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1、 天下 作者:高月(起点vip高积分2011.11.28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痛斥安禄山造反,主将何千年恼羞成怒,命军队撞开城门,将县令一家公开凌迟活剐,引发了巨大的民愤,寿阳县民开始反抗安禄山的军队,这时发生了一起五名士兵潜入民户奸yin妇女被杀的事件,何千年勃然大怒,下令屠城,一万余县民被屠杀,全县被抢掠一空。

    这件事件传到安禄山耳中,安禄山震怒,此时他的策略是邀天下民心,尚无直接造反的打算,何千年这个举动无疑会在**上给安禄山带来极大的被动,对他在河东征兵造成阻碍,他立刻下令将何千年斩首,所掳妇女一概放回,并派高尚为军纪观察使,赴河东督察军纪。

    寿阳事件上史思明也负有主将责任,此时他不敢申辩,只得低声应道:“卑职记住了,若再有屠城事件发生,请大帅拿卑职问罪。”

    安禄山脸色稍霁,点点头道:“去吧今天既然我来,可以安排犒赏三军,让将士们记我恩德。”

    史思明拱手行礼便退下了,安禄山又对高尚笑道:“先生请上车,我有事和先生商量。”

    高尚心中明白,他也不推迟,便上了安禄山的马车,上了马车,高尚叹了口气道:“有一点大帅需要向诸位大将说清楚,大帅入河东只是接任河东节度使一职,并不是造反占据河东,否则大将一旦会错意,后果会很严重。”

    安禄山一怔,连忙问道:“先生这话是何意?”

    “大帅在河东布兵太广,几乎每州都有军队驻扎,盗窃民财,奸yin妇女的案件时有发生,难以禁绝,这使河东各州县的官员对大帅的动机产生了严重怀疑,一些州县已经出现了招募义军的苗头,我担心再这样下去,河东各州县将群起反抗,不仅河东难保,河北也会被波及,到时大帅非但拿不到河东,反而河北也会丢失,得不偿失啊”

    安禄山沉吟片刻,点点头道:“先生说得不错,我既是接任河东节度使,确实不该驻军太广,那就依先生之言,收缩军队到重要州县,并严肃军纪。”

    高尚见安禄山接受自己的劝告,不由心中大慰,便笑道:“其实大帅不必担心朝廷那边,只要大帅能保持河东稳定,不插手地方政务,我想朝廷会很快承认大帅兼任河东节度使,朝廷也是要个面子。”

    “面子我会给朝廷,但是我要的绝对不仅仅是一个河东,先生可明白?”

    “属下当然明白”

    高尚轻捋短须笑道:“我已针对眼下时局给大帅想好了三策,能保证大帅最终入主关中,坐拥天下。”

    安禄山大喜,这就是他来太原的真正目的,他急忙振作精神道:“先生请说。”

    “计分远中近三策,我先说近策,现在关中军队已被李隆基带到朔方,现在僵持在青刚岭,我们不如趁此机会入主关中,控制朝廷,挟天子以令诸侯。”

    不等高尚说完,安禄山便抚掌大笑道:“先生之策,正合我意,我这就派兵入关中。”

    “不不不” 高尚连忙摆手,“不能直接派兵,那和造反无异,而且潼关还有一点守军,未必能攻得进去,我有一瞒天过海之计,可以实现这个计划。”

    “怎么个瞒天过海,先生请说”

    高尚眯缝着眼睛笑道:“上次长安官员不是抱怨河东灾民入关中,偷杀了很多耕牛吗?大帅不妨以此为借口,送一批耕牛和马匹进京,就说是河东的补偿,然后一头牛一匹马各派一名民夫照顾,这样,三千头和三千匹马,就有六千人跟随进京,大帅明白吗?”

    “好好一个瞒天过海之计。”

    安禄山大赞道:“这样我就有六千军队入关中,其中有三千骑兵,我也要一同进京。”

    “大帅不妨缓一缓,可让庆绪先进京,大帅率三万军等在潼关外,只要庆绪控制住朝廷,大帅便可奉旨进京。”

    “嗯不错,好计策,那然后呢?”

    “然后就是中策,大帅控制了朝廷,可拥立李豫为帝,大帅为右相,命庆绪回河北掌军,等时局稳定下来,再让李豫暴毙,大帅立一幼帝,那天下不就在大帅的掌控之中吗?大帅再收买天下士人之心,挟天子之威平定诸侯,待时机成熟,便可命李氏禅让江山,重建新朝,这是远策,如此近中远三策,可徐徐图之,切不可操之过急,更要注意收买人心,这就是我再三请大帅严肃军纪的原因。”

    “先生何不早说,现在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很好,我一定照办,当务之急是尽快找牛。”

    高尚笑了,“不用找什么牛,不过是给朝廷的一个借口罢了,进了京再解释,牛找不到,都换成马了,有何不可?”

