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阴国舅,做事的确是够荒唐。”莫迟无奈道:“他带着房相的儿子房遗爱去了慧文苑。”
“什么?”听了这话,李恪的脸顿时沉了下来,“这小子,娶了丽阳还不知足,竟然还敢……!”
看李恪一副要为妹妹主持公道的好哥哥模样,莫迟看得又是好笑又是感动:“你先别急,我觉得,妹妹和驸马之间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他们刚做夫妻,总有许多不适应,你不妨先去问问驸马,我也可以去问问妹妹。这件事先不要闹开,不然的话恐怕不好收场。”
被莫迟的话提醒,李恪这才冷静下来,但仍有些气呼呼的:“这个阴国舅确实不像话,不过他恐怕也是有意而为,故意和房相过不去呢!”
“叫我介意的是,除了国舅和房驸马,还有另一个人……”莫迟神色郑重的看着李恪道:“这个人,我听完了碧池姐姐的描述,觉得他很像一个人。”
“谁?”
“五弟李佑。”莫迟道:“我没记错的话,五弟的母妃,就是德妃娘娘吧?而且,五弟今年不是称病,没有回封地去么?”
“很有可能。”李恪皱着眉,忧心忡忡道:“若说跟着阴国舅,那就不必怀疑,定是五弟了。他最近跟着国舅闹得很欢,还收留了不少地痞流氓之类的人到他的齐王府。”
“他这样胡闹,御史和父亲没管?”
“怎么可能没管。只是五弟坚持他是为了教化长安的地痞流氓,以正天子脚下治安。说的这样冠冕堂皇,父亲也就对他放任不理了。”李恪苦笑。“反正我们这些儿子闹的事情,父亲一贯是轻描淡写的管一管罢了。”
“我可不觉得父亲对你和对李佑一样。”看出李恪也只是玩笑的把自己和李佑的待遇相提并论,莫迟也笑道。“人家可没被撤官啊!”
两人相视而笑,心照不宣——比起对待李恪的严苛,李世民对李佑可算是放纵得多了。
“五弟和遗爱的事情,我会留意,妹妹那边就交给你了。”李恪道:“好歹也要尽快把这对夫妻劝好。”
“嗯,还有,杨伯事情繁多,忙碌的很,长安的生意和情报不能都交给杨伯打理,这方面的事情,也得好好准备准备。我想,杨伯那儿应该有合用的人推荐给你,或者你手边也有合适的人选吧?”莫迟道。“长安这边若没了你我,需要有人坐镇。”
“又被你看出来了?我确实是在想,等过完年,我们这就回安州去。”被莫迟抢先说中心思,李恪握着莫迟的手,微笑道:“我打算借着仁儿年幼的理由,最近几年先不回长安了。李道长说,以退为进,我想了很久,最好的办法,就是暂时离开长安。”
莫迟赞同的点头。“我们离开长安之前,还有一件事,我希望在走之前能够处理好。”
“什么事?”
“是关于碧池姐姐的事情……”莫迟想起孙达每次看着碧池时那种认真的眼神,觉得自己也不算是强人所难,乱点鸳鸯谱。“我觉得,也该给她一个归宿了。”
“这事你不说,我也惦记着呢。”知道莫迟一直以来对碧池的感情,李恪笑道:“我早已经准备好了,碧池的贱籍已脱,可以堂堂正正的嫁给孙达做正妻。”
“不过,孙达他怎么想?”想起孙达的脾性,莫迟不免有些担心。
“他?”李恪苦笑着摇了摇头,“虽说风流本性难移,不过他在我手下这么多年来,我还从未见他这么长时间一直没有对一个女人失去兴趣,我想,对他来说,这已经算是很深的感情了吧!何况,为碧池脱去贱籍的事情,孙达也出了力,我为什么这么做,想来他也是很清楚的。”
李恪的看法果然没错,一贯自诩风流潇洒的孙达,听到婚讯,也难得的忸怩着答应了下来。按他的话说,是他这个风流侠客,也该到了定下来的时候,该当爹了。在李恪和莫迟的主持下,孙达终于和碧池成了亲,把这个对自己痴心一片的女人正经娶进了门。婚后,他们会暂且以管事的身份留在长安的吴王府中,代为照管府中大小事宜。当然,也包括身在栖玉院里的诸多女人们——李恪已经决定,不把她们带回安州去。
而房遗爱和高阳公主之间的别扭,也在李恪和莫迟有意调和之下暂且化解。房遗爱是个喜武不喜文的家伙,自认不是高阳公主欣赏的那种风流才子而受到了公主冷遇,气不忿之下才被阴国舅和李佑邀去逛青楼,如今被李恪训了一通后,乖乖的回到公主身边。有莫迟和李恪从中斡旋,不解风情的房遗爱也总算能理解公主出于害羞不宣于口的心思,夫妻俩的感情总算好转了起来。
至此,以退为进离开长安的准备终于告一段落,贞观十四年的春天,冬雪初融的时节,吴王李恪和王妃萧莫迟带着长子李仁返回封地安州,暂时离开了长安。那时候的他,并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理由和心情,再次返回这个他出生、长大的城市。那时候的她,也不知道,再次回到长安的时候,他和她又会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
一零一 自在安州贤王吴
更新时间2013…8…6 23:48:46 字数:3213
“妈妈,弟弟什么时候会出来?”刚满两岁不久的李仁趴在莫迟膝前,好奇的问。
莫迟摸摸他的小脑袋:“还要大概一年的时间。而且,也不一定是弟弟,说不定是妹妹呢,仁儿不喜欢妹妹?”
