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娘很多时候都会亲自下厨为全家人洗手做羹,煮一桌好菜。
四娘十五年前曾为鲁家生下一位女儿,可惜先天不足,孩子还没足月就仙去,算算年纪应该和我差不多,十五六岁,所以四娘对我特别好,很疼爱,总喜欢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好玩的玩意儿都留着送我,就像对亲生女儿那样,我也喜欢有事没事去她那里坐坐,感受被人全身心关心的美好感觉。
自从女儿仙去后,四娘就全身心投入到佛教建设事业中,逢初一、十五准时去灵隐寺报到,过年过节总会为寺庙添点香油钱。
呆在宅子久了难免会闷,闲暇无事,我也会假借拜神敬佛的名号跟着四娘去灵隐寺上香,实行灵隐寺一日游外加一路来回玩乐。
五娘是镖师的女儿,爽朗洒脱,乐善好施,是一个标准的江湖儿女。虽然没见过武功功力如何,但按照五娘步步生风,矫健的步子估计水平应该也不差。
未入门时五娘就跟着父亲到处行走护镖,入门后经常和鲁大钱远走出差公干,足迹踏遍大半个南宋,见多自然识广,懂得很多风土人情。
年纪大了的人多多少少喜欢找人说以前的风光事迹,特别像我这种涉世未深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小娘子,当五娘一打开话匣子,活脱脱一本自动播放的古代地理杂志,什么样的风土人情顺手拈来。
六娘温柔娇弱,眼睛很美,大而有神,水灵灵的像小鹿斑比,就像会说话似的。
素有才华的六娘有点多愁善感,时不时发发林黛玉式的哀愁。今日风大吹落院里的一树海棠,就开始感叹世事
,暗喻身世,晓镜作词,对月吟诗,洒几滴清泪。
她尤其擅长针线活,还在娘家养着就受过铺子里专业刺绣师傅的调教,飞针走线绣出的花花草草,飞禽走兽活灵活现,非常传神。
送了我好几件刺绣珍品都被我珍藏着。
七娘是鲁家生意场上的伙伴的女儿,家中生意失败才送来给鲁大钱做小妾。打得一手算盘噼里啪啦,处事公正严明,为鲁家揪出了好几个贪污犯。
她帮着正牌婆婆执行府里头的规章制度兼职府里财务总管,精明能干,是一个好帮手。
八娘年纪最小,大概二十四五,年纪和前世的我相近,相貌艳丽,声音如夜莺般动听。曾是是临安最大型的妓院怡红院的出名歌姬,最红的时候引得无数才子千金求一歌,后来年纪大了不怎么红,被鲁大钱一掷千金赎身,在城外庄子包养了好久一段时间才接进门。
男人都喜欢年纪小的女人,鲁大钱也不例外,所以那么多位婆婆之中八娘最是受宠,也是最被俱有文人骨气的正牌婆婆不耻的“狐媚子”。
八娘会唱好多喜怒哀乐的词曲,由于职业习惯,总喜欢抱琴在院子里富有感情地唱完一首又一首,正是她优美的歌喉把我吸引过来。我俩一见如故,不像婆媳,更像朋友,这种相处模式还挺好。
婆婆们都一把年纪了,除了正牌婆婆外其他都无儿无女,年轻时互相争风喝醋也争得累了,现在很多事情都看开了,无欲无求,同病相怜,大家都和和气气,倒是相安无事。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家最难念的就是正牌婆婆与我之间的那一本。
正牌婆婆偶尔会故意刁难,看不起我一双大脚天足,想令我难堪的时候,我还未出口还击,其它婆婆已经先轮流解救我。因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我们都站在统一战线上。
后来随着我方人员规模的不断壮大,力量的不断增加,正牌婆婆不战而被人屈其之兵,对我有再多意见也只好不了了之。
年纪稍大婆婆的都将鲁鑫视如己出,年纪稍小的就视我为女儿,夫妻本一体,所以她们都对我很好。
可以说在鲁家,我的日子过得如鱼得水,甚是快活。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记得回来支持猫猫啊!!!
