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南阳的侯家军,喻城的喻家将,再有就是将苏家所守两边的那两股用来监军的御林军调去,等等。
那两边虽是以苏家为主守着边境,皇族孤氏怎么也不可能只让苏家一家独自坚守。当然还有其它几家的杂牌军,更有皇族孤氏人马驻扎在侧。
皇上自然不会将那两股监军调回,让两边的边境掌握权尽数归在苏家掌中,如此一来,说不定会再出一个不听话的西境。
那个时候只怕天齐真的要亡……
再三权衡之下,只得先派了其它杂牌军先去接应,又召昌木进宫,让西境再发兵,以解南彊之危。
昌木想起为国捐躯的镇国公,悲从心来,一口拒绝。
大局关头,皇上再也不端他的九五之尊的架子,而是晓之以礼,言辞恳切。
他这个时候,真的很想陌天放。
只要他一声令下,陌天放大军即动。从来不会推诿!
只要有陌天放在,天齐便像是有了定海神针,他也从来没有为战事如此焦急过。
若不是陌天放帮着他平定了西境,让天齐得了这么多年的稳定,他又怎会生出心思,想要收了宁家的财和暗势力,又怎会想将天齐所有的军权收入孤氏皇族的囊中。又怎会生出心思,打破祖宗传下的规矩,企图让天齐不在有世家。
都说,人不能贪心。
果然,他的报应来了。
皇上神伤不已,鬓角边华发早生。
昌木也想起镇国公一心为天齐,忠君爱国,想起了若天齐真的破了,那西境只怕又是战乱不断。
自国公去后,不知是不是老天爷也在伤心,居然发生了旱灾,粮食已是不够,人心又开始不安,又开始走起了下坡路。
西境,才恢复的元气又受了打击,此时若再有战乱,只怕又会陷入万劫不复。
想着想着,昌木便松了口,不过却也留了底线,只说除非镇南王死,苏家也同意派兵进驻,天齐能提供足够的粮草,西境才会真心实意的帮着天齐御敌。
不等皇上再去说服苏家派兵,边彊又有急信传来:镇南王战死沙场!天齐连失了三座城池,退守诏地。
一连翻的打击,皇上再也扛不住了,听到消息的时候,一头栽倒在大殿之上。
群臣顿时慌了手脚。
陆公公伺候皇上时间长,颇懂一些医道,上前掐着皇上的人中老半天,才将皇上从昏昏幽中召回了神。
皇上被抬下去休养,一直昏昏沉沉的睡了半日,病情时好时坏,还发着低烧,有大臣建议休朝几日,好让皇上养病。
太医也皇上是操心太过,劳累所致,需要静养。
然而,皇上再醒过来,人一清醒,便全盘否定。
此时前线战报不断,朝上却又不太平,皇上哪有心思养医。
征粮的紧要关头,掌管钱粮的七品小官上了一个折子,说超级世家谢族居然在征粮之中,还私自屯粮,试图贪墨。
这折子引起了皇上的重视,立时召见了那上折子的七品小官——辛逸明。
辛逸明是受谢家举荐来京,为谢家办事,如今拿出的一件件,一桩桩居然全是谢家这么些年来贪墨国库和钱粮的实证。
一石击起千层浪。
辛逸明的身份,他的出处和所有的履历,全部被摆上了明面。
从他的身份中,找不出半分被指使的影子,完全是出于一副忠君爱国之心。
他本是谢家阵营之中的人,如此举证,所有人都不会怀疑。
铁证如山,谢家主和谢族阵营中的出头鸟安宰相都哑口无言。
皇上震怒之下,吩咐左右拿人。
左右拿了安宰相,谢家主却是不肯就范。
他是超级世家的家主,他不相信皇上会不顾颜面,不管天齐这暗中的平衡,将他拿下,让自己孤立于苏家与宁家的暗中结盟之中。
见左右只拿了安宰相,对他只是作了作样子后退下,心中更是笃定,皇上不会把他怎么样,最多就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表面雷霆,实际却只是警告。
当下,指着辛逸明骂道,“你这个吃里扒外,忘恩负义的东西,你……你靠着我谢家才有今天,拿着我谢家给的俸禄,却要致我谢家于死地……”
辛逸明不慌不忙,回话之中却是带了嘲讽,“下官受的是天朝的俸禄,当的是皇上亲点的官,与你谢家何干?”
