不会有那么戏剧化的事情。

。电子书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