☆、第七章 贵妇聚会识俊男
第七章贵妇聚会识俊男
六月里的日子,时近七夕,临安城中各家女眷互相串门,就如何女工乞巧问题进入深闺大宅深入探讨。
我们家的女人也不例外。
一大早,我就叫绿珠给我梳了个朝云近香髻,吸取前两日贪图简单方便插支玉簪子带朵绢花就去正牌婆婆请安“如此简素,知道的人才明白你简朴,不知道的人以为我们鲁家对你不好”的教训,今日特意头插上两支团花簇拥的金簪,在鬓边斜插一朵在园中新摘下来的月季。
挑了件翠绿罗衫,又上著织金短衫儿,□穿条黄罗银泥长裙,好遮掩住一双大脚,特意腰间配上一条绣花裹肚(围裙),显得俏丽活泼。
连绿珠也忍不住称赞“少奶奶,您今天穿得真漂亮。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被别人称赞,虚荣心多多少少得到满足,可嘴巴还是得谦虚一下外加不饶人,“贫嘴的丫头。”
仔细收拾妥当,才带了绿珠出门。
或许真如绿珠所讲的漂亮得体,正牌婆婆见了我,也难得点点头,对我的衣着打扮没发表任何意见。
“今个儿去刘府,乖巧点,不要丢了我们鲁家的脸面。”
“是。”说得我好像没见过大世面似的,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看了那么多古装片,古代聚会常识我还是有的。
一上轿子,我整个人就无法制止地激动起来。
第一次跟正牌婆婆出门就遇上家庭式聚会,送上门来的八卦肥肉,怎不令人激动。
噢耶,有女人的地方就有八卦。在鲁府呆了两三个月,九位婆婆的风光伟绩早就打听得七七八八,正是巴不得有新鲜事迹送上门来解闷。
今次贵妇聚会主要是三个家庭,刘家,陈家,和我们鲁家,地点选在刘府。
听闻这个刘府的夫人和陈夫人是正牌婆婆以前待字闺中就交下的手帕交,刘夫人的丈夫是个朝廷命官,品位多大就不大清楚,平日里两个老夫老妻夫妻就喜欢交友聚会,吟诗作词,附庸风雅。
陈夫人的丈夫也是个朝廷命官,官儿稍稍比刘夫人丈夫大一点,全家人都为人低调不做作,偶尔和三五知己聚聚会,是个务实派。
三个女人一条街,三个家庭的女人聚在一起,估计可以探听到不少古代家庭秘密龌蹉事。
轿子停下来,就看到刘府早就有迎接的人的等在大门前,正牌婆婆和我才下了车,一个十三四岁的丫鬟就走了上来,侧身行了礼,迎了我
们进二门。
刚进二门就见一个衣着讲究的中年女人估计是这家正主刘夫人从二门里走了出来,老远就道:“哎呀,如花妹妹,你们可是来了,刚才跟静妹妹说起你们,怎么这么久还不见如花妹妹的人影呢。”
哈,正牌婆婆闺名居然叫如花,如果没有人在,我想我会忍不住抱腹大笑三声。
“真是贵人多事忙,这次又是你最后才来到。”
待走到跟前,那刘夫人亲热的捧了正牌婆婆的手,亲热的笑了起来。
“洪芳姐姐,你知道我的,那个小院子就那么小,会有什么事。还不是为了挑多几个绣图好给你们看看才耽搁的。”正牌婆婆也绽开笑脸,语气飞扬。
“哟,这是不是沈妹妹家新娶的媳妇儿。”她们俩热情了好一会儿,刘夫人终于将眼神往我身上飘过来,上下扫视一番。
“遥华,还不快快见过你刘婶婶。”
正牌婆婆一发令,哪有不听从。曲曲身子,行了个万福。
“是,遥华见过刘婶婶。”
“快快请起,这孩子看着就乖巧贴心。”刘夫人身子一转,双手虚挽一下。
刘夫人牵着正牌婆婆的手在前面边走边聊,我恭谨地紧跟在正牌婆婆身后一步处往前走,两眼平视前方,目不斜视,正牌婆婆偶尔偏过头瞄一眼看到这样的神情也很满意。
一行几个人走过几个画廊,兜兜转转到了院子里。
院子里早就摆好了两张圆桌,一张放着果品糕点,另一张上面推了一堆绣图样版。
刘夫人口中的那位杜妹妹也就是陈夫人早就在院里吃茶等着,看到我们走近放下茶盏,站了起来,笑嘻嘻地打趣儿道:“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你来了,如花姐姐。”
“还不是孩子不懂事,折腾晚了才来。”这会儿,正牌婆婆倒不拿绣图当借口,反而将我推了出去。
正牌婆婆什么时候改姓赖了,我哪里不懂事折腾了,明明是自己躲在房里梳妆打扮老半天怕被人比下去折腾晚的。孝经有言:“千万经典,孝义为先。”算了,低下头头,装作不好意思笑了笑,我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