“不是不喜欢,不过妹妹太喜欢哭,杨叔叔家的小妹妹,可喜欢哭呢!”李仁撇嘴:“妈妈生一个像我这样的弟弟,他就不会哭个没完了。”
李仁口中的杨叔叔,就是杨乘。回到安州之后不久,杨乘也娶妻陈氏,是杨伯属下的女儿,夫妻俩生了个女儿,如今还不满周岁。杨伯和杨夫人身份特殊,李恪和杨乘的感情又亲如兄弟,虽然杨伯一家坚辞,但私下李仁还是一直称呼杨乘为杨叔叔。
听了李仁的理由,莫迟忍不住笑道:“小妹妹还太小,自然喜欢哭,你像小妹妹这么大时,也是会哭的。来,仁儿试试妈妈做的这件衣服,看看合身不合身。”
来到安州已经两年,时光转瞬而逝,转眼已近贞观十五年的除夕。
莫迟回到安州,可算是“衣锦还乡”,那些曾参加过那年菊宴的夫人小姐们,也都在筵席上拜会了这位新王妃,昔日和萧郑氏不睦的陈夫人吓得当即变了脸色,曾经取笑过莫迟的陈慧珠也嫁了人,夫家也是商人,如今看到莫迟,心里更是不是滋味。
看着陈慧珠的表情,莫迟也有不少的感慨。她如今已经可以习惯自如的在酒宴上招待这些夫人小姐们,完全不再是那时候心中紧张,唯恐行差踏错的萧莫迟了。而且有了孩子之后,莫迟觉得自己的心理状态迅速的老化并且被唐朝同化起来,一副标准的贤妻良母模样。有时候,她自己甚至会觉得自己是不是本来就是唐朝的女人,从前的世界才是一个梦境了。
李恪在安州经营的如鱼得水。虽然郝处俊和许圉师那时候是因自己多心,才硬着头皮投入李恪门下,但李恪之后软硬兼施,许诺若有机会,便推荐他们入朝为官,也算是让甥舅二人安了心。之后相处久了,更是死心塌地的和令狐平等人一起为李恪效命,也引荐了不少游学的士子常到安州都督府中作客——如今天下士子谁不知吴王妃的拼音和记数方式,更因王妃曾为女师而天下闻名,能有这样王妃的王爷,又怎么会是蠢物?
但是李恪和莫迟虽说自从来到了安州后便没再回到长安,但是他们的生活却并非真的远离了长安的一切。
从乌卿和杨伯不断传来的消息,以及莫迟那些皇子公主、贵族后裔的学生们写来的信中无意提到的消息都可以看得出来,李承乾的情况变得越来越糟,而李泰却过的越发春风得意。
昔年那个在李恪和莫迟成亲时还翩翩潇洒,得意洋洋的皇太子,如今却愈发的个性古怪。李恪离开之后不久,李承乾再次大病一场,恢复健康之后,原本就不良于行的腿疾更是恶化到了跛脚的程度。这件事给一贯心高气傲的皇太子打击很大。他开始不愿意和朝臣们见面,把自己闷在东宫和乐工、伶人、僧道胡闹鬼混,对太子妃和两个孩子更是不闻不问。
但是这些事,李承乾在特意写给李恪的信里却是闭口不提,而是只单方面的强调,李泰如今是如何的受宠,如何的被父亲当作心头肉,而对自己父亲却不闻不问等等。每次来信,李承乾不是大大的回忆一番自己和李恪昔日幼年时的交情,就是和现在的李恪同病相怜一下,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