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习参馈薄4撕螅嗟一构ゴ蚬!⒍堋⑵氲裙T诮坠贝怀」⒁跄笔瓜坠罱由晟ゴ蚋蘼涫希熬〉卸怠薄 �
随后发生的事件就是晋文公重耳出奔到了白狄(金发碧眼的白人部落),白狄人把美女叔隗嫁给重耳,季隗则嫁给赵衰。而赤狄此后受晋国压迫不断北迁……再后来,赤狄部落被称之为“匈奴”。
然而,赤狄强部皋落氏,并不是炎黄之外的部族。上古传说认为尧帝时,皋落氏部族首领皋陶(读音gaoyao不可读作gaotao),乃黄帝之子少昊之后,又名咎繇,他曾是尧帝选定的继承人,只是因为早死而未得到继位,所以皋陶与尧、舜、禹并列为“古代四圣”。皋陶的主要功绩,是制定了刑法和教育制度,帮助尧推行“五刑”、“五教”。皋陶是在中国建立司法制度的第一人,被后人尊为“狱神”。中国的司法之所以叫“法”,得名于皋陶的一头宠物,那宠物是头独角兽,名字就叫“法”。
东山皋落氏被晋国兼并之后,起初这块领地被赐给先元帅里克,但因为这块土地在晋献公、晋文公时代属于飞地,隔着甲氏有无数狄人部落生存,所以里克家族也没有对这片领地进行经营。等到了后来,里克家族在晋国的家族争斗中衰落下去,皋落氏更是处于被遗忘的地步,直到赵武开始开发甲氏。
无论是真实的历史还是现在的历史上,当赵武开始着手开发长治盆地的时候,已经被边缘化的里克家族遗脉开始找上赵武,他们本打算依附赵氏做附庸,但没想到国君对这片土地也非常的有兴趣。此时,里克家族遗脉已经分化成“皋氏”、“洛氏”。而国君对这片土地感兴趣,是因为这片土地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它本是后羿的故乡,更确切的说,它是后羿妻子的故乡,而后羿这位妻子有两种身份,其一是民间传说中的洛神宓妃,其二则是另一位神灵,即那位偷吃了后羿仙药,奔向月亮的嫦娥……
因为有了国君的关注,皋落氏开始缓慢的发展,其中之一就是赵氏不得不修建一条大路,连同东山皋落氏部族。再后来,有了霸主国封地的身份,皋落氏逐渐吸引周围的赤狄部族定居,然后发展成一个较大的部落,兴建起自己的城市。等到了战国之后,皋落氏终于实现了他们最初的愿望,即:依附于赵氏旗下当作附庸。
中行氏带领大军不走阳氏,反而走了偏西的道路,也是时代的必然。好歹中行氏带领了一个整编军,约两万余人,这两万余人一天吃一斗粮,每天消耗的粮草就是两万多斗。而阳氏毕竟交通不便,粮草储存不多,选择阳氏这条道路,也无法提供足够的粮草,方便大军前进。
赵武现在行进的阳氏大路是由齐军开拓的,阳氏前面不远也有一块仿佛鸡泽一样的大湖,只是春秋时代,阳氏属于被人忽视的角落 这座大湖没有被命名。穿过这个大湖,也差不多像鸡泽一样,只行进五六十米就是黄河。等渡过黄河,在黄河两条南北支流夹裹的那片孤岛上,对称性的出现另一个湖泊,这个被称为“衡水湖”的湖泊到了现代已经干枯。
赵氏的军队就行进在这种古树森森,湖光水色里,仿佛是《勇敢的心》中,行进在苏格兰丛林中的英国军队一样,对这一切司空见惯的古人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赵武却看得心旷神怡,只希望这样的旅行可以到永远。可惜,离开阳氏没走多久,家臣卫敏兴冲冲的赶来汇报,打破了宁静:“主上,前方发现齐军修筑的一处宿营地,营地四周丢弃了许多巨木:都是晒干晒透的木材。”
卫敏话说一半,嘎然而止,他眼巴巴的望着赵武,等待赵武接腔。
卫敏不得不急切,如今赵氏家臣的新一代迅速崛起,这一代人都是赵城学宫出来的,他们紧紧的依附在嫡长子赵成周围,卫敏这群老人几乎挨不到赵成身边。而赵武此时也开始对家臣们进行赏功,早一代家臣当中,齐策、潘党已经获得了封地,正式成为赵氏的封臣(臣下臣),接下来肯定轮到了赵氏财务管家东郭离了……