    安禄山一拍脑门,失声笑道:“我真是蠢了,还真想去找牛,那好,我命庆绪立刻进京。”

    他当即令道:“让安庆绪立刻来见我”

    这时高尚又补充道:“要想献牛计成功,还得下点功夫不可,而且,大帅在朝中力量太弱,也可以趁此机会拉拢一批朝臣,大帅不妨想一想,朝中谁最适合?”

    ........

    兵部尚书陈希烈的府邸也在务本坊,距离独孤家不远,只隔了两条街,这几天,陈希烈的心绪颇不安宁,他跟随张筠反对李豫登基,他是怕李隆基又苏醒过来,可反对完了,他又后悔,万一李隆基醒不来,他岂不是得罪了李豫?自从李庆安带兵进京后,他便陷入了惴惴不安之中。

    尽管陈希烈在青刚岭和杨国忠决裂,向李亨表示效忠,但他入朝后又做了一件蠢事,那就是禁不住张筠的拉拢,跟随他一起反对李豫登基,这件事让陈希烈懊悔不已,说到底还是因为当年他背叛李林甫,向杨国忠效忠留下的祸根,他就像一个不停改嫁的女人,总想找一个最好的夫婿,可是连嫁几次皆失望后,他才终于反应过来,好的夫婿未必想要他了。

    问题是,官场不比婚姻,改嫁的女人最终还是能嫁出去,但失节的政客却未必再有前途了,李豫肯定不会再原谅他,他甚至还不如杨国忠,陈希烈心灰意冷了,但是他心中始终有些不甘,就这么结束自己的官场生命吗?他做梦还想做几年右相呢

    这两天陈希烈也无心上朝了,他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借酒浇愁,哀叹命运不公,这天上午,陈希烈正躲在书房里饮酒,忽然有人来报,兵部吉侍郎求见。

    陈希烈是兵部尚书,吉温就是他的副手了,陈希烈和吉温的交情很好,当初他们同为李林甫效力,经常在一起喝酒论政,后来李林甫倒台,他们各奔东西,吉温投靠了安禄山,成为安禄山在朝廷的代言人,陈希烈投靠了杨国忠,则被罢免掉左相,降为兵部尚书。

    所以,吉温虽然为陈希烈的副手,但他在朝中的声望和实权却比陈希烈高,他有安禄山这个手握军权的大后台,没人敢得罪他,陈希烈则被抽去了脊梁,朝三暮四,被朝臣们不齿。

    “问他有什么事情?”

    陈希烈有些不高兴,吉温平时不来找他,这个时候却来找自己,他可没有心思处理朝务。

    “吉侍郎说,和朝务无关,只是来探望老爷。”

    “告诉他,我身体很好,不需要探望。”话说出口,陈希烈心念一转,这样得罪人不妥,他又缓和了口气,“好吧请他到我书房来。”

    陈希烈挣扎着坐起,命侍妾快速把书房打扫了,把酒壶酒杯都带走,又点燃熏香,可就是这样,当吉温一进房时,还是闻到了一股浓烈的酒味。

    不用说,吉温就是逢安禄山之命来拉拢陈希烈了,安禄山看中了陈希烈,资格很老,又不像张筠那样和某个亲王有着千丝百缕的关系,背景单纯,而且他曾投靠杨国忠,应该很好拉拢。

    安禄山在长安有两个心腹,一个是偏将刘骆谷,他不在权力中心,不属于官场体系,相当于安禄山的驻京办事处主任,许多见不得光的勾当就是由刘骆谷去做。

    另一个就是吉温,吉温官拜兵部尚书,位高权重,他是安禄山在官场中的代言人,很多涉及安禄山的重大方略都是由吉温向朝廷提出,比如,安禄山借口边境突厥人难以管束,要求把他们编入军中,但又不属于正常范阳军编制,这个重大提案就是由吉温提出,上报李隆基后最终得到批准。

    也正因为这件事的成功,使安禄山更加信任吉温,成了他的心腹 。

    这次吉温来拉拢陈希烈也是得到了安禄山的亲笔信,再三叮嘱他,务必要把陈希烈拉到自己阵营来。

    吉温一进屋便闻到了浓烈的酒味,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