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何经营你的大学时光(完结) 作者_马浩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精力不够。每天从那张贴着爱心社招员海报前走过,我都会挣扎半天。去还是不去?最后,尊重自己心里头越来越强的声音,拉了个同学一起去报名。很幸运的是,我通过了面试,成为了爱心社通讯部的一个成员。
    当时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和一些贫困的高中学生通信,在思想上、精神上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每次写信的时候,回想自己曾经遇到的困难和快乐,跟那个学生一起分享,也一起分享他成长中的点滴。收到来信是最大的快乐,因为我可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了。
    很小的时候常常这样想,等我长大了,有了钱,一定要让疼我的外公、外婆过上好点的生活,一定多帮助一些和自己一样面临困境的人。可是,在我还没有长大有钱的时候,他们就永远地离开了我。那时我才深刻地明白,有些东西是不能等待的,想到了就要赶快去做。也许,在爱心社里,最大的体会就是那种付出之后的愉悦。我是一个贫困生,但我同样能帮助比自己还贫困的、需要帮助的人。一个人,能为自己的梦想生活着,哪怕力量是那么的微小,也是足够的幸福——每天都能感觉到自己在很真实地活着。
    从小喜欢读《论语》,在古人的睿智中独自思考。有一天,偶然翻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突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顿悟。其实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先学习,再立足,再困惑,再明白通达。于是,我便以此对大学四年进行了规划,“大一志于学,大二而立,大三不惑,大四知天命”。
    我终于找到了大学的感觉,对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生活开始游刃有余地掌握,忙而不乱,从容不迫。
    真正的大学生活,应该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算起吧。





    正文 我们没有理想,流浪没有方向 
    更新时间:2007…12…13 17:18:48 本章字数:15038

    只是梦中的麦田,守着一片金黄
    想的美,美梦也无常
    那永远到不了的远方
    在路上和我唱这一首歌
    如果我有方向,那就是远方
    钢铁是怎样炼成,流浪不靠坚强
    如果我有枪,早就上了膛
    如果能得到玫瑰,我只留下芳香
    暑假的时候,我报名参加了圣兵爱心社举行的第二届爱心之旅。这是由爱心社自己组织的下乡活动,费用等都由社员自己承担,我是狠狠心报了名的。那年我们去的地方是湖北英山,位于大别山南麓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
    利用下乡仅有的七天时间,我们走访了当地几十名贫困高中学生,并确定了八名学生为我们的资助对象。在走访的空余时间,我们还开展了电器维修、支教等义务活动。
    我是农村里土生土长的孩子,原以为自己对农村有着很深的了解,可是下乡之后,当我以大学生的身份来到南方的一个陌生农村后,我才开始真正地去思考,农村为什么那么穷,农民该如何改变贫困的命运。那一刻,我想起了教我们社会学的老师语重心长的讲话,“我们中间有很多人,以后会生活在城市里,但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自己的根”。我的根,是在农村的啊。
    那里的村民并不知道我们在《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问卷中所问的“道德是什么”,但是,他们却用最原始的方式,坚守着人类灵魂深处的那些优秀品质——善良、正直、热情与淳朴。每一天,我们都生活在最原始的感动中。
    临走前的那个晚上,我们和一些学生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联欢会,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动听的歌喉,但是亲切的交谈却让我们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一直到深夜,大家才依依不舍地告别,这时,我们在宿舍外面碰到了一个学生的父母,他们一直在等着我们,原来是得知我们第二天就要走了,便摸黑步行了七八里的山路给我们送来了三个西瓜。我们再三推托,最后收下了其中一个摔裂的西瓜,他们才开心地回去了……望着他们颠簸的身影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我们泪流满面。
    走的那天,下着小雨。我们默默地把行李放在车子上,教学楼上站满了学生,不停地向我们挥手,而闻讯赶来的乡亲们站在街道两边,燃起了一串长长的鞭炮,为我们送别。
    我们所做的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却受到了乡亲们如此高的礼遇。就像一个有着同样经历的朋友所说的那样,“在那里,是长这么大,第一次被当作一个‘人’,一个独立的还能为别人做点什么的人”。这是一次蜕变。那几天过得如此深入,竟像要刻在某种东西上一样。与在学校里的浑浑噩噩相比,那才是真正的生活。是的,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群没有生活的人。
    一直以来我都不喜欢“下乡”这个词,因为我觉得我的根永远都在农村的。可是这次经历让我接受了这个词。常常想起高中的时候,对大学是何等的期盼与向往。我甚至觉得,上了大学就是要改掉自己身上的小农味道,去学习去适应城市的生活。可是当我们逐渐适应了城市的生活后,我们又能为那些仍在农村辛苦挣扎着的乡亲们做些什么呢?也许,这个世界就是按照马太效应的规则,不停地分化着。可是,从那极到这极的人们,是否还会想起曾经在那极的人们?
