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兴诗] 雾中山传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放下了它,正待伸手去取别的文物。忽然思想里掠过一道闪电,又急匆匆抓起来,重新审视贝面上的红字。
    没有错,贝币表面是这样写的:“印度洋NO·24”。
    我问自己:西汉初年哪有印度洋的概念?印度,当时称为“身毒”,古人怎会这样书写?
    我问自己:“NO·”是英文缩写,常用于科学编码,古时哪有使用英文之理!
    口问心、心答口,我再也不傍徨犹豫了。毫无疑问,那就是他,是我的朋友曹仲安亲笔写的。先明确这一点,再考虑这个编码贝币是怎样失落在这儿的。
    不,不是失落,是封藏。
    我环视墓室,青石封闭严密,并无任何罅隙。若非这次地震破坏,断难重见天日。曹仲安纵有千般本领,也无法潜入穴内。这个编码贝币决不是他失落在墓内的,而是原本就封藏在其中的东西。
    合理的结论只有一个。曹仲安必定在墓室封闭前就看过这个白色贝币,判定它来自遥远的印度洋,为它编了号。以后作为墓主人的殉葬品,才放进了墓内的石椁。
    然而,在逻辑上这又是极不合理的。两千多年的时间差,怎能允许他先期观察到这个尚未入墓的贝币呢?
    噢,我不是包公,也不是福尔摩斯,却遇见了比他们所经历的更加棘手的问题。到底什么才是合理的,真把我弄迷糊了。我竭尽全力思索,却理不出半点头绪。
    我的理智困惑了,然而感觉却是清晰的。在我的分裂了的内心世界,有一股古怪的直觉提示我:你是对的,这的确是曹仲安的笔迹,你的推理没有错……
    啊,这是魔幻!这实在不可能,然而却是可能的。我失去了理智,只有直觉支配着我。
    我,觉得一阵天旋地转,坠入了不可思议的魔幻境界。
        三  平息风波的古铜瓶
    曹仲安的确失踪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消失。
    邛都夷古墓内编码贝币的发现,证实他仍旧生存在某个看不见的空间里。不管这是真实,还是魔幻,我决心沿着这条线索追下去。说实在的,如今摆在我的面前,也只有这条似真似幻的微细线索了。
    这条线索的唯一证物,是那个红漆编号的白色贝币。贝壳表面有曹仲安的手迹:“印度洋……”
    印度洋在邛都西南,邛都在雾中山西南,雾中山在省城西南。曹仲安孤身离开省城,走进雾中山,然后在邛都夷古墓里发现了他的笔迹,他亲笔写着更加遥远的西南方的印度洋。他是否踏上一条无人知晓的秘密小径,悄悄走向西南方,到陌生的印度洋边去寻找贝币的来源,或是别的什么东西呢?
    他上雾中山,必定为了那个神奇古怪的飞来佛,邛都夷古墓里的事件,也和历史有关。话说向来,他本来就是考古学教授,眼中看的、心里爱的,都是上千年的老古董。要往西南方找他,必须沿途寻史访古才行。
    西南,访古,最终目的地,印度洋。
    这是我的新的行动计划。也许这是虚妄,也许这太渺茫。可是如今除了这条路,我又有别的什么办法呢?
    结束了地震考察,我按照想象中的路线,独自向西南方走去。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安宁河、渡口市、金沙江、巧家县,在我的心目中全都幻化为汉代古地名:孙水、会无、泸水、堂狼。现实天地在我的眼睛里逐渐淡化消隐了,铁路、工厂、火车、汽车、似乎都变成了蜃楼幻景。一座座古墓、一道道汉阙、一方方碑石,渐渐在周围世界里凸现出来,变成了我唯一可见可闻的实体,我也仿佛坠入了两千多年前的汉家疆域里。
    我就这样一路行行重行行,由古邛都夷地界南下,经过古滇国,进入古叶榆境内。这是西汉时期西南夷的另一个国度,苍山雄峻、洱海迷茫,一派大好风光。心里的直觉告诉我,如果曹仲安的想法和我相同,他在南行途中必定不会轻易放过这一方宝地,迳直奔向天外天的印度洋。
    我放慢了脚步,在洱海岸边纵目四望,细察此处的形势。只见高塔、古寺、城郭、村寨,到处遗存盎然古风。男女老幼身着鲜丽服饰,无不洋溢民族风情。我没有料错,此情此景,不可能不打动一个西南民族原始文化专家的心他,肯定在这儿逗留过。
    可是当我满怀希望迈步踏入村墟、田野寻找,累得筋疲力竭也一无所获。只好垂头丧气离开这座富有传奇色彩的边陲古城,沿着湖边古道向西南走去,把希望寄托于前方。
    湖上,风细细、浪寂寂,一弯素月沾着洱海水波冉冉升起来。月光映出如凿如削的山的剪影,更加显现出几分谜样的色彩和葱笼古意。我边走边回顾,恋恋不舍地往前走。走不多时,路没有了,前方横着一派暗沉沉的湖波。要想过去,必须觅船过渡。但是眼前一片水雾茫茫,哪有一只渡船?