谢家主的话只是随口一说,未必就是诛心。
可是经辛逸明这样一回,这话意就全变了。
这天齐是孤氏皇族的,只有皇上才有权力给臣子发放俸禄,他一个世家家主,便算是掌着宰相之职,也只能是臣下。
那话意,让谢族的罪名不再只是贪墨,还得再加一条谋反。
若是只有前一种罪名,确实皇上不会拿他怎么样,也不想拿他怎么样。毕竟,他还要利用谢族。
可就因了这句话,辛逸明又适时的献上了一些谢族叛国的蛛丝马迹。
若是从前,哪位官员敢参奏谢族叛国,只怕那折子还未到皇上的书桌,小命早已玩完。
可是,今时非同往日。
皇上已经又被气得七窍生烟。
心中已有三分信了,自是会听下去。
辛逸明自是有备而来,那一些蛛丝马迹,被抽丝剥茧之下,便裸露出了它真实的面貌。
原来,当日陌国公在南彊大战,被敌违困,后来粮草之所有会断,全是谢家主在身后捣鬼。
事情真像总是那样丑陋。
皇上有些心灰意冷。
纵使,他再想留着谢家,和他一起牵制宁家和苏家,也不能留了。
当下忍住又要狂吐出的鲜血,看向辛逸明,赞道,“辛爱卿忠君爱国,不畏强权,实是天朝官员的典范。”
如今,谢族大势已去,他必需重新拉拢朝中重臣,控制整个朝堂的局面。
“微臣拿的是皇上给的俸禄,当的是天齐的官,自当替皇上办事,替天齐百姓请命。”
听了辛逸明的话,皇上总算得了些安慰,当下又吩咐待卫,不论生死拿住了谢家主,又升了辛逸明的官,朝堂之上,才恢复了些微的次序。
谢族便算是有盘根错节的关系,便算是在天齐根深缔固,便算是能当朝堂的舌头,却也抵不过叛国的罪名。
乱世之下,只能用重典。
谢族如此大罪,已是铁板上钉了钉,废后是首要之举,再便是废黜玉和公主的嫡长公主身份,降为宫中品阶最底的公主。
再然后,以雷霆手段,处置了谢族满门。
只是他家大业大,人才门客自然多,也养着些死士和私军,绝对不会肃手就擒。
骁骑营,苏家军,九门提督,围着谢宅,杀了一天一夜,才将谢家之人全部杀光。
于是京中又是一番血雨腥风,人人自危。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从前,朝上的官员争相给谢族做门生,如今,最怕的却是与谢族扯上丝毫的关系。
有了卢正阳的例子,这一次孤氏是狠了心,谢族被连根拔起。
谢族倒了,建了三百多年的天齐孤氏皇朝也是风雨飘摇。
经此一事,内忧外患,互相交替,皇上的病更加重了,数度吐血。
可,他病得再重,却没有一天不临朝处事。
安排征西的大将军。
处理镇南王的后事。
让镇南王的儿子接位镇南王一职,再派骁骑营一边协战。
征兵!安抚百姓!筹粮!安抚朝中百官。
安抚宁家,安抚苏家……
焦头烂额!
皇上的很多圣旨都必须得到宁家的支持,自然要通过宁家家主才能实现。
于是,宁少卿是三天两头的被皇上召入宫中谈事,因了与西境的关系非常,陌千雪也有幸去过两回。
看着几个月前,还有些极品大叔气质的皇上,如今瘦了一大圈,面色腊黄,双鬓染白。
陌千雪心中不忍,对皇上的看法也大为改观。
千古明君难当,皇上的一生,不好酒色,力精图治。
不管是水灾,旱情,瘟疫之类,都会一一过问……对这个国家也算是呕心呖血。
从宁少卿派出的密探那里知悉,皇上宠了玉贵妃十几年,为的只是因为玉贵妃和她的母亲风轻语笑起来很像很像,犹如春风佛面。
俗话说得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没有野心不想一统天下的皇帝也不是好皇帝。
他在其位谋其政,也无可厚非。
父亲的事,他有私心,却也不是主要责任。再想想中国历史上很多皇上荒淫无道,陌千雪选择原谅天齐皇上。
她既原谅了皇上,有了宁少卿从中斡旋,很快苏家就同意派兵了。
毕竟,苏家的根也在天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