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1、 天下 作者:高月(起点vip高积分2011.11.28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庆安翻身下马,快步来到李琰身边,他一眼便看见是一支弩箭,箭上隐隐呈碧绿色,是一支药箭,李庆安上前扶起李琰,见他脸色惨白,神情痛苦不堪,知道是箭药发作了,他刷地撕开他的衣服,箭钉在右肩上,受伤处已经乌黑一片。

    李庆安用劲将箭拔出,又抽出匕首替他剜去伤口处最乌黑的一片肉,顿时血如泉涌,李琰痛得大叫一声,竟晕死过去,李庆安从取出随身带的伤药给他裹住伤口,从他的经验来看,这支箭的药性并不烈,可以挽救,这时,两名随队的御医匆匆跑上来,接过了李庆安的抢救工作。

    他们迅速检查了李琰伤势,取出了解毒药,撬开李琰的嘴,用水给他灌了下去。

    “他的伤势重吗?”李庆安问道。

    一名御医点点头道:“箭伤本身无碍,就怕这毒药狠烈,不过从眼前的情形来看,应该不是什么烈药,就是寻常的慢性毒药,可以解毒。”

    李庆安站起身,这时最早奔去的十几名羽林军已经回来了,他立刻问道:“刺客抓住了吗?”

    一名羽林军校尉抱拳道:“回禀大将军,刺客被将军射伤,但已经服毒自尽了,另一名刺客没有抓住,在刺客临死前我们追问他,他只说了个一个‘邢’字,便死去了。”

    这时,龙辇中传来李隆基暴跳如雷的吼声,“这一箭若是射向朕,朕还有命吗?这就是刺杀朕,命长孙全绪立刻来见朕,还有京兆尹,也一并给朕叫来。”



卷九 东宫之争  第二百六十二章 风云骤变

    李琰遇刺使原本风清云淡的朝局骤然间变得紧张起来。李隆基震怒,左羽林军大将军长孙全绪因失职被降一级,调东宫六率府,命京兆尹王珙彻底调查刺杀一案。

    刺杀案立刻传遍朝野,满朝文武议论纷纷,不少人都意识到,这次刺杀案将点燃东宫之争的烈火,很明显,棣王被刺杀,其他入主东宫呼声同样很高的荣王、颖王和永王将面临极大的嫌疑。

    而且这次刺杀案是在圣上眼前发生,惊了圣驾,贵妃娘娘也严重受惊,这就意味着凶手有刺圣的嫌疑,一旦被查出,后果将极其严重,到底谁是真相,长安城内无论官员还是平民都在猜测,各种各样的说法流传市坊,小道消息满天飞,下午,京兆尹又爆出消息。服毒身亡的刺客竟然就是通缉了一年的大盗刘云,京兆府贴出了悬赏五千贯抓捕刘云同伙的布告,很快便有人告发,说不久前曾在平康坊的河东客栈听见有人自称刘云,一时间,关于这个刘云的各种猜测又成为各大酒楼间的第一话题。

    下午,一队队金吾卫和巡查营和士兵出现在长安街头,平康坊内更是官府关注的重点,河东客栈的客人、掌柜和伙计全部被带回衙门询问,衙役们在平康坊挨家挨户盘问,来历不明的人一律带回衙门。

    同样受影响的还有安西军的入城式,考虑到李隆基的安全问题,入城式便被暂时取消了,下午时分,李庆安在三百亲兵的护卫下进了长安城。

    天宝十一年的长安城和从前没有什么区别,坊墙还是一样的黯淡,大树还是一样的浓密,朱雀大街还是一样的宽阔笔直,大街上的男男女女还是一样的自信和艳丽。

    李庆安已经忘了自己是第几次踏上这座历史上最辉煌的京城了,当他天宝六年第一次进入长安时,他曾经想到过安史之乱,但当时他认为还很遥远,可现在已经是天宝十一年,离安史之乱只剩下三年,李庆安却困惑了,安史之乱还会发生吗?历史上,安禄山很大程度上是被杨国忠所逼。在犹豫之中举起了造反的大旗,而现在呢?

    有了自己这个超越时空的闯入者,杨国忠原本应该指向安禄山的嫉恨却转向了自己,而安禄山却始终没有得到河东节度使一职,尽管他已经被封为东平郡王,但在河东节度使这个最核心的职务上,他始终难以如愿,一旦安禄山成不了三镇节度使,他还有可能造反吗?

