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泰碍着面子无法发作,憋了一肚子火气回府。他虽然拉拢了黄门侍郎韦挺、工部尚书杜楚客,又和柴令武、房遗爱等皇亲贵胄走的极近,但始终缺乏一位能与当初李承乾的班底相抗衡的支持者。原本舅舅长孙无忌是最好的选择,可是他多年试探,长孙无忌都对他敬而远之,最近更是对李治关照有加,气不过之下,昨天他与那个乖巧的九弟也起了摩擦。
遭到王珪拒绝之后,李泰正琢磨着要不要聚集韦挺、杜楚客等人,商议明日由他们联名奏请封自己为太子,没想到他人还没到王府,就有宫中太监跑来传旨,说皇帝要见他。
这突然而来的召见,着实让李泰大喜过望——自从李承乾谋逆之后,李世民便极少与旁人见面,就连后/宫嫔妃也多日不见天颜,如今父亲居然叫他前去,莫非……是某种暗示么?
事实上,李世民的情况,和李泰所知并不相同。至少嫔妃们并非是所有人都见不到皇帝,有些特别受到李世民宠爱的,比如武才人,此刻就正陪在李世民的身边。
“媚娘,你把这些奏折帮朕分别整理一下。”
“是,陛下。”武媚娘乖巧的点了点头。之前有一段时间,她被皇帝冷遇了好一阵,因此如今的她已经没有了入宫刚承宠时的张扬,变得内敛许多。利用莫迟的拼音字母,她成功在李世民的面前表现出了自己的聪敏好学,又借莫迟议论政事的机会,大胆的在国事上向李世民谏言,表示决不能姑息薛延陀的狂妄野心,不宜以和亲安对方之心。
如此一来,武媚娘终于再次占据了李世民身边的一席之地,得以陪在李世民身边。她很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机会,因此侍奉李世民的时候更是加倍小心。
李世民神色有些疲倦,看着书案前小山似的奏折堆,实在是厌倦极了。“先整理到架子上,等会儿再陪朕看。”
自从李佑和李承乾先后谋反以来,李世民收到的奏折数量,就以几何倍数增长着,内容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围绕着这两件谋反案的。
按照大唐律例,这两人所犯的都是死罪,李佑胡作非为多年,又亲近舅舅阴弘智,李世民早就对他不满之极,如今他闹出这种弑师未遂的丑行,李世民更是对其恨之欲其死。然而如果重罚了李佑,那同罪的李承乾便难以网开一面,如此一来,李世民便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
看到李世民一脸心事重重,武媚娘不敢出声,只静静的按着李世民的吩咐继续着手中的工作。
“启禀陛下,魏王已经奉旨前来。”殿外侍奉的雷远书突然出声禀道。
“叫他进来吧!”李世民似乎毫不在意武媚娘就在一旁,大手一挥道。
武媚娘识趣的转入屏风后面,一边继续整理着手中的奏折,分门别类的放在架子上,一边暗暗思忖李世民留下自己在这两仪殿中的用意。她不明白皇帝为何自己私下宣召魏王,却让她留在这里,难道是为了让自己做一个什么见证?
“儿臣见过父亲。”
“青雀快快起来吧!”
父子俩亲热的寒暄了两句之后,心照不宣的迅速进入了正题。
“你兄长犯下如此过错,已经无法再为储君。朕对青雀你宠爱有加,反而使你大哥对你心生恶念……”李世民叹息道。
“大哥也是一时糊涂。”李泰道:“怕是东宫有奸邪之徒暗中教唆,大哥才会走岔了路。幸好大错还未铸成,父亲尚可网开一面。”
“哦?”似乎没想到李泰会为李承乾说情一般,李世民微微眯起眼睛。
“大哥同五弟不同……”李泰提起李佑,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五弟造反之事,先以弑师为引子,而后又光天化日之下行凶、起兵,闹得齐州百姓不安生计,比起大哥,为祸更大。”
“你说的很有道理。”李世民点了点头:“吾儿心存善念,能明是非,甚好,甚好!朕一直盼着你们兄弟亲睦友爱,如你大哥那般,实在令朕失望。但愿这次青雀不要叫朕失望才是……”
“父亲大可放心,若儿得继大统,宁可杀子传弟。”李世民暗示性的话,听得李泰的眼前一亮。语气大义凛然,铿锵有力的拍着胸脯保证。“为保全兄弟,便是牺牲我那几个愚钝孩儿又有何妨!”
