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院长嘴角挑了挑说道:“你难道没想过,越是快速的结束第一轮比试第二轮将要面对的对手就会越强大?而第一轮比试结束的越慢,第二轮面对的对手就会越弱。方解是故意在拖延时间,他在等着能威胁到他的人都选好了第二轮的对手。”
问话的教授忍不住裂开嘴,有些难以置信的说道:“这算战术的灵活运用?”
周院长哼了一声道:“你可以直接理解为无耻。”
第一百三十章 白痴才不觉得自己白痴
第一百三十章白痴才不觉得自己白痴
演武院教授将方解的行为美其名曰战术的灵活运用,是因为他实在没好意思将无耻这两个字说出口。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在场的每个人都知道周院长这无耻两个字的评语绝对没有一丝贬义,相反,还透着赞许。
坐在周院长身边代替皇帝陛下来观看比试的怡亲王杨胤甚至也忍不住赞赏的笑了笑,低声对身边的周院长说道:“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大隋军伍中从来不缺血性的汉子,也从来不缺冷傲的人,但如方解这样会用小聪明的人确实不多见。”
周院长嗯了一声没说话,饶有兴趣的盯着那个来自边疆小城的少年郎。
之前问话的那个教授摇了摇头有些失望的说道:“可在我看来,既然是军人就应该多一些血性,明知道前面等着自己的会是很艰苦的局面也不应有畏惧,而是应该勇于面对,这才是大隋军人一直在提倡的精神。方解这样的人难道不是太畏缩了些?没有军人应有的锐意?”
怡亲王杨胤微笑着摇了摇头道:“那孤和你打个赌,到了战场上真正厮杀的时候,你说是有血性的人活下来的机会大些,还是方解这样的人活下来的机会大些?而想要取胜,最先要做到的是什么?”
他问。
一边的演武院教授墨万物想了想回答道:“实力。”
怡亲王再次摇了摇头却没有说话,而是等着其他人是不是能给出不一样的答案。
“是准备”
另一个教授认真的回答道:“在战场上虽然战局瞬息万变,但充分的准备才是取胜最大的保证。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怡亲王嗯了一声道:“光有实力而没有准备,确实也有阴沟里翻船的时候。”
众人点头,这时候一直安静坐在一边的女教授丘余用极轻的声音说了三个字,虽然很轻,但怡亲王杨胤却还是听到然后点了点头说了一句正解。
“活下来”
这是丘余的答案。
怡亲王忍不住感慨道:“要想取胜,首先就要活下来。你们或许以为方解这样的表现稍微懦弱狡猾了些,没有大隋军人应有的锐气。但毫无疑问这是最正确的选择,第一轮对战的对手肯定不会太强,先用这样的对手来让自己快速的进入战斗状态。然后却不能急着结束战斗,因为率先结束结束战斗的都是考生中实力靠前的人。才第二轮比试,那么多实力强的人就提前碰面,对战将会多激烈?即便击败了强大的对手,但自己也必然消耗非常大的体力,甚至会受伤。”
“第二轮淘汰掉强大的对手之后,自己也受了伤,那么第三轮面对更强大敌人的时候将会多艰难?”
杨胤笑了笑道:“而方解拖延第一轮战斗的时间,第二轮要面对的对手实力也不会太强。第二轮再拖延一些时间,第三轮面对的对手依然不会很强。他一直在淘汰别人,但消耗却是最少的。这样,在最后一轮面对强敌的时候他就能尽全力的施展自己的本事。而这个时候,他的对手在淘汰了很多强大的对手之后已经筋疲力尽。”
“那么,最后他极有可能取得胜利。”
杨胤停顿了一下说道:“什么才是最漂亮的战术?能赢就是最漂亮的战术。”
一直没说话的周院长点了点头,有些感慨的说道:“这个小家伙让我想起来一个人,现在人们提起那个家伙的时候往往用的都是尊敬的语气。因为他创造了演武院有史以来最变态的成绩,九门全优……。”
说到这局的时候,众人都知道他说的是谁了。
九门全优,只有一个人有这样的成就。那就是后来成为太宗年间第一名将的李啸。提到这个名字,必然联想到的就是他在演武院考试时候九门优异的变态成绩,还有之后领兵作战从无一败的变态战绩。这些辉煌,非但写进了李家的族谱,也写进了大隋的史书。即便许多年之后人们再提起这个人,依然心生敬意。
周院长微笑着说道:“但你们却都忘了,当初李啸是怎么得到九门优异的?文科五门不必说,如果真要仔细分辨的话李啸本来就应该是个文人。他肚子里的学问,比起当时的大学士也未必不如。而武科考核中,李啸最后用的就是方解现在用的战术。他本就是个儒雅之人,论修为在当时的考生中连前三十都未必排的进去。可最后,他夺了头名,为何?”
