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蕙问那个佣人:“是谁让封城的?”
“是孟督军……”佣人支吾了一下,说道。“不是孟督军,还能有谁?”
他也是猜的。
城里进不去了,大哥的公司也去不了。阿蕙和三哥的铺子也不能照应。什么都变得未知,叫人不安。
三哥听出些端倪,道:“子楠不是去了安徽,他怎么会下令封城?再说了,捉个惯匪就封城五日,这不可能!”
这个,大哥和阿蕙心里清楚。
赵家其他女人没有足不出户。她们不太关心时局。倘若不是赵嘉林这样一分析,她们真不知道。
这下子,饭桌上愁云满布。
宁嫣然三朝回门,就算彻底毁了。好在宁嫣然原本就是西式婚礼,她倒也不甚在意。
她父亲在茂城颇有势力,除非茂城被屠城,否则伤不了宁雍。
所以,宁嫣然倒不担心家里。
她跟大家说:“我爸肯定会叫人看着咱们家的铺子,大哥、阿蕙,你们都不要太担心。”
宁雍肯定能会照看赵家的公司和铺子。
可是时间久了,假如宁雍也自身难保呢?
大太太却是松了口气,道:“对啊,亲家会照顾公司和铺子的,你们不要太着急。”
大哥没有接话。
阿蕙只是笑了笑。
吃了饭,阿蕙对老太太几个人说道:“上午没事,你们陪着嫣然摸牌吧……”
宁嫣然笑着说好。
城里进不去,也没有旁的事可以做,只能摸牌了。
宁家虽然有烟馆和赌场,宁嫣然却没有染上恶习,她不抽大烟、也不喜欢捧戏子。
大哥要出门,他要亲自去城门口看看。
阿蕙也跟着去,大哥没有反对。
路上,大哥甚至问阿蕙:“你说,会不会打仗?”
“肯定是附近的驻军进了城……”阿蕙叹了口气,“谁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孟子楠又不在茂城,他们肯定是听到了风声,进城来防御。倘若真的被攻占了,烧杀抢掠肯定是少不得的!”
大哥眉头就紧锁。
他出生在茂城,虽然华夏多有战火,大哥也只是用报纸上看到,却没有亲身经历。
阿蕙说烧杀抢掠,让大哥胃里一阵翻腾。
他感觉特别不舒服。
“除了咱们家,大部分亲戚都在城里。要是城里被抢了……”大哥不敢设想。
阿蕙却没有安慰他。
前世,茂城的确有过一次战火。
只是那时候叛变的是何礼,而阿蕙是站在何礼这边的,所以她和赵家那时候没有被波及。
而今生,谁又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离城门尚有三里远的时候,已经挤满了汽车和人群,全部都是等着过城的。
茂城虽小,却也是很重要的交通要塞。
一旦出事,不少地方被牵连。
阿蕙和大哥的车子,最终挤不进去。
两人下车,阿蕙带了宽檐帽,挽着大哥的胳膊,徒步往城门口走去。
第170章 去留
大哥和阿蕙好不容易挤到了城门口。
守城士兵严谨,任何人过界便鸣枪警示,无法靠近。
兄妹两人又往回走。
大哥边走边嘀咕:“这回真像那么回事………这闹大了!从前封城,也没有这样过!”
阿蕙含混点头。
茂城的守军大部分在茂城以西。赵家虽然是在城郊,地理方位却是在茂城以东,要是动乱,除非茂城被攻下,否则危及不了赵家。
可大哥沉默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阿蕙对大哥说:“安排大嫂带着老太太和孩子们去乡下躲躲。万一真的打仗,宅子毁了就毁了,保住人要紧!”
前世的确是动乱过。
那时候动乱的反叛者是何礼,而赵家和何礼是姻亲,所以没事。
而现在,叛乱的到底是谁啊?
假如还跟前世一样,肯定会打仗。宅子和铺子毁了心疼,可首要是家人平安。只要人在,总有翻本的时候!
大哥却道:“不至于。咱们家在城外,等乱起来再走不迟。那个女人还在乡下呢。这寒天路滑的,都去乡下也不方便。”
那个女人,是说姜锦华。
姜锦华还在乡下宅子里待产。
让她见到老太太,的确不太好。
可现在,哪里是顾忌这个的时候?
