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双生◎天香夜染衣(唐穿) 作者:以凉(晋江2013.12.23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又笑道:“如月每月出游,锦绣坊难以为继,便由坊中的碧娘覆面纱代舞,那时你便爱她的舞姿,说是绝胜如月,闹得如月颇不满意。如今一晃,竟隔了这么久。”
  我闻言便笑:“师父好差的记性,舞坊的名字是各取两位师父名字中的一个字,合在一处,故名季月。坊中更无碧娘此人,只有一个叫作青娘的,不过并不善舞,倒是有一副好嗓子,最爱唱市井俗曲。每次如月师父出了门,都是弟子面覆轻纱代为歌舞,如何算到了旁人头上?”
  他这才走至床前,取过兰云瓷枕,抽开背部的瓷片,拿出一个布卷给我:“字帖珍贵,当得寻善字者藏之。”
  回得洛阳宫,已是天光大亮。
  李旦穿了件松散的月白色袍子,斜倚在窗前的美人榻上,笑着看我:“谢司籍来得倒早,莫非是要重温昔日更衣之事?”
  我也不答话,只取出怀中的包裹,放在他面前的黄梨花木刻卷云纹案几上,疏了口气:“奴婢不负圣望,取得字帖,望陛下成全。”
  作者有话要说:  


☆、送征衣(苒苒述)

  魏思温说李敬业曰:「明公以匡复为辞,宜帅大众鼓行而进,直指洛阳,则天下知公志在勤王,四面响应矣。」薛仲璋曰:「金陵有王气,且大江天险,足以为固,不如先取常、润,为定霸之基,然后北向以图中原,进无不利,退有所归,此良策也!」思温曰:「山东豪杰以武氏j□j,愤惋不平,闻公举事,皆自蒸麦饭为粮,伸锄为兵,以俟南军之至。不乘此势以立大功,乃更蓄缩自谋巢穴,远近闻之,其谁不解体!」敬业不从,使唐之奇守江都,将兵渡江攻润州。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
  *******************************************************************************
  夙夜里,星辰在望,不觉风尘满衣。
  赶往扬州的路上,眼见得车外萧索的秋叶渐黄,更是催促车夫快马加鞭,唯恐误了行程。饶是如此,也足足耗费了十多天额时间才赶到江南。
  临行时,李旦到侧殿看我,淡淡地笑:“初见时你便说自己是江南人士,如今得以重归故里,甚是可喜。”
  我只答:“此乃陛下恩赏。”
  他遂苦笑:“哪里是恩赏,明明是罗敷赢了使君的车驾去。”《兰亭集序》失传已久,我既然寻回了宫里,他自然只有践约。
  待得出门,他才在身后道:“愿卿早归。”声音低低的,沉浸在晨光初起的大仪殿,细小的尘埃在淡金色的光霭间缓缓下落,墨香浮动。
  我定下心神,敛颜答:“劳陛下挂心。”
  虽只说是去江南采办古籍,然而聪明如李旦,如此的托词必入不了他的眼。
  到了宫门处,就发觉他已拨了御马给我,为的是轻装简行,避人耳目。然而我从不骑马,只得另雇人赶了马车离开洛阳。
  行近临淮,再无路可走,偶尔遇见些寻常百姓,竟都嚷着去投奔徐敬业的兵马,说是要誓死追随贤太子。我素知李贤颇得民心,却未曾想到他竟有如此影响。
  一路都没有武承嗣的消息传来,我不便直接出面寻他,只得等到入夜时分,独自探至了唐军主帐。
  此时军中的主将是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武后亲封他为为扬州道大总管,统领三十万兵马讨伐徐敬业。我并不知此人,只是在替武后整理奏章时略扫过几份折子,朝臣大多认为此人行事不欲高,只求中平。
  贴近主帐,便听得内里的声音浑厚有力地传出:“天下安危,在兹一举,还望将军三思。”
  另一道声音则略显犹豫,迟疑道:“徐贼最善用兵,且前役大胜,此非佳时。”听这话便知,此人必是素来遇战畏缩的李孝逸无疑。
  那劝说的人听了显然愤愤不平,却压抑着情绪,劝说道:“四方承平日久,忽闻狂狡,注心倾耳以俟其诛。今大军久留不进,远近失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以代将军,将军何辞以逃!”
