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刚愎自用,但他毕竟也是一个受害者,更何况他从未残暴地对待过她(女人一生最担心,最惧怕的就是被心爱的男人无辜的抛弃或者遭受男人的蹂躏和虐待)。
人生来就不是十全十美,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人人会犯错误,只要不是绝情,任何怨恨都会化解掉。
“一日夫妻百日恩”。不管走到那里,她终就将身躯和情感全都交给了魏思林;两人相爱的又是那么的深刻,那么的痴迷,那么的刻骨铭心。至于后来所发生的一切和魏思林固习的癖性造成的这种结局——一种失去理智,自私狭隘的结局,这并不能说明她已不再爱魏思林,也不能说明魏思林不再爱她,只是中间缺少一个环节——理解与说服。谁都不去理解对方,宽容对方,更何况这种事还难已启齿,只能让事态愈演愈烈,火烧圆明园,结束这一切。
女人是否要求得太多,既要男人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又要求男人听话?这岂不是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吗?
婚姻究竟是以情感为结合,还是以依托、占有为结合?是用一种思想去改变另一种思想,还是用一种情感去俘获另一种感情?远大的理想——渺小的家庭;崇高的事业——琐碎的家务事;师生——恋人;恩人——妻子?谁主导谁?谁大于谁?谁左右谁?是家庭主导理想,还是理想左右家庭?是事业高于家务事,还是家务事大于事业?是师生重于恋人,还是恋人重于师生?是恩人优越妻子,还是妻子超越恩人?两种思想,两种事业,两种人生观,两种理念是无法共存的,倘若将两种不同的观念融合在一起,那简直比登天还难。唯一解决的方法,后者必须依附于前者,小归顺大,弱依赖强,或者前者附属于后者,大归顺小,强依赖弱,是心肝情愿,毫无怨言的。这是必然规律。就像万物归纳宇宙之下,宇宙归纳天公主宰……人人都想争做天公不做庶民,天下岂不是大乱。
宇宙之规则,一物降一物,金、木、水、火、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而今,天下大乱,风马牛不相及,金克火,火克水,水克土,土克木,木克金,原有的亲情胜于友情,恩情胜过爱情,男人超越女人……现在却变成了,友情超越亲情,爱情超越恩情,女人超越男人……
记得和魏思林刚刚相识并涉及到恋情时,魏思林就已按照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向她阐明了他的人生观——“我失去你将会死去,我失去汤玉安将不会存留在这个世界。”规则已经定论,汤玉安早已经超越了她在魏思林心目中的位置,只是她自不量力,抱有一种侥幸心理,或者以自己真挚的情感去改变,俘获魏思林。熟不知,魏思林固执己见,我行我素,他是以他的人生观行使着游戏规则,谁也别想改变他。而她呢,也是按照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行使着权力。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汤玉安,禽兽不如,竟然做出那种伤天害理的事情。她是有冤无处申诉,有恨无处复仇,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鸣,所有的罪过全由她一个无辜的弱女子来承担,天地不容。总有一天,汤玉安会遭到报应,五雷轰顶,五马分尸。她天天都在赌咒他。
一切都已结束。
她没有把离婚的事情告诉爸爸妈妈。她知道,他们为她伤透了心,倘若再把这不幸的消息告诉他们,简直是火上加油。自己酿成的苦酒自己喝。自己做的人生选择自己应该去承受,最好不要告诉家人,因为还不知道结果如何。让家人和自己一起承担恐惧和痛苦,于事无补。
她准备离开这座城市,去深圳工作,远离这里的伤心和丑恶。虽说她的个人履历中记载着不光彩的一面,但凭借她的容貌、家庭、学历、英语……经理、老板不会熟视无睹,目不识丁。她相信,个个都会争先恐后抢夺她这个人才。女人——拥有漂亮的脸蛋、大学学历,是当今社会最热门的群体。过去有句古话:“女人无才便是德。”现在是:“女人有才便是德。”只要自重,自律,不好高骛远,不想入非非,不强人所难,远离诱惑,远离情感,远离伤心,远离丑恶,青春长在,生命不息。