“大哥,等真的乱起来,就手足无措了!现在让各房把细软收拾收拾,去乡下住几日,也没有坏处。不过是费点路资,只当是孩子们出游。等真的乱起来,出行就太不便了!”阿蕙劝大哥,“要万无一失。大哥,这世道已经这样,家人最重要。”
大哥心头一怔,他沉默想了想。没有明确回答阿蕙。
回到家,大哥和大嫂说起阿蕙的意思。
大嫂一听可能要打仗,顿时就慌了。
她一点主张也没有:“那……那今晚就走吧!要是孩子们出了事,我也不活了!”
大哥就叹了口气。
他看到大嫂这样不济事,一点小事就害怕,才下定了决心先送家人去乡下。这要是真的打仗。看家里女人和孩子们先乱了阵脚,到时候想走也难,只怕自家会先乱成一窝粥。
到时候损失更大。
家里的女人,只有阿蕙这般镇定自若,其他人多少都不济。一旦打仗。她们全部跟无头苍蝇般。
城里人出不来,现在路道还宽敞且平安,要走就赶紧走。
“明天下午走!”大哥道。
结果。大嫂无心睡眠,她被大哥的话吓住了,开始收拾东西。又让佣人去喊明益、明珊、明思、明陆等,让大家都连夜整理东西。
孩子们不知何故,还以为去乡下祭祖,一个个兴高采烈。
大哥的两个姨太太吓住了。
她们没有接到通知。
大嫂只带孩子们去,不带姨太太们。倘若打仗,就把她们留在城里?姨太太也是人。
她们又不能挡枪子。
两人哭哭啼啼。半夜跑到了大爷的院子,求大爷和大太太,无论如何也要带着她们。
大爷就怒了。
“谁告诉你们要打仗的!”大爷咆哮。
两个姨太太又不傻。哪里肯依,一个哭着拉大太太的袖子,一个哭着抱大爷的腿。不依不饶的,非要跟着一块儿去乡下。
大房和二房隔着一个小小花坛。
这边动静颇大,很快二房的佣人就听到了。
二太太身边得力的佣人不少,偷偷过来打听。一听是这么回事,急匆匆回去告诉了二太太。
二太太也懵了。
难道大爷今日和阿蕙进城打听出了什么?怎么不告诉她和明尔,不声不响收拾东西准备走人?
二太太又怕佣人们传误了,误会了大爷,索性批了件鼠皮大氅,去了大爷的院子。
她要亲口问问。
大爷头都炸了,这边姨太太尚未安抚好,二太太又来了。
都是大太太,让她沉住气,明日再说,她非要连夜收拾!
现在又不能吼大太太。
对于二太太而言,的确是误会。
可对于两个姨太太,不算误会。乡下祖宅地方小,大太太、二太太、老太太、阿蕙和宁嫣然,五个女人,赵家六个孩子,廖家三个,满满当当十几人,还有已经在祖宅待产的姜锦华,肯定会拥挤,根本就安置不下。
大爷自己也留在城里,姨太太们怎么就不能留下?
大太太看两个姨太太哭得可怜,大爷很烦躁,似乎不知如何是好,却舍不得骂她们,心里就窝火。
大爷对自己的女人都不错。
可大太太看不惯姨太太们。大爷的好,落在姨太太身上,就让大太太心里不满。
她板起脸说:“谁说要打仗?我们不过是去祖宅散心。你们想去祖宅?那好,等我们回来,你们再去。以后也别回来了,安心住在乡下吧!”
她终于强硬了一回。
两个姨太太面面相觑,不由看向大爷。
大爷见有效,合声道:“既然想去,过了年你们再去。去了就别想再回来。”
大爷和大太太异口同声,让两个姨太太信以为真。
“回去吧!大爷也在城里,都去乡下了,谁照顾大爷?”大太太声音和软了几分。
终于戳中了两个姨太太的心。
大爷还留在城里呢……
可是,大太太都要走了,可见真的会打仗。大爷是家里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