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考状元学习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就是你没有复习到的一个知识点。那么,你需要相信自己,这只是人生路上必将遇到的各种挫折中的一个,成绩并不能说明你就不行,不能说明你的多年学习完全白费了,更不能说明你的人生梦想就此彻底破灭了。这是因为,高考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它代表一个旧的阶段已经过去,一个新的人生阶段即将开始。通过高考,那些成绩优秀的人将进入更优秀的大学,获得一个更高的起点。而那些在高考中落后的人,也有充足的时间来奋起直追,后发制人。

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里面这样写道:“在一元化的视角下,如果仅以‘成绩’和‘名利’来衡量个人、团体乃至社会的成败,那么,这个社会上99%的人都无法跻身于成功者的行列。”在他眼里,一个优秀、努力、自信、自觉的学生,进了名牌大学,他能取得成功的概率也许是90%,进了其他重点大学,概率也许会降到85%,进了普通高校,这个概率也不会低于80%。这个道理对高三学生其实也很适用,我们对失败与成功定义得过于简单,很容易让我们丧失那本应属于我们的85%的机会。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呢?既然起点和终点都是相对的,我们努力的成功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呢?

前面在李开复的话里提到很多人用“成绩”和“名利”来衡量,并且反对这种衡量方式。如果是用钱来衡量的话,前面举的那个进入中国银行的杭州大学毕业生的薪水似乎不低,也很能体现他的个人价值,但如果把他和一个摸彩票中了五百万的人相比,哪个更成功呢?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应该用考试的成绩和进入的大学来衡量成功。我举三个例子来比较,分别是我高中、初中和大学的同学:

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有一件事情轰动全校,就是一个成绩非常好的男生,因为追求某个漂亮的女生,却又被再三拒绝,搞得他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本来他的成绩进入一所很好的重点大学没问题,最后却只进了一所普通本科。我还有一个初中同学,也是成绩非常好,跟我差不多,但是家庭根本供不起她读大学,所以她连高中都没有读,念了几年师范之后就分配到一个乡镇小学教书。尽管工资非常低,但在这个小乡镇也算中等收入水平,她的父母的负担也因此大大缓解了,她用自己不多的钱供她弟弟读书,现在她的弟弟已经进入了大学,算是完成了她多年的梦想。此外,我还有一个大学同学,学习奇差,因为家庭的背景进入某著名大学,在大学里面也是天天混日子。但是在他毕业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人际关系也就断了,由于自己没有真本事,现在的情况在我们班的所有同学中是最差的。

前面我举的三个例子,如果从高考的结果来看,进入了某著名大学的最成功,进入普通本科的次之,连大学的门朝哪边开都不知道的自然最失败了。但在我看来,成功的顺序应该倒过来才对,那位只念了师范的女生是最成功的,她虽然受家庭条件的限制无法进入大学,但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家庭的面貌,让自己的弟弟进入了大学,这就是成功。能进重点的只进了普通本科,这就是失败,但进入普通本科也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也可以算是某种程度的成功。而我那位重点大学同学,家庭条件如此之好,如果他肯向别的同学一样努力,原本可以比别人收获得更多,但他却最失败。

不仅“成绩”和“名利”不是成功的标准,用任何统一的外在尺度来衡量成功都是错误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个性、爱好、兴趣、理想不同,家庭条件不同,天赋不同,起点不同,不可能“一刀切”。真正的标准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自己,成功的定义也只有一个,就是超越自己。

进入大学以后,不同层次的学校代表不同的起点,高起点的人如果不能继续前进,那就是失败,低起点的人如果坚持努力,超越自己,那就是成功。人生就是这样,从一个起点奔向一个终点,一个终点又代表着下一个起点,起点和终点不断交替、不断转化。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争取超越、力求成功。李开复说进入不同档次的大学分别有90%、85%、80%的可能成功,这当然是一种很不精确的估计,但这种估计至少说明了两个道理:

第一,不论进入什么样的大学,成功的可能性都是很高的。成功不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所有人的事情。不论起点怎样,一个努力进取的人都会取得成功,这个成功,就是指超越自己;

第二,我们不应该把高考看成终点,而应该把它看成起点。这个起点有高有低,却没有贵贱之分,更没有好坏之别。不论你的梦想是北大清华,还是其他重点大学,或者是普通大学、专科学校,每一个梦想都值得珍惜,每一个梦想都令人尊重,真正重要的是你要努力为之奋斗,让自己一天天成长,一点点进步。 




相信自己,才能把握命运(上)



我2004年暑假在安徽滁州做报告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大部分人都不坐到大会堂的前面来,而是全都聚集在会堂的后面,前面空出来了好几排。这跟其它地方做报告的情况正好相反——大家都竞相坐到会堂前面来。

当时我就跟大家说:“这让我想起了高中的时候开班委会的情形,大家都想尽量坐在离班主任老师远一点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害怕坐得近了,老师想起个什么事情来就拿自己举例子。这就是一种缺乏信心的表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绝大部分人都习惯于把自己当作平常人,一旦遇到人多的时候就往人多的地方凑,生怕自己显得与众不同。”

“实际上,真正优秀的人物,必然对自己充满信心。法国总统戴高乐在小的时候,和孩子们打仗玩游戏,就坚持自己一定要当总指挥,除此之外,不愿意担任任何角色。后来他成了一位军人,虽然只是一个少尉,但是却得到了一个外号,叫‘大元帅’。通过这个外号,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他平时做事的风格是怎样的。进入军校以后,处处敢于提出和老师们不同的意见,后来他的校长给他的评语非常恰当:‘总地来说,他处处显示出他所具有的非凡的才能。但他过于自信,对别人的缺点处处吹毛求疵,俨然是一个流亡的国王,严重损害了上述优秀的品质。’”

“如果要挑选20世纪十大最伟大的预言家,那么这位校长一定会入选。因为20年后,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德国,戴高乐被迫流亡英国,领导法国抵抗运动,成了名副其实的‘流亡的国王’。”

“大四的时候,我在北京一家经济咨询公司做兼职项目主管,负责招聘一批兼职分析师。我和几个应聘人员约好在某个地方见面,但是由于路上堵车,我迟到了几分钟。就在车上,我接到了一个电话,问我为什么还不到。到了见面地点以后,我就问是谁打的电话。后来那个人不仅被我录用了,而且被我任命为一个小组长,我对他说:‘从职务上讲,我是你们的上级,而且决定你们是否被录用、升迁。我迟到几分钟,这么多人,只有你敢于打电话质询我迟到的原因,显然是对自己很有信心,敢于承担责任。所以能胜任领导者的角色。’”

“所以今天我看见这么多人都坐到了会场的后面,我感到非常遗憾。我只是一个演讲者,不能像老师那样批评你们,也不能像上级那样训斥你们,但你们为什么平白无故地感到害怕,要躲到角落里去呢?这看起来是小事,却说明了各位对自己缺乏信心。我希望各位能够勇敢地坐到前面来。”

但我说完之后,敢于坐到前面来的学生仍然只是少数。后来我跟主办方交流,原来这是当地一所比较差的学校的学生,而下午的时候,来的是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我发现这个现象就不存在了,大家把前面的座位坐得满满的,后面倒显得比较空。我想这不是偶然的,为什么上午来的学生们只能进入一所比较差的学校?因为他们不敢往前排坐,对自己缺乏信心。而为什么下午来的学生能够进入重点中学?因为他们敢于往前排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这只是一件小事,却很好地说明了信心对于学习成功的重要性。

还有一次在做报告的时候,有人问我:“我听了您的演讲,觉得你是一个对自己很有信心的人,遇到各种困难总是能够充满信心地去解决。可是我觉得我对自己很没有信心,怎样才能培养出像你那样的自信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