    但土地兼并侵占并没有因为他前年在河南道的一次清洗而有所好转,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他一路进关中,所见之处都是一座座田庄,庄田制取代了均田制,关中的自耕农几乎丧失殆尽,继而听到的是一次次关于土地的抗争和起义,尽管都被镇压下去了,但反抗的力道却一次比一次猛烈,一次比一次规模浩大,李庆安开始怀疑安史之乱会不会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替代。

    可是昨天他会见李隆基,李隆基却丝毫没有提到此事,难道他根本就不知道各地爆发农民起义之事吗?

    各种疑问和盘根错节的复杂问题在他脑海中交织着。一时也理不出一个头绪。

    “将军,你看!”

    一名亲兵的叫喊声打断了李庆安的沉思,他抬头望去,只见二十几名牵着骆驼的粟特商人迎面走来,他显然也看到了自己,都变得激动起来,纷纷围拢过来。

    “李将军,我们遇到难处了。”他们七嘴八舌地诉苦道。

    李庆安笑着摆摆手道:“大家不要急,慢慢说,遇到什么难处了?”

    一名年老的粟特商人道:“就是银钱的使用,长安各个商铺都不肯接收银钱,我们便去黑市兑换,刚开始还很顺利,可是因为换的人太多,银钱量太大,黑市上也不好兑了,要么就是低价兑换,我们损失可就惨重了,求李将军给我们做主。”

    李庆安微微一笑,高声对众人道:“大家不用急,昨天圣上已经同意银钱可以在全国流通,估计再过几天户部的方案就会出台了,另外,这两天东市和西市将开出两个新柜坊,就是专门兑换银钱,大家再耐心等一等,我一定会给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粟特商人们都欢呼起来,纷纷道:“那我们得回去通知大伙了,不要贱卖银钱。”

    众人兴奋异常。牵着骆驼急向东市走去,李庆安想了想,取出一张名帖,交给一名亲兵道:“你去一趟西市的热海居酒肆,找到李回春,就说是我的命令,令他加快进度。”

    士兵接过名帖向西市而去,李庆安又继续向前,很快便来到了翊善坊的高力士府前。

    出乎李庆安的意料,高力士居然在府内,听到李庆安到了,高力士亲自迎了出来。

    “七郎,我们快两年未见了吧!”

    高力士的笑声依然和从前一样爽朗,但他却比从前苍老很多了,头发几乎全白,从前那种掩饰不住的自信感也没有了,目光从容而平静,充满了一种看破权利场的淡然。

    李庆安上前深施一礼,“参见阿翁!”

    “不用客气了,快进去府去吧!”

    高力士命管家安排好士兵,他亲热地带着李庆安向内府走去。

    进了高力士的书房,两人分宾主坐了下来,李庆安笑了笑道:“高翁怎么会在府中。我以为兴庆宫会乱成一团,高翁一定忙碌不堪才对。”

    高力士苦笑了一声,反问道:“你昨天在华清宫可看见我了?”

    李庆安摇了摇头,高力士便道:“那不就清楚了,现在圣上面前根本就不需要我了,有一批年富力强的宦官比我更能干,还需要我做什么?无非是向世人表示,他是个念旧的人罢了。”

    “那高翁索性退仕回家养老,不更好吗?”

    高力士叹了口气,“其实我也想啊!只是总觉得有些事没做完,就这么退下去。心里着实不甘。”

    “阿翁是指前太子吧!”

    “不!”

    高力士缓缓摇头,“以前或许是,但现在不是了,现在我只是希望他能立太子,不要让大唐江山社稷的延续处于一种危险之中,只有立了太子,大唐的基石才能稳定下来。”

    这时,一名侍女端了茶进来,李庆安接过茶,慢慢喝了一口,又问道:“那高翁以为,最终是谁为东宫之主?”

    高力士笑而不答,半晌才道:“那你认为呢?”

    李庆安笑道:“现在呼声最高的是棣王,今天他又挨了一箭,估计能赚点苦情分,我想他的可能性为六成。”

    “六成?”高力士摇摇头笑道:“你太高看他了,他能有三成就不错了,开元二十六年立新太子时,张九龄曾经提议过他,但圣上说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威望不够,或许这两年稍稍改善一点,但还到不了东宫的威望,如果是我,我更看好颖王,毕竟还有点魄力。”

    “那高翁是认为颖王可能性较大?”

    “半年前我确实以为会是颖王,但现在我又改变主意了。”

    “那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