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后妃列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答案:不是。
那一年;正当盛年的李世民忽然身患重病;累年不愈;几度危殆。长孙氏虽然贵为皇后;仍然昼夜不离地侍奉着自己的丈夫。在细致入微地照顾丈夫的同时;她飘飘的衣带上时刻都系着毒药;当毒药被丈夫发现之后;她平静地解释:〃若有不讳;义不独生。〃
——长孙皇后的毒药;映照着她的心境;与她的丈夫不惜带着可能是个拖累的她齐赴玄武门之变的那一刻遥相呼应。
史书上的长孙氏;总是那么的端庄慈祥;雍容华贵;似乎她生来就是这么个庙堂泥胎的〃娘娘〃模样。总算她留下了一篇诗歌;使我们能够看到大唐皇后巍巍母仪下的另一面。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质动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那个桃花映照下美丽非凡;毫不掩饰情愫的怀春女子;才应该是真正属于长孙氏的形象吧。只是在这世上;只有李世民才明了那份〃出众风流〃有多么流光溢彩。
在她端庄无妒的皇后风仪下;仍然是一份鲜卑女子特有的固执爱情。只是她的表现方式;与独孤伽罗那么的不同。与其说她善待宫妃儿女纯是因为天生的善良体贴;不如再浪漫一点说她爱这个男人到了极处;甚至于宁愿委屈自己;也要让他尽情地随心所欲。(不要跟我说什么因为他是皇帝;她不得不忍耐的话;因为早在少年初婚时;她就已经开始这样迁就他了)。煌煌史册;唯有那颗毒药令人晕眩地展现了一次长孙氏深入骨髓的痴情。
只可惜;面对那颗沉重的毒药;史书却非要说;那是因为长孙皇后不愿让自己重蹈吕后覆辙;所以打算提前解决自己;〃以绝后患〃。官方的神来之笔;实在令人哭笑不得。一对自幼结发的夫妻;在丈夫似乎将要走到生命尽头、妻子甘愿以身相殉的时候;(即使他们是皇帝和皇后);又怎么可能以这样的官腔表白心迹?!
然而;长孙皇后的这颗毒药没有得到派上用场的机会。太宗康复后不久;长孙氏就病倒了。
长孙所患的病;是多年旧疾〃气疾〃(哮喘、肺病)。用中医的观点;这实在是令人无法轻松的疾病。肺主气主悲;气不畅则郁闷焦虑夜不能寐。就算不发病;人也常有心思缜密多愁善感的倾向。然而就是这样体质的一个女人;却自幼丧父、寄人篱下。虽然长大后她找到了爱情;偏偏爱上的男人是李世民。幼年的不幸似乎只教会了她善待别人;却偏偏没有学会善待自己。嫁给李世民二十三年;是八千多个日子;她究竟又能有几个轻松安眠的夜晚?多年压抑的情绪;只会将她的旧病越积越深。
贞观八年;在生育最后一个孩子新城公主前后;潜藏已久的病魔终于发作;并迅速吞噬着长孙氏的生命。
尽管已经抱病在身;长孙氏仍然念念不忘她的皇后职责;随后的日子;唐王朝的宫廷内部也大事不断:贞观九年;太上皇李渊病逝;贞观十年初;太宗诸弟诸子徙封……于是她的病就始终辗转反覆。
最后;在一个深夜;她强撑着陪太宗出宫视事;风寒侵袭;病情迅速加重;医生也束手无策。皇太子李承乾只得想别的办法:〃能不能大赦天下;再多度人入佛道;祈求神助?〃长孙氏拒绝道:〃生死有命;非人力所能变易。如果行善可以延寿;我自问一生也从未做过问心有愧的事;如果无效;又何必妄求福报?大赦是国家大事;你父亲也从来不参与佛道之事;实在不必为了我一人擅动天下法度;更不能让皇帝做他原本不愿意做的事情。〃
李承乾无奈;只得把母亲的话转述给了左仆射房玄龄;房玄龄又将此事转奏太宗。长孙皇后的话使众臣都嘘唏不已;纷纷请求太宗大赦并礼佛。太宗统统照办并亲力亲为。消息传到长孙氏的耳中;她反复地要求太宗不要如此;太宗只得中止计划。
