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奋斗在激情年代 作者:寻香踪(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10-23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沈父说:“现在国家的政策放宽了,经济正在蓬勃发展,赚钱的机会也更多了,要切记不能急功近利,尤其不能投机倒把、损人利己,少走弯路。”这话就等于是同意了。
  沈馥郁赶紧推了一把丈夫,两口子齐声说:“谢谢爸的支持。”
  沈旭跃问赵明月:“你觉得我姐夫这想法咋样?”
  “挺好的。”赵明月说。
  “我觉得也是,咱们国家的运输这一块相当的薄弱,南方的东西很多都到不了北方,北方的东西也去不了南方。我们上次去太行山,那里的老乡不是一辈子都没见过橘子长啥样。”
  赵明月也点头说:“可别说,我们村有多少人没见过苹果长啥样啊。”
  沈旭跃叹息着说:“国家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啊。听说美国那边,现在基本上都是家家户户都有小车了,我们这边连个拖拉机都少见,这差距不是一点半点的,一定要急起直追才行。”
  “已经改革开放了,很快就会发展起来了。”赵明月说。
  日子如白驹过隙,马上就是暑假了。赵明月还有一年毕业,她三哥赵明朗念的是专科,已经毕业了,分配在县中医院,算是他们家第一个吃国家粮的。
  赵明月的父母都松了口气,眉头的皱纹都舒展了开来,觉得生活特别有盼头,每天干活都感觉到特别有劲儿。家里那两亩责任田被侍弄得整整齐齐的,茶园自己照顾不来那么多,只留了一亩,另外的平均分给了两个大儿子。
  村里的茶叶加工厂做得还不错,赵明亮被安排去跑销售,因为他念过初中,人又够灵活,又年轻力壮,正是村里需要的人手。这事让赵明月大嫂觉得非常扬眉吐气,家里平白多了一份收入,还是这么体面的事,真是羡慕死旁人。
  二嫂本来就觉得自己被大哥大嫂压着,这下子更翻不了身了,心里别提多憋屈了。她去找公婆,想要让他们把自己丈夫也安排进茶厂去做事,别的做不了,制茶还是会的吧。
  赵顺生和胡年春觉得特别为难,这事是村里安排的,当初为了公平起见,每一大家子选一个人,茶厂的工作量有限,需要的人就只那么多,不能保证谁都进去。二嫂就觉得这肯定是公婆偏袒大哥,不然为什么非要让赵明亮去跑销路,而不是安排她家明辉去制茶。
  赵顺生左右为难,去找了一次村主任,问能不能把明辉也安排进茶厂。主任是个脾气比较耿直的人,原则性非常强:“这件事不能例外,我们村委会挑人,都是尽量公平公正,你们要是想让明辉来茶厂上班,那明亮就不能来了。你们家明月早就说了,一定要公平,我这是在尽量做到公平啊。”
  赵顺生说:“当初你们也没问过我们啊,你就直接定了,现在弄得兄弟俩生矛盾,哎!”要是早说了,让他们兄弟俩公平竞争,这样就少很多闲话了。
  村主任说:“我们选明亮,那是因为村里需要他这样的人,像他这样能说会道、思想活泛又读过书的人很少,这也是没得办法啊。”
  赵顺生叹了口气:“那你说咋办,不能再通融一下了?”
  村主任说:“暂时只能这样了,等明年看销路能不能扩大一些,到时候我们再从别的村收购茶青,这样需要制茶的人就多了,我们到时候再给安排吧。”
  赵明月听说这个安排时,就知道家里肯定要生矛盾,虽然都是自己的亲哥,但是对于两个哥哥来说,他们已经不再是亲密无间的兄弟了,他们俩之间隔着两个女人,还有两个小家,各自都在为自己打算。赵明月知道手心手背都是肉,偏袒谁都不行,得一碗水端平。
  所以一放暑假,她就直接回家来了,没办法,她得想法子为家里解决矛盾。二嫂一见到赵明月,就拉着她抹眼泪诉苦,说自己家里本来就比大哥家困难,现在村里干部挑人,还就挑了大哥,一点都不考虑她家的实际情况,这不是让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吗。
  赵明月也觉得很为难,当初她为了保证公平,才没有徇私情让村干部安排自己的两个兄长去茶厂。人家确实是本着公平的原则来安排的,安排下去之后,有人不满是肯定的,但这是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个过程大家必须要接受啊。
  赵明月说:“二嫂,二哥的事我确实帮不上忙,不能重新安排了。要不我给你安排一个事吧,可能赚得不多,但好歹也有点收入,看你愿不愿意做。”
  二嫂听说小妹要给自己安排活做,赶紧抹干了眼泪:“好,你说,我肯定做。”
  “我在北京学会了做几种新款式的裙子,就是我之前给明秀做的那种,你看到没?”