  三分劝说,七分恫吓,总算令这个因胆小怕事而名冠两都的李将军生了忌惮,只得应声:“元忠此言非虚,本将明日自当发兵平乱,与徐贼一决胜负,绝不令!。”
  一番话说得豪气干云,临末却仍迟疑道:“却不知军中粮草如何?将士们可有衣物御寒?”言之凿凿,看似关心下属,然而此话从一个即将面临大阵仗的将军口中说出,终不免令人心寒起来,却不知李唐何时竟也出了这等对军中事务一无所知的将帅来?
  那被称作元忠的人也不计较李孝逸的说辞,只答:“日前各地粮草业已运抵营地,将士的衣物也颇为充足。但宫中有消息,说是此次负责此事的武大人在金殿前请命亲来阵前,不知怎的,物资皆已运到,武大人却不知所踪。”
  我听得皱眉,那李孝逸更是迷糊,只问:“武大人?哪个武大人?”
  出了营地,一径便往盱眙县方向赶。既然粮饷都送到了营地,武承嗣必也身在江南。他此时不在战前现身,怕是已去寻晨吟了。
  此时两军交战之处正在盱眙县的都梁山,我星夜兼程,唯恐耽误时辰。
  此时的江南已近战时,沿途所路过的村庄多已人烟稀少,十室九空,可见古人常说兵事祸民绝非空谈。
  临近扬州的时候,人反而多了起来,就连路边的茶棚也是人头攒动。我不免奇怪,便也下车,寻了处僻静的位子坐下来。
  店小二忙走过来,殷勤地说:“客官想是一路辛苦,吃几块点心,歇息一下。”
  我依旧是书生打扮,坐在桌前,笑答:“如此甚好,劳烦了。”
  那小二手脚颇为麻利,不过片刻就取了一碗茶汤和几碟点心过来,笑呵呵地说:“客官慢用。”
  我看看了桌上的点心,和气地问小二:“这位小哥,小生听说前方有兵事,故而一路行来皆见百姓因战流离失所,为何到了此处却见人人平安乐逸?”
  他听了就笑道:“公子必定是个读书人,说话文邹邹的,听着就是费劲。我们市井小民没那么多讲究,谁当官不是当啊,只要能让我们过几天安生日子,比什么都强。”脸上果真泛着红彤彤的光,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全不似为兵祸所苦。
  我听得费解,便问:“你的意思是此时虽为战时,却反而令你们的日子过得好?”
  “可不是,都说是什么逆贼起兵,我看倒比以前好多了!”旁边的一个虎背熊腰的大汉一拍桌子,大声道。
  暗暗扫视茶棚内的众人,竟都毫无惧色,仿佛那大汉所说的大逆之言再正常不过似的。我便不再做声,只低头喝那碗茶汤。
  果然,那大汉的一席话在小小的茶棚内激起了千层浪来。坐在邻座的一个中年男子便正色道:“殿下为人宽厚,处处为民着想,比之旁者,自是好过百倍。”
  “可不是嘛,要是没有殿下坐镇,咱们哪有这么好的日子可过?”又有人说。
  远处的一个老者抿了口酒,也摇头晃脑道:“浮生不过尔尔,得此贤君胜却家有万贯。”
  这些人口中所称的“殿下”自然是李贤无疑,然而那城中的人真的是李贤吗?我心中一时五味杂陈起来,只略吃了几块点心,便依旧乘马车离去。
  徐敬业部下所到之处,皆军容严整,全不似乌合之众。我一连行了数日,所见的人大多说贤太子御下有方,治理清明,日后必为贤君。我联想到史书上的文字,不胜唏嘘,愈发地加紧了行程。
  到了盱眙县,我辞谢了那车夫,在街边寻了家酒楼,坐下来歇息。盱眙县并没有因为战事而冷清起来,反而人来人往,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才吃了几口菜,就听得有人一面嚷着“拿酒来”,一面噔噔地上了楼来。我一抬头,却发觉自己遇到了熟人:眼前的这人可不正是正是日前在路边茶棚遇到的那个粗犷的大汉。他坐下来便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爽朗地笑道:“适贤太子而居果为乐事!”我依旧低头吃菜,并不理会。
  那大汉想是一路兼程,也实在辛苦,因而一桌酒菜端上来不过一会儿便风卷残云地吃得干净,遂挽起袖口,将面前的酒尽行喝尽,扬声笑道:“小二,结账!”说着便伸手到包袱里掏钱,手一顿,那本就红得发紫的脸竟越发的涨红起来,脸边也见了汗迹。一边等着结账的小二撇了撇嘴,也不言语。
  我见状便站起身来,取了块银子递给小二:“且将那位客官的酒账一并结了。”小二取了银子,这才笑嘻嘻地去了。
  那大汉低着一张大红脸,结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