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宅那些事儿 作者:张鼎鼎(晋江金牌推荐vip2015-01-28正文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跟着谋逆,是因为不敢反抗,是因为军饷优渥,是因为有的人还有点别的心思……但这些日子的攻城,已经把很多人弄的筋疲力尽了,虽然死的大多是那些民众炮灰,可他们的伤亡率也不小。这也真亏的平日他们军饷足够,吃穿不愁,否则这仗早打不下去了。可即使如此,很多人也生出了异心。江宁上下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他们又是为了什么?
    刚才寿王的那一令激发出了他们最后的悍勇,如果没有意外,照这么打下去,他们很可能一鼓作气的攻下江宁。可现在他们犹豫了,他们不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朝廷的大军真的来了?他们真的要被讨伐了?虽然刚才战况激烈,但有些人还是察觉到后面好像有些骚乱。而同时,他们也不由得害怕了。
    而在此时,后方突然传来一阵阵欢呼:“烧了!烧了!逆贼的粮库烧了!”
    这声音比早先的更恐怖,当兵吃粮,虽然他们大多是户兵,祖上传下来的,但也是把这当营生的,若粮库被烧了,岂不是连吃的都没有了?
    寿王气的咬牙,挥剑大叫:“攻下江宁,五天不封刀,城中鱼肉任大家享用!”
    他不说这句还好,一说,众人立刻知道粮库是真的被烧了!顿时众人更六神无主起来,不知道是继续攻城,还是就此退下。攻下江宁,大概就能不缺粮了,可要是攻不下他们却是连个退路都没了啊!寿王鼓噪着还要攻城,却被身后人拉住了:“殿下,退了吧。”
    “混蛋!”
    “殿下,士气已败,再不退 ,恐有大祸啊!”
    寿王面色铁青的看着那只要再加一把力就能攻下的江宁,终于不甘的闭上了眼。此战过后,有人说张千户太过保守,若此时有一支队伍出城厮杀,一战就能打下寿王的大半人马,哪还容他从容退回上海?对于这种调调,张千户的反应就是冷哼:“娘的,女人都上城头了,老子从哪儿再弄一支队伍出来?组织一支孩儿军吗?”
   

☆、第106章

第六十七章
    虽然在其他人看来寿王是从容的退回上海的;但其实他这一路走的并不安宁。在他把人从城头撤下来的时候倒是安静了一阵。江宁城头的人只是警惕的看着他们,没有采取别的行动。朱抵等人除了竖个大旗,也都安静了下来。那个常州的统领见寿王的军队真被他拖住了;很是兴奋;提议再冲击一下杂营,却没得到响应。
    封千户道:“刚才能一举成功,是因为大半军队都拉了出去。现在他们已经稳定了局势,以咱们这些人去冲击;就算是以逸待劳;也很难成功。”
    朱抵点头:“封兄真是一语中的。”
    封千户有些不好意思的抓抓头:“我这点把戏在将军面前算什么?将军不笑话我班门弄斧就好了。”
    “封兄这话真是谦虚了,我看封兄手下大多都是才入伍不久的吧;有没有一个月?”
    “将将二十五天。”
    朱抵击掌赞叹:“封兄真了不起!按照太、祖的《知兵》所言,加入军队者要经过三个月的基础训练才能称为新兵;拉出来勉强作战。封兄这只有二十天就能把队伍约束的如此齐整,却是难得!”
    封千户虽然带兵不错,人却不够圆滑,听了这话当下连脸都有些红了,好在他面色偏黑,倒不容易被人发现,他也不会应答,只是一个劲儿的说哪里哪里。他这样子落在朱抵眼中,不由得心中一动:“说起来也是生死相依过了,还没请教封兄的大名。”
    封千户的脸更红了,这一次连外人都看出来了,他扭捏了一下:“家父早年对我期许颇深,为我单起了一个子字。”
    “……封子?”
    封千户点了下头,朱抵还没有摆出表情,那边常州的统领已经噗地一声笑出来了封千户的脸更红了。朱抵道:“封妻荫子,令尊倒是给封兄起了个好名字啊!”