    我正踯躅间,忽然耳畔“咿呀”一声,一只小小的柳叶船从黑暗中慢悠悠漂了过来。这是一艘夜归的渔舟,舟上端坐着一个白族老人,连人带船溶合在夜色里。若不是船浆轻轻拨拉着水,几乎没法察觉他的存在,
    小船傍了岸,我赶上一步向船上的老人打招呼,请求他带我过湖去。老人借着月光上下打量了我一眼,略微沉吟了一下,伸手让我上了船。
    好心的白族老人不顾身子疲乏,载着我重新荡进了湖心。两人对坐着,空荡荡的湖面上只有他和我,荡着荡着的,就聊起了天。
    我和他谈起了山,谈起了湖,谈起神秘的叶榆古城。老人边划桨,边给我讲了一个古代叶榆头人沉宝的故事。
    “这是真的吗?”我问他。
    “前辈老人传讲下来的,哪会有假!”他在黑暗中目光炯炯,一本正经地说。
    他说起了兴致,把这个故事一五一十地讲给我听。据说,两千多年前,大汉皇帝还在位时,住在这儿的一位头人从南方化外之地得到一批稀世珍宝,满满载了一船带回去。谁知忽然风浪大作,几乎船沉人亡。为了平息风波,他亲手把许多宝贝投入湖心,这才逃脱了厄运。
    “有证据吗?”我对这个故事产生了兴趣。
    “要多,可没有。”老人说,“咱们村里的老辈有一次福至心灵,撒网捞起了一个古里古怪的细脖子铜瓶,周身长满了锈。据说这就是当年那位老祖宗平定风波,抛下水的一件宝物。”
    “能让我看一下吗?”我问。
    “你来晚了,”老人说,“前不久有一个外乡人,说是专门考古的,已经把它带走了。”
    “这个人什么长相?”我的心里产生了一个朦胧的预感,赶忙问他。
    在黑暗里,老人蹙眉想了一下,缓缓地回答:“高瘦的个子,戴眼镜,说话平声静气、有条有理的,象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他慢吞吞地边想边说,逐渐勾绘出一个我十分熟悉的人物形象。
    我的心怦怦狂跳着,忙不迭地从怀里掏出曹仲安的照片,递给他观看。问他:“是这个人吗?”
    老人放下手中的桨接过照片,任凭小船在水上随意漂荡,在月光下眯起眼睛看了很久很久。最后,放下照片毫不犹豫地点头说:“没有错,就是他。”
        四  戒日王新传
    我的头脑中一片混乱,无法理出头绪。
    曹仲安忽然在洱海出现,打乱了我的思路。看来他似乎仍旧身在现世,并未隐入历史烟尘。邛都古墓事件是一个例外,也许别有原因,暂时还未探明吧。
    我感到十分矛盾,尽力不想邛都古墓里的那个编码贝币,心中叨念道:“他没有钻进历史就好!只要他还在这个世界上,我就有办法找到他。”
    我安慰了自己,告别送我过湖的白族老人南下,穿过几座大山和几条湍急的山间河流,到达古哀牢国所在的一个山中坝子。这里地处中国边陲,再往前走就是古掸国、迦摩缕波等化外之地了。由于自古以来它的位置就很重要,汉朝平定西南夷后,在这里设置了永昌郡,发展海外贸易,是沟通内外的一个重要城镇。常有国外客商来往,曹仲安如要出国或是研究古代历史,这里是必经之地。
    时光流转两千多年,如古书所说那样,以“穿鼻儋耳”为时髦的古哀牢习俗已不存在了,这里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小城,建筑格式焕然一新。城市不大,我很快就走访了海关、车站、派出所和大、小旅馆,却查不出曹仲安的行踪。
    这可怪了,难道渡我过湖的白族老人看花了眼,曹仲安仍旧隐藏在历史的迷雾中,根本就没有回返现实世界?
    一本境外流入的书印证了我的印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