现在她终于明白魏思林说的故事:《噩梦醒来》中男主人翁对待自己的前妻和后妻的情缘为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缘。男主人翁对待前妻的情感是真正的爱情,对待后妻的情感是真实的感情,两者不可混为一谈。爱情是不可饶恕,不能包容,短暂,一见钟情的;感情却是以慈悲为怀,可包容,长久,长时间磨合。爱情是一种精神寄托,感情是一种精神依托,前者不包含任何杂质,必须纯情、专一,后者却可容许少量杂质的存在,不必纯情、专一。就拿她来说,即使自己以后再结婚,也唯有感情,不会再有爱情,更不会一见钟情,不会不可包容,不可饶恕,而是慈悲为怀,包容,长时间的磨合。
目前,她最担心的到不是自己,而是魏思林!他会固执地履行自己曾经许下过的诺言。她知道,他刚愎自用,固执己见,即使没有勇气面对死亡,也会无情地去折磨自己,直到生命停息。假如整个事态的发展,并不像现在这样——恩人与爱人的选择,而是汤玉安的所作所为……或者因她的风流,魏思林就不会固执地实现自己的诺言,而会很好的生活下去。就因为他不知道原因所在,惟有选择折磨自己,折磨别人,以此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现在想起欧阳弘说得那番话颇有一番道理,魏思林的人生选择——成功与死亡!他不会因为自己不成功而苟且偷安的生活,他会努力地工作,勤奋地学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哪怕人生道路多么的险峻、坎坷,他会毫无顾忌地勇往直前。他是宁愿做一匹奔腾的骏马,也不愿做一头默默无闻的老黄牛。许多人跪在贫瘠的土地怨声载道,他却勤奋地学习,努力地工作;即使他无所作为,一事无成,也决不会像那些平庸的人,唉声叹气,怨声载道,而是更加地努力,更加地勤奋,直到生命停息为止。
魏思林一身所追求,所探索的是,由于社会因素造就了他们那一批庸人——没知识,没文凭,没学历,被社会歧视,被后人蔑视。他是用整个生命,用自身的思维、勇气、毅力和后天所学到的知识,创造出一种新学说:
真正的教育是以对思考的有效运用程度来衡量,能发挥人的潜力与智慧。
现代社会重视的应该是能力,而不是文凭。文凭当然不可缺少,但却不能保证文凭有什么成就,有什么创造。
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取代毅力,才干也不可以,怀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无成的天才很普遍,教育也不可以,世上充满了学无所用的人。只有毅力和决心无往而不胜。
现在冷静想一想,当初,她就是被这种精神、思想、人格所俘获。她舍去家庭,舍去工作,舍身奉献,跟随他,去实现那美好的梦想,美好的未来。就像当年的母亲坚定地信念父亲那样忠贞不渝。然而到头来结局却不相同,母亲依旧跟随着父亲,伴随他,她却要永远地离开魏思林,与他分离。
魏思林一生最大的错误——能够理解和宽容别人,却不能够理解和宽容自己;能够理解和宽容与他毫不相干的人,却不能够理解和宽容亲朋好友!他能够无私地帮助别人,却不能够料理自己;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却不能够心胸坦荡地为自己去考虑。许多人就是利用他的这一缺陷,算计他、激将他、利用他,他呢,却沾沾自喜,引以为荣。
俗话说,男人粗犷,女人细腻,这句话不单单是说男人粗野,豪放,女人精细,光滑;而是,男人心粗,做事马虎,女人心细,善于观察。男人处事说话,喜好大大咧咧,忘乎所以,不拘小节。如果男人对女人处事说话大大咧咧,忘乎所以,不拘小节,女人肯定会认为——这个男人精神有毛病或者素质差,没受过正规教育。好在男女天生有别。男人是强者,女人是弱者,男人应该尊重女人,保护女人。在男人的世界里,有些披着男人皮,其心是女人心的男人,对于男人的大大咧咧,忘乎所以,不拘小节却承受不了,他们是用女人的心态对待这些粗犷的男人,其后果不堪设想,姑息养奸。
女人的心难以猜测,然而这些男人的心比女人的心更加难以猜测。
魏思林的一生——朋友情谊重四海。(以前她并不十分的清楚)。为了朋友,他可以两肋插刀,甘当罪人,舍生忘死。朋友遭遇不测,学生有困难求助他,他会毫不顾及家庭,不顾及单位,不顾及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