    封千户连连摆手:“将军莫笑我了,我这也不过是吃先父留下的老本,能把位置规规矩矩的传到下面的儿子手中就不错了,还谈什么封妻荫子。”
    大明的规矩是继承权逐代而降的。封千户是个千户,他的儿子按理来说就是个百户,当然他要是能立下足够的功勋,倒也能让他儿子继承为千户。据说早年太、祖是想废除这个规矩的,但遭到的阻力实在大。不仅勋贵人家,连文武百官都反对。说起来这事同文官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文官就算做到首辅的位置,能传给后代的也只是爵位而不是官位,他下面哪怕有一百个儿子,也要规规矩矩的起码从举人开始考起,考不上最多也就是个监生的身份。
    相比之下,武官则占便宜多了。老子是千户,儿子就还是千户。太、祖深感这种政策太闭塞,虽不能说全部官位,但大多官位都被继承了,下面人再想出头就难了。所以就想令这个制度同文官一样,老子能传下爵位,官位就要靠下面的儿子各凭本事。可这个政策根本没能实行,在议论的时候就被否决了。
    下面官员的说法也简单,大概的意思就是,只有职位能传下去,当地千户才会好好经营自己的户所,否则刚开始可能没什么,在他觉得自己要不行的时候,可能就会变卖户所中的东西了——田地虽不能变卖,田地中的出息却是能够抵押的。若哪个千户抵押了千户所未来十年的出息,而他在五年后嗝屁了,下面这个帐要怎么算?
    找他的家人追究?未免有些太过刻薄,而且大家都是吃这碗饭的,也要担心后来者。何况就算追究也不见得追的上来,人家就算把钱都放自己兜里了,也会把帐做的很漂亮;不追究,这千户所下面的日子又要怎么过?
    十年一换将?那么兵换不换?不换,这些人背井离乡是否愿意?换了,只是互相熟悉又要多少时间?当然,也有不服气的说,既然文官能这么操作,武官为何不能?但这么说的一定是没有真的接触过民生。因为在地方上,除了官府的声音,还有一个声音,那就是宗族。很多事情,小到偷鸡摸狗,大到□□出轨,宗族一般都能处理。包括朝廷需要的赋税,如果宗族够强势,也是由宗族来办。
    宗族处理不好的,往往都上升到命案了。
    而除了宗族,县太爷们还有一个可以依仗的,那就是吏员。这些吏员世代相传,能历经几个朝代,认真追究,他们才是各个部门的掌权者。所以这其实和武官也是从某个程度一脉相承的。对此不是所有的文官没有意见,但大多数文官都觉得这样不错,他们负责大方向,而下面鸡毛蒜皮的琐碎之事则有他人代劳。
    所以到最后,以□□的权势,也只是推行了逐代而降和千户封顶这两个措施。以封千户为例,他爹是千户,他继承的时候就是百户,不过因为他知兵能干,熬了十多年也成了千户。下面他的儿子也还是要从百户做起,要想直接继承千户,则需要他立下足够的功勋,并且这些功劳不用来升职。
    当然,这只是地方上的措施,像朱抵这样的边军又另有一套升迁继承之法。而以太、祖的脾性,虽然他退让了,但武官想要把职位完整的传下来,也要立下大笔的功勋,所以封千户才有这么一说。
    “封兄太客气了,我看以封兄之才当更进一步。”
    他这么连连相捧,那封千户就算不善言辞,也知道要回敬,而且他也是真的佩服朱抵,当下就认真道:“将军才是少年英才,如此年纪已位居四品,将来就是廖大人的位置,也不是不能想的。”
    他们在这边你捧我一句,我赞你一声,旁边那个常州的统领看着没趣,心说你们两个倒真是心心相惜了。眼见两人都不是怎么想搭理自己,有心离开,但又有些舍不得,只有在旁边干笑着陪坐。
    他们在这边说话的功夫,寿王那边则在组织撤退。倒不是怕朱抵等人再出现,寿王现在正憋着一股子气,朱抵等人要是敢跳出来,他是一定要迎头痛击的。他们现在之所以慌忙撤退,一是粮库被烧了大半,二来还是担心即将出现的大军。
    其实一退下来,寿王上下很快就知道,朝廷大军还没有到,现在出现的还只是几个跳梁小丑。可就像早先一个手下说的,士气已败,再要攻城却是不行了。当然,休息两天也不是不能再组织一场,可眼见前锋都到了,大军想来也不远了。最主要的是,全军上下,除了寿王,大多将领都没有再攻城的意愿。寿王虽觉得这些手下不堪使用不够忠心,此时也无可奈何。
    从江宁回上海,最好走的还是水路,不仅快捷,还安全。但他们这些人却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