    有很多人问我,你们这么做有什么意义?我总是笑而不答,因为我也没有答案。中国的贫困问题,不是我们一群大学生能够解决的。我们不是救世主,没有佛祖一般的智慧,没有太阳一般的热量,但是我们没有抱怨,而是身体力行地去寻找出路,以自己的方式去改变着不能令人满意的现状。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让自己发光”,我不愿仅仅做一个“愤青”,更希望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尽力而为。
    前面的路还很长,对于我来说,自己永远都走在路上……
    爱在左,而情在右,
    在生命路的两旁,
    随时撒种,随时开花,
    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
    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
    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
    有泪可挥,不觉得悲凉!
    爱心之旅回来之后,我上大二了。我转到了秘书处,并且担任秘书长,成为理事会的一员。我的生活开始了重新的忙碌与充实,只是我很清醒,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开始融进了爱心社,它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分割一部分。
    在大家都开始忙碌英语四级考试的时候,我却在跟一群朋友忙着搞“爱心之旅”的影展,举行首届武汉高校“爱心论坛”,开展“爱在华师”征文活动,还到黄陂地区进行了小型的下乡活动。那时,每天晚上,我都喜欢坐在墙角的书桌前,复习白天的功课,总结当天的收获,在无数个熬夜中度过了那个学期。那是大学里最充实、最有分量的一段日子。
    那段时间我参加了“爱在华师”征文比赛,我的文章竟然获得了一等奖,很是出乎意料,因为我觉得才刚刚开始喜欢上华师。刚进大学就听说了流传在武汉各大高校间的“经典”——爱在华师,开始我一直以为是一种“喜欢在华师”的眷恋之情。后来很多人对这种说法都不以为然,甚至厌恶,觉得是一种耻辱。而我却开始用自己的心去感受这“爱”了。
    三号楼前经常遇到许多晨练的老人,他们或在跳舞,或是打球。我常常就在那里被感动,觉得他们在以另一种方式表达着他们对生命、对华师的眷恋与爱,比起那些碌碌无为整天在宿舍里玩游戏虚度光阴的人来说,他们是幸福的,并且更懂人生。他们是华师的风景。
    圣兵爱心社也算是华师一面爱的旗帜吧。这是一个没有乐队的剧团,我们自己的声音就是天籁,我们的歌舞来自内心深处,只为把沉睡的唤醒,让沉默的开口,让悲伤的轻松起来,让灰暗的明快起来。我们不会在别人的误解和现实的困难面前退缩,因为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着来自灵魂深处的真爱……
    一个大学,除了要有大楼,还要有大师,更要有大爱。一种对人类灵魂深处的关爱,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与怜爱,尤其作为一个百年师范院校,更应该有这么一种大爱,含蓄深沉,超越生命,洗涤灵魂,生生不息。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03年3月底,圣兵爱心社被评为“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喜讯传来,大家都格外的振奋。然而,“福兮,祸之所伏”,“非典”在这时开始蔓延起来。华师有一位教授染上了“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