“因为能赢他的那些考生锐气都太盛了,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愿意输给谁,第一轮比试的时候全部脱颖而出,然后之间展开对战。到了最后一轮比试的时候,那些能赢李啸的人没剩下几个且早就已经没力气再打了。”
他看着场间那个少年道:“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咱们都忘了这狡猾的办法只记得辉煌的成绩。方解不错,他没忘。”
……。
……。
而就在这个时候,距离演武场并不是很远的神泉山上,大批的大内侍卫处飞鱼袍将山脚下的镇子和唯一下山的路已经封锁。任何人不许上山,包括神泉山庄的人也是一样,下了山的必须等到封锁解除之后再回去。
山脚下,大内侍卫处副指挥使孟无敌抬头看着山上脸色有些阴沉。即便以他的身份也不能轻易上山,因为此时被发现了踪迹的敌人修为很高。其中一个就是那天夜里在他眼皮子底下杀了横棍然后悄然而去的佛宗弟子,孟无敌最大的优点就是有自知之明,他知道以自己的修为在今天这样的战斗中或许起不了一丝一毫的作用。
已经上山的三个人,没一个是孟无敌惹得起的。
一个是大内侍卫处的人,虽然没有什么官面上的身份。但毫无疑问,他就是大内侍卫处和情衙第三号人物。卓布衣,这个能让皇帝陛下都起了爱才之心而没有论罪处死的江湖人。要知道当初给他定的罪,可是谋逆!
清乐山一气观执掌刑罚的大神官鹤唳道人,位列清乐山四大神官第二位。而事实上,这个人的威信在一气观中比他的大师兄,讲道大神官凤鸣道人还要高些。因为他执掌刑罚,一气观弟子就没有不惧怕他的。
第三个,是那个经常陪在陛下身边的蓝袍老者。他不属于大内侍卫处,也不属于军方,如果非要说他是谁的人,那么只能说他是皇宫里的人,是陛下的人。
孟无敌的身份已经不低,所以能接触到一些秘闻。他知道这个老者的身份在陛下眼里,与罗指挥使甚至不相上下。只不过罗指挥使掌管大内侍卫处,俗事太多。而这个老者只是在皇宫里保护宫中贵人们,所以极少有人知道。
孟无敌只是依稀听说过,这老者好像叫离难。他不知道为什么那老者会叫这样一个不吉利的名字,要知道在宫里很多事都有忌讳。他这名字,本身就是忌讳了。
孟无敌还知道,如离难这样身份隐秘来路不明的高手,皇宫里绝对不只是他一个。表面上看起来是大内侍卫处的人负责戍卫皇城,保护陛下的安全。但皇帝身边藏得极深的高手也不知道有多少,不然怎么会这么多年来想刺杀大隋皇帝的人大有人在却没一个能真正威胁道皇帝的。
想到离难,孟无敌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苏不畏。
那个阉人,似乎也是深藏不露的高手。
越是在大内侍卫处的时间久了,孟无敌就越能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他本来刚刚升任为副指挥使的时候一度骄傲过,觉得终于到了自己的出头之日,以后必定前途明亮。可是后来他才发现自己太小看了大内侍卫处,太小看了太极宫。
他有八品修为,如果行走江湖的话也必然能掀起一阵风雨,最起码打赢几个小宗门的领袖还是没有问题的。他本以为自己的修为在大内侍卫处即便算不得太高,最起码还是能站在很靠前的位置上。但后来他才终于明白,自己能当上大内侍卫处的副指挥使,并不是因为他的八品修为,而是因为他做人圆滑,有自知之明。
若是换做一个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坐在副指挥使的位子上,会对一个连官职都没有的卓布衣低声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