“好,很好!”听了李泰的话,李世民爆发出了愉悦爽朗的笑声。“青雀之心,朕已明了,朕还有些政务处理,你先回府去吧!”
李泰离开之后,武媚娘才从屏风后走出来。
“媚娘。”李世民伸出手,将武媚娘拉入怀中,抚摩着她娇柔的小手,心情似乎好了很多。“为人父母,着实不那么容易啊!只不知道朕这父亲,做的对也不对……”
武媚娘谨慎的想了一下,才轻声道:“陛下虽贵为九五之尊,可疼爱子女之心,和平常父母无异,诸般烦恼,也皆因疼爱而起,有什么对错之分呢?”
“你这丫头倒是越发善解人意了……”李世民虽然并没有把武媚娘的话认真放在心上,但却仍亲昵的吻了吻她的脸颊。
武媚娘娇媚的脸颊绯红一片,主动走到李世民身后,为他按摩肩膀。“在陛下身边久了,见陛下操劳国事如此辛苦,怎么还能在陛下面前闹什么小孩子脾气呢?”
君妃二人正在甜腻,李世民贴身的太监雷远书忽然再次跑到殿门外禀告,不过这次,他的语气却显得有些气喘吁吁。“陛下!陛下!”
“什么事?”
“启禀陛下,吴王殿下……他、他回来了!他要面见陛下!”雷远书暗叹事情真是巧合到了极点,这位下落不明的吴王,偏偏在家中妻妾入狱的时候现身了,如此一来,他倒也可以向莫迟交差了。
从刚刚不论心情低沉还是愉悦,始终镇定自若的李世民,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终于忍不住大吃一惊:“你说什么?恪儿回来了?!”
一一三 明冤屈世民怀疚
更新时间2013…8…20 23:19:19 字数:3393
“儿臣见过父亲。”
时隔一年,李恪再度站到了李世民的面前,神色镇定,举止坦然。虽然他的动作和和刚刚曾经站在同样位置的李泰一模一样,但两人散发出的气质却截然不同。李恪的不卑不亢,和李泰的有意讨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对比。
李世民端坐正中,仔细打量着这个儿子。他比之前瘦多了,脸色不好,人也黑了,风尘仆仆,没有昔日的锦衣华服,只穿着一身毫不起眼的布袍,但整个人却散发着勃勃生气,带着一股强烈的桀骜与不屈的气息。李世民年轻之时久经战阵,没少经历生死之险,自然看得出李恪身上的这种蜕变缘何而来——那是真正经历过生死危机的人,才能拥有的特殊蜕变。这种气质,是其他的皇子身上绝对没有的。
“恪儿能安然回来就好。”李世民叹道:“你母亲担心得日夜不宁,朕心中也……若非朕下旨派你前往薛延陀部,何至于发生这种事!快来与朕说说你在那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李世民终于忍不住问出了这个问题。他发现李恪的表现,实在有些超出他的预料了。他没接到李恪回王府的消息,看李恪这身打扮也可以看得出他是直接来见自己的,可见他的迫切。李世民本以为李恪必然知道了吴王府被禁军看守,府中女眷都被下狱的事情,才急着来洗清罪名。可李恪见到李世民之后,却表现得非常平静和镇定,根本没有急于给自己的两桩罪名辩驳,因此反而故意问起他前往薛延陀的事情,反而不提莫迟等人入狱之事。
“回父亲。”李恪仍不见半分急躁,不疾不徐的说:“儿臣到并州之后,与李绩李大人确认过薛延陀已答应同突厥互不相扰之后,就由李大人的副将陪同,带了一队兵丁前往薛延陀部,之后便开始与薛延陀部大可汗夷男商讨公主和亲之事。”
李恪虽然不动声色,心中却暗嘲自己当时思虑不周,竟然没注意到自己当时只凭并州兵将证明身份,未持使节,以至于后来险些送命。
李世民点了点头。算算时间,李恪去的时机非常不巧。原来之前,李世民的爱将契苾何力正巧被他的契苾部族挟持到了薛延陀。薛延陀部一向对大唐有不臣之心,拉拢了本已投奔大唐的契苾部,还利用契苾部族挟持了忠于大唐的勇将,也是契苾族的族长契苾何力。李恪这时候到薛延陀,夷男恐怕更多的是笑里藏刀。
“虽说夷男有心求娶公主,但态度却诚恳的有些夸张,薛延陀部众更是有些古怪。直到后来我发现,他们的牙帐中,出入着一些穿着打扮和薛延陀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