但再接下来会是谁?对此,卫敏等家臣翘首企盼。如果他们这伙人,这次无法从赵武那里获得自己的封地,或许今后永远轮不到他们了。眼见得赵成即将掌管家业,今后就没有机会让这群老臣立功了。
赵武回答的很爽快,远方飞地,与其自己经营花费巨大行政成本,不如封分给部下,既能赏功,又能扩张属地:“谁发现,谁拥有,既然是你发现的,你就召唤自己的家臣,占据那座营地,然后四处伐木,将木材运至黄河边,修建造船厂,建造船只……等周围的森林伐光了,那就是粮田了,此地便封给你了。”
卫敏喜出望外,犹豫片刻,卫敏扭捏的说:“不知主上打算怎么命名这处封地……哦,我虽然被称为卫敏,但把此处称为卫,也不合适,恳请主上另外想个名字”,卫敏说着,齐策递上来当地的地图,这是封建礼的第一步,赵武需要在地图上标注此处的地名。
提起笔来,赵武思索片刻,犹豫的说:“干脆把此地称之为“蒙”…… ”齐策马上提醒:“秦国已经有了一块叫做蒙的封地。”“无所谓了,我记得被称为唐的国家有两三个,被称为燕的国家也有两三个,至于被称为阳的国家有四五个,连南方楚国也有一个阳国(南阳),所以,世上再多一个蒙国也无所谓。”赵武的意思是:卫敏这次获得封赏,纯因他心情好,给自己“蒙”来一块封地,所以应该被称为“蒙”。
卫敏,现在应该被称为蒙敏了,对赵武的心思不了解,他还在为自己获得封地而傻乐,高兴了半天,他指着更南方询问:“主上,再往南去有一片大泽,还没有命名,请主上一并命名它。”赵武坏坏的笑着:“既然此处的地理仿佛鸡泽,干脆就叫它“鸭泽”。”
卫敏兴奋的拜谢……这厮的幸运立刻引起了随行武士的羡慕,大家都知道赵武这一趟旅行将封赏老臣,没想到赵武手头这么松,卫敏随随便便就“蒙”得了一片位于河边的肥沃领地。
这片土地确实肥沃,旁边是鸭泽,周围是森森的古木,这些巨大的树木对别人来说,可能是行动的妨碍,或者难以逾越的天堑,但对赵氏来说,那是数不清的财富。卫敏只要把族人迁居于此处,前期对此地的开发可以依靠贩卖树木获益。等到周围的树木砍光了,土地就平整为农田了,他将继续从农田中获益。
蒙敏的幸运立刻引起家臣的效仿,在剩下的旅途中,家臣们显得很殷勤,卖力地围在赵武身边讨好。而赵武也确实慷慨大方,他走一路封赏一路,原本被他视为股肱的家臣,被他星罗棋布的分布在沿途……
如此慷慨的行为,被齐策赞赏不止,他凑在赵武身边低声自语:“吾土吾民……守土守民,齐人曾不为人知的推进到此处,原本我们赵氏为了防范齐人,要花大力气构筑一条东部防线,但现在有了这些封臣,他们因为守土有责,便让我赵氏不花一分钱,建立起了东部防御屏障。”
齐策说的话,就是对“超稳定”封建社会的本质的描述:封臣们有了自己的封土,便拥有了自己的封民,这使他们成为贵族,封土封民是封建贵族立身于这个社会的基础,失去了自己的封地,他们就成了一位浪人(流浪武士)。因此,为了保住自己的社会地位、为了保住自己的财产以及贵族身份,在他们遇到侵略时,不用别人招呼,他们会自发的拼死抵抗。所以在封建社会,绝不会出现类似宋末、明末那种一两个金兵攻陷数座城市的现象,除非当地封臣们都死光了。
这些沿途的无主之地,如果由赵氏亲自开发,不免要动用大量的家族财力与物力。将这片土地封赏给功臣,功臣们不免要动用自己历年的积蓄对这片土地进行开发,由此,本地的开发从动用赵氏积蓄变成家臣群策群力,赵氏自己不需投一个钱,事后还能获得家臣交纳的“征税”,而且赵氏有功必赏的行为,让家族武士对家族充满凝聚力……这“一举”何止“三得,简直令赵氏子孙后代受益无穷。
对于齐策来说,他本人当然期望这片土地能得到大力开发,因为他自己的封地就在黄河南南支流的南岸。如果这片土地开发完善,则意味着他本人的领地得以与赵氏本土沟通起来,再也不是“孤悬海外”。正因为如此,齐策才凑到赵武身边,假装低声赞颂,却把话清晰地传入赵武耳中。
赵武一路封赏下来,也带来另一种后果,随着他一路南行,家臣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