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破解情绪密码: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孩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要重复25~30次,哪怕是无意识重复,就足以养成一个新习惯。对于那些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家长培养他好好吃饭的习惯,其实也是一次又一次言传身教,然后他才逐渐学会的一种本能——不然孩子饿了就哭,吃了就睡,他们怎么会知道一天该在什么时候吃饭呢?


同样道理,成年人也如此。每天上班走什么路?最爱吃的饭菜是什么?这些都是习惯。再往深里说,一个人在面对陌生人时,是小心翼翼还是大大咧咧,是与人为善还是提心吊胆?这些也都是习惯。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是由过去的一点一滴所组成的。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指的就是从一个人的种种习惯(生活习惯和思想习惯)上,看他日后的发展。
 
 
 
  
 但习惯不是凭空而成的。就像盖房子总要有地基,要想养成习惯,总要有基础。那么养成习惯的基础是什么呢?


◇ 能改变习惯的只有自己


没人能替别人下决定,也没人能替别人改习惯。尽管有时候我们会认为自己对其他人负有责任,对那些我们的朋友、亲人或者爱人,总希望能改变他们身上那些自己看不惯的东西,但事实证明,这样企图通过自身施加影响去改变他人的努力总是白费——说不定还会让两人反目成仇。


就算是负有养育之责的家长,对孩子习惯的改变也不是无止境的。当孩子尚小的时候,家长可以依自己的想法去培养塑造他。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家长的影响就仅限于“潜移默化”了,因此也才会产生诸如“心理断乳期”之类的问题。


而对那些同辈或者长辈,我们常常自以为对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足以让他们改变某些习惯,但实际上这只是错觉。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鼓励或影响。凡是想改变的,必是从心里自愿改变的。


◇ 旧习惯不会自动消亡,只是被新习惯替代了


除了你培养新的习惯,旧有的习惯从来不会自己消亡。你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培养一种新习惯来替代它。期待随着个体心理不断成熟,某种习惯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这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就像刷牙时的刷法,从小到大几十年培养出来的习惯,不可能通过短短几个教育片或宣传海报就能完全“下岗”。新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很多时候,它需要的时间同培养旧习惯时花费的时间成正比。


思维方式也正是如此。谈及心理,必涉及思维。思维方式对于一个人,就像鼻子上的眼镜一样。外在世界是美是丑,是真是假,全要经过眼镜的把关。不同的人看同一件事物会有不同的结论,也正是因为眼镜在其中起作用。


而这个眼镜是不是能如实地反映客观?这就要看这个人的思维习惯如何了。我们常说:某人是负面思维,指的就是他在看到任何事物时的第一反应都是负面的。在面对工作或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时,他的反应常常是“逃避”或者“挑刺”。这种习惯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普通的说教等等完全不起作用。


是真的不起作用吗?并非如此。新习惯取代旧习惯,是一个主动而漫长的过程。


◇ 不断地重复是培养习惯的唯一方法


你知道电视里经常放的广告意味着什么吗?重复!广告人每天都在研究,用何种频率进行重复,最能调动人的购买欲,最能培养人们的消费习惯。


同样道理,人要是想培养个好习惯,也必须不断重复。想培养把桌子收拾干净的习惯,就要在每次看到桌面上有杂物时就去收拾。当你重复足够多次以后,这种习惯就会深深地植入你的性格当中。
 
 
 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轮到自己做决定时,就全然不是这么回事了。人可能因为与他人比较而自惭形秽,然后决定培养某种习惯。但这种“见贤思齐”的激情,很难持久。所以必须在主观上确定,“不断地重复是培养习惯的唯一方法”这个观点。


同样,人也要注意不能重复那些准备抛弃的旧习惯。如果你想抛弃每天晚上不洗脚的习惯,就要牢牢记住,哪怕你已经快沉入梦乡,只要想到自己还没洗脚,就要爬起来把脚洗干净。


◇ 远离那些充满诱惑的环境


环境总是充满着诱惑。戒烟者之所以重新开始吸烟,往往就是来源于身边朋友无意中递出的一支烟。


我始终相信,一个人大多数时间都是理性的。那为什么还会有人在下定决心改变习惯后,却仍然管不住自己呢?很大程度就是环境的压力。当周围人都采取某种动作时,个人会因为处于群体当中,所以感觉到“责任分散”,即“大家都这么做,我为什么不能也这样做呢?”同时,周围人都采取某些行为,也会给坚持不这么做的人以压力:“我不这么做,是不是显得太异类了?他们会怎么看我,会不会觉得我不合群?”


