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走进毛泽东的最后岁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我们看到毛泽东“独立寒秋,湘??北去”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前和小战士谈学文化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毛泽东回到离别32年的故乡,来到农民家做客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毛泽东托起菲律宾马科斯夫人的手轻轻一吻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毛泽东给小孟讲故事,话家常的时候????我们能不觉得,毛泽东是个极富于感情的人吗?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毛泽东是个富于感情的人,他虽然早已被称为“领袖”、“救星”,早已高高在上,但他同情弱者,看重友情,感情细腻而丰富,这不能不说是他一贯的性格特点。

    从他留下的诗词里,我们更可以看到他的情感,既有缠绵??恻,又有豪迈果敢,既有潺潺流水,又有气壮河山。诗言志,更言情,30多首诗词,更是他丰富感情的见证。

第二部分 13。最高批示也不算数(1)

    小孟进中南海工作已半年了,主席满意,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也肯定她的成绩,但她仍旧是个非党员。

    共产党中央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是个非党员,这听来似乎有些滑稽。但这又确是事实。进中南海之前,小孟的那段??历,不可能吸收入党。进来工作之后开始那段日子里,小孟整天处于一种紧张、荣耀、兴奋的状态,似乎也没有考虑到入党的问题。

    但一段时间之后,这个问题不能不使小孟开始考虑。

    小孟除了负责主席的日常生活,衣食住处,样样全管。还有很多的时间,是兼管读文件、报纸、处理来信等。有些文件是党内的,每当处理这样的文件时,她总觉得有些身不称职。自己连党员还不是怎么先看这样的文件,从60年代培养起来的一种组织观念,使她产生了不适之感。有时小张还与她开玩笑地说:

    “小孟,你这个非党员,可还替主席圈阅党中央文件,你可是党外布尔什维克呀。”

    这虽是玩笑话,但也刺痛了她的自尊心。她何曾不想入党,只是过去没有这个条件,她决心好好表现,争取入党。

    有一次,又是小孟给主席读一份中央文件,主席听后,依旧让小孟在文件上代替他圈阅。小孟说:“您老让我代您圈阅文件,您知道我可还不是个党员呢,这可违犯了组织??则,您说是吧?您这么大一个主席,也不发展我入党。”

    “孟夫子,我可没有权力发展你,你可以写个申请嘛。”

    果然,一个星期之后的一天下午。小孟又和主席随便聊天。

    “主席,我写了个入党申请书,给您看看。”小孟边说边走向她的休息室,不一会儿,就拿了一个信封,里面装的是她昨晚回家时写的申请书。

    小孟递给主席。主席说:“好呀,你说写就写,我不用看了,你念给我听听。”

    “那好吧,我念念,您给我提提意见。”小孟于是就开始念起来:

    “我要为共产主义的事业奋斗终生,在我还是个少先队员的时候,我就想,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我18岁生日的那天,我写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但由于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遭受林彪叶群及其死党的迫害,而被剥夺了入党的权利。现在,我被解放了,我再次决心争取加入共产党,我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为毛主席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奋斗????”

    小孟几乎是一口气,一点都不停地快速念了一遍。

    “你为什么念得这么快,你是存心不让我听清楚啊,你再给我慢慢念一遍。”

    于是小孟把速度放得很慢很慢,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小孟才念了几句,主席便笑起来:“你这个孟夫子啊,就是好走极端,不是太快就是太慢。”

    小孟又把速度加快了些,又把这份短短的不到三百字的申请书念了一遍。

    “这次我完全听清楚了,你18岁就申请入党,你是1948年生的,也就是1966年申请入党,噢,算起来,已达10年之久,你的决心不小哩,我同意你入党,我同意。”主席说最后一句的时候,特别强调一下。

    “您要同意就行了。”

    “不,我同意还不算数,你要去找党小组长,把申请交给他,要有介绍人,要??过党小组讨论通过才算数。”

    “您同意都不算数,还有??同意才算数呢?”

