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走进毛泽东的最后岁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孟见毛泽东又要让她读唐诗,她倒挺高兴,她心里觉得有底。她把留声机关上,顺手从毛泽东床头的小桌子上拿起了一本唐诗三百首,边??边说:

    “我每次读诗都读得不好,还老让您纠正,这次我得选一首好读的,保证让您挑不出错来。”

    毛泽东听了笑着说:

    “读诗就是学习嘛,要知难而上,你这个孟夫子却是择易而读。可以嘛,你随便读一首我听听,读好读的。”

    小孟一??,正好??到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她对这首诗读过好几遍,差不多都快背下来了。于是她便很有把握地放高声音,放慢速度,郑重其事地朗读起来: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毛泽东听了,连声称赞:

    “孟夫子选得好嘛,这首诗虽短,可内容是情深意长噢!孟夫子,这次你读得也好,看来你不用纠正三次嘛。”

    ??来,这首诗过去小孟也曾给毛泽东读过,总是把‘怆’字读错。毛泽东已??给她纠正过两次。

    小孟听了毛泽东对她的夸奖,也很高兴,并说:“就这么一个‘怆’字,我再记不住,那我也太笨了,我的记性还不至于那么差。”

    毛泽东听了小孟的话,便接着说:

    “我可不敢说孟夫子笨噢,孟夫子可是个聪明的姑娘。怎么样?再读一首听听。”

    毛泽东的话音刚落,小孟便早有准备似地读起杜甫的诗《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这首诗是小孟多次给毛泽东读过的。之所以是多次,因小孟觉得这首诗读得特别顺口。全诗以口语写心中事,毫无雕琢。而毛泽东也特别喜欢听这首诗,每次小孟读完之后,他自己还要再吟诵一遍。这样,小孟就在这本诗集里夹上一张小纸条,做个记号,一??就能找到。只要毛泽东让她读唐诗时,她便很快找到这首诗,顺畅地读起来。

第二部分 19。读书成癖(5)

    读完这首诗后,小孟自己也感到了满意,她又问毛泽东:

    “您还想听读哪首诗呢?”

    毛泽东稍稍沉思了一会儿,他没有马上回答。正当小孟准备把书放下,安排他休息时,毛泽东突然又发话了:

    “孟夫子,读读白居易的《长恨歌》吧!”

    毛泽东的这句话中,把《长恨歌》说得特别重,语调里有一种惆怅,又有一种恳求。

    白居易的《长恨歌》?小孟可从来没有给他读过这首诗,但她有一次倒是听毛泽东吟诵过其中的诗句:

    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

    其中绰约多仙子。

    当时听毛泽东吟诵这些诗句时,小孟便跟他开玩笑地说:

    “您会那么多诗,出口成章,老是文绉绉的,我可听不懂。您是个大主席,又是个大诗人,真了不起啊。”

    “这是白居易《长恨歌》里的名句呀,很有名嘛。”

    这次毛泽东让小孟读《长恨歌》,她倒回忆起毛泽东吟诵过这首诗。她开始??目录,但找来找去,也没找到,嘴里还不住地念叨着:《长恨歌》,白居易????

    毛泽东看小孟找得怪着急的,便打趣地说:

    “孟夫子,还是让我来找,你是视而不见哟。”

    小孟还是不服气,便说:

    “您先别着急,我肯定能找到。”

    “如何查目录?孟夫子,这是有规律的嘛。这首诗是七言古诗,你应该从这个项目里去找才是。”

    小孟连“七言古诗”这项也找不到,越着急越找不到,她便不情愿地把书递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拿过书,??了两下就找到了,马上递给小孟:

    “孟夫子,有眼不识泰山,这不是嘛!”

    小孟接过书来,开始朗读起来,她读得很慢,总觉得不太顺当,好不容易才读到最后几句:

    ????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小孟读完最后一句时,毛泽东已闭着眼睛,似乎是陷入了沉思。他是在感叹?还是在联想?

    后来,毛泽东又让小孟给他读过几次《长恨歌》,毛泽东从这首诗中,到底感受到了什么?他为什么多次听这首诗?他是赞赏诗中哀艳动人的故事,悠扬宛转的诗句?还是对诗中所提出的告诫表示慨叹?或许二者皆有,或许另有所见?

    毛泽东嗜好读书,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1976年9月7日,毛泽东生命垂危,不断抢救,而又不断陷入昏迷状态。即使如此,每当他清醒过来的时候,他还是要看书。当时政治局的常委,身边的工作人员,一直守护在他的身旁。他讲要一本书,但他语言的含糊与声音的微弱,连最能听懂他话的秘书,也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他着急了,示意给他纸笔,毛泽东用颤抖的手在纸上写下了个“三”字,又用手敲敲床头。还是秘书猜出了他的意思,当时三木正准备下台,当秘书找来介绍三木武夫的书拿给他看时,毛泽东点点头,露出了满意的神态。

第二部分 20。读书成癖(6)

    毛泽东的手已没有托住《三木武夫》这本书的力气了,尽管这是一本很轻很轻的书,只好由小孟为他托着。毛泽东看了几分钟,就又昏迷过去了。

    《三木武夫》是毛泽东读的最后一本书。这本书他没有读完。这是他一生中唯一没有读完的一本书。

    书,伴随着毛泽东度过了他那波澜壮阔的一生;书,同他的伟大实践一样,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兼学问家,几乎是在他的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他一生中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

第二部分 21。就想见见那个抬不起头的人(1)

    解放初期,毛泽东曾和柳亚子一起游颐和园。他们之间曾有一段有趣的对话。

    柳亚子是国民党的元老,又是共产党的忠实朋友,也是著名的爱国诗人。早在1926年5月在广州参加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的时候就认识了毛泽东,他们之间常以诗词和答,毛泽东对柳亚子先生很是敬重。

    毛泽东和柳亚子漫步来到颐和园的长廊,远方波光粼粼,杨柳依依,十七孔桥、龙王庙笼罩在暮色中,面对着风光旖旎的昆明湖,清风徐来,好不惬意。柳亚子发出感叹:“慈禧这个人腐败无能,每日花天酒地,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她把应该用来建海军的钱挪用来修颐和园,建她个人的乐园,真可耻。”

    毛泽东听了却不以为然:“慈禧用建海军的钱建了一个颐和园,当时来说,这是犯罪,现在看来,就是建了海军,也还是要送给帝国主义的。建了颐和园,帝国主义拿不起,今天人民也可以来游玩享受,这总比他们挥霍掉了要好呀。”

    “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一个演员,是毛泽东常来常往的客人,与毛泽东关系密切,因此谈话也就很自然随便,毛泽东每次见了她,总称她是“群众领袖”,常常让她讲一些“文革”动态。一次,这个演员又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听了她汇报之后,又问她:“小林啊,还有什么新闻么,每次都想听些小道消息么。”小林想了想,觉得该说的都说了,就很果断地说:“没有了,能告诉您的,我都说了。”

    “噢?能告诉我的都说了,那也就是说还有不能告诉我的啦。”

    “主席,有些事情不想跟您说,您那么忙,不能总干扰您啊。”

    “忙倒是忙,但还是想听听你们那里发生的事情,你们那个小姜怎么好久不来我这里了呢?”

    毛泽东忽然提到了小姜。这是小林最不想说的,但不知为什么,今天主席倒主动提起了她。

    说起小姜,小林立刻为难起来。小姜是她们宣传队的一名演员,在“文化大革命”中表现得很积极,颇有一股子闯劲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