  二嫂想了想,点头:“看到了。”
  赵明月说:“二嫂,我的裁缝是你教的,但是我现在会的一些款式你可能不会做,我们整个县估计都还没人做过,我教你做这样的裙子,你到镇上去租个房子,然后给人做衣服,你愿不愿意?不过我觉得生意肯定赶不上我在北京的好,毕竟北京人收入高,愿意花钱做新衣服的也多,咱们镇上的人太少了。你要是胆子再大一点,咱们就到县城去租房子做衣服,县里的人不少,而且有钱人也多一些。”
  二嫂看着赵明月:“那一个月能赚多少呢?”
  赵明月说:“我估摸着,一个月至少能赚一二十块吧。纯利润。”
  二嫂有些怀疑:“真的能赚那么多吗?”
  赵明月说:“我帮人做一身衣服,上衣和裤子,或者是一条裙子,收取的费用是一块钱,你要是一天能够接到两个单,除去成本,至少能纯赚一块钱,这样一个月就有三十块的收入了。”
  二嫂听着,然后说:“做一套衣服就要一块钱吗,是不是有点贵啊?”
  赵明月说:“你要是觉得贵,你可以收费便宜点,五毛八毛的,只要你觉得划得来。不过我觉得我的衣服主要还是卖款式,款式漂亮了,人们就舍得花钱。”
  二嫂咬着下唇:“那我愿意试一试。”她想着,一个月赚不了三十块,有十几块也不错啊,那些在茶厂上班的人,一个月也就赚个十几块吧。
  赵明月知道自己这个二嫂骨子里也是不安分的,想出人头地,比别人过得好一些,她说:“你要是同意,那我们就去县城找房子开店。不过这样一来,家里的田地和茶园怎么办,交给我二哥吗?”
  二嫂说:“都交给你二哥,我带着大丫和三丫去开店,大丫还能帮我看三丫。”大丫虽然才五岁,但是这个年代,谁不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早早就开始做家务照顾弟妹了。
  赵明月点点头:“那好吧。我们和二哥还有爸妈商量一下,要是都同意,那就上城里去找房子。”赵明月想着去县城也好,起码三哥在那里上班,二嫂要是有什么事情,三哥还能照应着点。
  家里人对赵明月带着二嫂去开成衣店这件事非常意外,都觉得这样能行吗?赵明月说:“现在大家的手头松一些了,对好东西追求也多了,我觉得要是衣服做得好看,就不愁没有生意。我在北京也是做这个的,生意好得很,每天都忙不过来。在老家肯定也是有生意的,爱美是人之天性。反正成本也不高,不如去试试吧。”
  于是姑嫂两个就上了县城,赵明朗听说妹妹要帮二嫂在城里开店,感觉有些意外,不过也还是表示支持,他在县城待的时间不短了,从实习到参加工作,也快一年了,对县城的环境还算比较熟悉,找房子还出了不少力。
  房子就找在离医院不远的一条街上,赵明月还特意挑选了派出所的斜对面,以确保安全。租金比北京便宜多了,才五块钱一个月,房子很宽敞,后面还可以隔开来做饭住宿。
  赵明辉想办法将自己家里的缝纫机搬到了县城,找了两条凳子和几块木板拼了一张床,床上挂上麻布蚊帐,里面几乎什么都看不见。赵明月还用一块粗布将后面拦了起来,两个女人带着孩子在这里,其实有点不太安全。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仅是思想上解放,还有各种犯罪念头的滋生,所以这才有了后来1983年的全国性严打。所以赵明月选择了离派出所很近的房子,但纵使如此,还是要自己多加防范才行。
  缝纫机摆上来,赵明月亲手书写的“北京成衣制作”牌子挂起来,这店子就算是开张了。为什么要用北京这两个字呢,当然是为了广告噱头,小地方的人都向往大地方,觉得远的、大的,那儿的东西就是好的,更何况是人们心目中最神圣的首都。赵明月的确是从北京回来的,这衣服的款式目前也只有北京有,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