    “按组织??则办事嘛,我身为党的主席,我哪带头破坏我同意制定的??则呢,你说是吧。”

    “对呀,那我去找党小组长。我想找汪东兴主任做介绍人,因为他很关心我的入党问题。”

第二部分 14。最高批示也不算数(2)

    “可以嘛,还要再找一个,需要两个才行。”

    “我想找您呢,就怕您不同意。”

    “我做你的介绍人,恐怕不合适,人家该说你à?大旗了。对啦,申请书有一句要去掉,更好地为毛主席服务,这样写不好嘛。”

    小孟按主席的要求,把申请书交给了党小组长。

    过了一段时间。张玉凤知道了这件事。她说:“你什么事都要找主席,你不知道主席身体不好,你老打搅他干什么,你着什么急呀,早晚还不都得入。”

    小孟听了,没有吭声。

    又过了许久,小组长找小孟谈话:“你的入党问题,小组会上讨论过,有的同志给你提了些意见,说你有些骄傲自满。希望你再努力争取吧。”

    骄傲自满的意见从何而来,小孟的心里是很清楚的。

    那是有一次小孟值班,外边有两个工作人员(她们都是党员)离开岗位出去办事了,当小孟有事要找她们的时候,怎么也找不见。因当时主席需要通便,小孟一个人照顾不了,须找她们帮忙,急得小孟团团转,才把小张又叫来。后来小孟就批评了她们:

    “你们也真不像话,我值班的时候,你们就可以随便出去,有时还睡觉,没事还行,要是有事需要你们,找不见多急人呢。”

    “你干吗对我们这么横?我们平等的,你干吗指挥我们呀。”

    “你别觉得你了不起。”

    “我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为工作嘛?”

    小孟委屈地哭了一场。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这件事所留下的影响却很久都不会消失。

    小孟在中南海里一直没有入党。看来,毛泽东同意的人也不一定能入党。

    1986年孟锦云终于被批准加入共产党,这是她离开中南海十年之后。这距她第一次申请入党有20年之久。

    看来,最高批示也不一定算数。

第二部分 15。读书成癖(1)

    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演说中,讲过一段很精彩的话:有了学问,好比站在高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这或许是他的??验之谈。毛泽东之所以能够站得高,看得远,能成为一位思想家、革命家,一个很重要的??因,就是他有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学问。对于这一点,凡是与毛泽东有过交往的人,包括一些外国的学者、记者和政界人士,都会有同感。

    而毛泽东之所以有渊博的知识,是与他毕生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分不开的。毛泽东从幼年起,就勤奋好学,酷爱读书,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的欲望愈来愈强烈。

    毛泽东跟书籍真是形影不离。在他的卧室里,办公室里,游泳池的休息室里????都放着书。他外出时,首先考虑的是要带些什么书。他??常是亲自à?个书单,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便会根据书单所列,把书带上。在火车上,在轮船上,在飞机上,毛泽东也不会间断他的读书活动。

    自从眼病好了之后,毛泽东用于读书的时间更多了。患白内障时,他的视力极弱,只能用放大镜看书,或者由工作人员读给他听。一旦视力有所恢复,他又开始大量读书。他每天除了睡觉休息,批阅文件,接见外宾之外,剩下的时间,几乎都在看书。有时一天竟然读上十几个小时。读书成了他的最大乐趣,成了他的嗜好,毛泽东简直是读书成癖。

    毛泽东几乎都是躺在床上读书。由于他身患疾病,只能左侧躺着看书,躺着看书这已是毛泽东多年来的习惯。在小孟的记忆里,十几年前与主席交往时,就发现了他的这种读书姿势。

    小孟说:“您老是躺着读书,十几年如一日,真是练出硬功夫来了。”

    毛泽东说:“你说得对,硬功夫都需要去练,你也可以练出来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