人是社会的生物。环境的砝码足以改变一个人内心的天平。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很难,同样,坏习惯的养成也很难。在这一点上,并不存在什么“学坏容易学好难”的说法。只是我们有时会放纵自己,结果回头一看,似乎生命中总是些“不好”的习惯。“不好”的习惯是什么?其实就是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习惯,就像“饭后不刷碗”,或是“起床不叠被”之类。


没必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好习惯与坏习惯,就像一棵树上的枝丫,跟随着天性而自由生长。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一个“园丁”的本分:用那4个法则为剪,以爱心为肥料,调整我们的心灵之树,呵护好自己温柔而美丽的花园。


芦 淼 告 诉 你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由过去的生活所组成的,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种种习惯。但不管怎么说,能改变习惯的只有自己。我们应该像个辛勤的园丁那样,呵护自己生活之树上的“习惯”果实。


学习爱


如果我的生命中没有智慧,它仅仅会黯然失色;如果我的生命中没有爱情,它就会毁灭。


——法国作家 亨利?德?蒙泰朗


有位中学班主任,她班里有个爱偷东西的学生。这个学生已不可用顽皮来形容。从最开始偷拿同学一枝铅笔、一块橡皮,渐渐发展成偷拿别人的钱财,说他是“小偷小摸”,实在不够贴切。甚至有一次,趁老师课间帮同学解决疑难问题、人多手杂的时候,他甚至把老师收的班费都偷了去。
 
 
 班里的同学对此敢怒不敢言。有几个学生曾经私下向老师举报过,但苦无证据,也拿他没有办法。但后来他愈演愈烈,其他学生渐渐忍无可忍。终于有一天,他们联名给老师写了一封信,要求老师把那个学生开除,至少也要调到另外的班去。


老师却说:不,我不能把这个学生调走。


学生的家长们听说这件事后很愤怒,来找老师理论,并且威胁她说:你是不是怕那个学生有后台?告诉你,如果那个学生不走,我们就让自己孩子都转学。到时候不管他有什么后台都救不了你。


老师却慢慢地说:不,他没后台,而且我也不怕什么后台。不过哪怕你们都走,只剩下他一个人,我也要教。


学生家长都蒙了。有个家长问:为什么?莫非他与你沾亲带故,所以你才这样铁了心?


老师说:你们的孩子品行端正,毕业走上社会,我放心。但这个孩子,他现在正需要人的关心,需要人爱。我怎么可以舍弃他呢?


家长们听了哑口无言。


那个孩子,后来果然不再偷东西。


这个故事有很多变种。有的故事里,充满爱心的不是老师,而是老和尚,学生们则是小和尚;有的故事里,那个老师是校长;还有的故事里,干脆就是一堆志趣相投的朋友。


不过最终的焦点,都落在了老师的身上。其实有时候我会想,那个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翻然悔悟,学会了人间最美的事——爱?


长久以来,我们的学校只教知识和技能,似乎知识到位了,人也就自然而然地品学兼优了。这颇有几分过去“一美遮百丑”的意味。也可能在他们看来,“爱”这种东西,和生理卫生课本一样,讲起来都要羞煞人。又或者,随着学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老师能把课讲好已属不易,实在没有多余的爱心拿出来教育小朋友。关于如何爱人,如何被爱,似乎孩子们都理所当然地应该从家里学到。


其结果就是那些小太阳和小皇帝们,不是不愿意去爱,而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去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