长孙氏的病;终于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然而弥留之际;她最担心的仍然不是自己的性命;而是获谴重臣房玄龄的遭遇前途;对太宗说:〃玄龄事陛下最久;一向小心谨慎;大小奇谋秘计他都有份参与;却从来没有向任何人泄露过;实在是忠心耿耿。如果不是极大之罪;陛下就一定不要亏待他。〃随后她又说:〃对于我的家族;要想保全他们长久;就一定不能让他们掌握权要;给一个散官闲职就行了。至于我自己;活着无益于世;死了就更不能耗费世间资财。只须因山而葬;不起坟;不用厚重棺椁;以木器陶器陪葬即可;再举行俭朴的葬礼。还愿陛下亲君子远小人;纳忠谏屏谗言;省作役止游畋;妾虽殁于九泉;诚无所恨;亦是陛下未忘妾也。〃
贞观十年六月二十一日;长孙皇后逝于立政殿;享年三十六岁。五个月后;唐太宗将年轻的妻子下葬于昭陵;谥〃文德皇后〃。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当年那副卦中的短短八个字;包含了怎样的含义;需要怎样的睿智、情操和牺牲精神;才能将这八个字写完。然而长孙氏短短的三十六年人生;却近乎完美地成为这八个字的诠释。
长孙氏死后;太宗在遗物中发现了她亲手编纂的《女则》十卷。
《女则》没有流传下来;根据记载;这部书中的内容;是采集古代女子卓著的事迹总汇;是长孙皇后平日翻阅以随时提醒自己所用;与班昭所著的《女诫》完全不是同一回事。在她生前;即使是她的丈夫都没有见过这部书。太宗手持妻子生前的著述;睹物思人更增哀伤。
长孙皇后生前;太宗虽然与她有结发深情;却仍然不免辗转于诸妃之间。似乎直到妻子彻底撒手人寰;拿到那部被翻阅得已显陈旧的《女则》;太宗才完全地触动;发觉自己失去了怎样的无价之宝;才明白自己曾经让她经历了怎样的冷清孤单。长孙氏在丈夫的思念中;日复一日地完美无瑕。所有活着的女人;都敌不过死去的她。
长孙氏去世前;太宗的女人们先后为他孕育了二十一女十三子。长孙氏去世后十三年间;后宫孕育的孩子却只有一个;而且离长孙氏之死也起码有六七年了。似乎正当盛年的李世民感受男女欢爱的激情;都随着长孙氏一起逝去了。
太宗从此再没有立后。新唐书上说太宗曾经想立巢刺王妃杨氏为后;实话说我颇不以为然。当然;巢刺杨氏确实也不寻常处:她就是长孙氏死后;太宗后妃中唯一一个生育了孩子的女人。得宠应该不成问题;但她曾经是太宗的弟媳;一直在后宫也没有得到什么可说的位次;两唐书都只称她为〃杨氏〃而非〃杨妃〃。因此太宗是否真有立后之举实在大有疑问。更何况她为太宗生的儿子还被过继给了她的前夫巢刺王李元吉(新唐书是高宗李治操办的过继事宜);就这更看不出分厘曾想要册她为后的迹象了。
又有说隋炀帝公主也有议后之事的;这个倒也不是不可能。不过我也不太同意。说杨公主所生的皇三子李恪得太宗欢心是可以的;由此推论太宗也一定要立其母;就说不过去了。何况;即使在同样的说法中;往往还有一句:由于长孙无忌反对;李恪终于败给了长孙皇后的幼子李治;太子梦破。太宗后期对长孙无忌多少是有些纵容的;只怕与思念亡妻也很有关系。若不是那二十三年夫妻情深垫底;长孙无忌真能够阻挠更改得了李世民的意志?反正我是不全相信的。
李世民不立新后;最大的理由只能是他始终难忘长孙氏。(长孙氏三年丧满;太宗宁可让韦贵妃权掌后宫;都不愿立即封后;似乎还有另一种可能:他不愿意立出身高又有儿子的新皇后;他或者觉得只有长孙氏才是他的妻子;长孙氏的儿子才有权力取得他的天下。)
长孙氏死后;皇宫中的家务都由韦贵妃主理。然而皇家内务却始终无法恢复长孙在世时的井井井有条;皇家子女的教养也大出偏差。令太宗伤心头痛的事情接踵而至。
第一个大麻烦是阴德妃所生的儿子李祐惹出来的。
李祐长大后被封为齐王、齐州都督。当他年纪渐大;开始有能力参与内外事宜后;那个逃过劫难的阴妃弟弟阴弘智开始引诱外甥:〃你兄弟太多;皇上驾崩后;你要是没有死士自卫恐怕是不行的。〃李祐深以为然。外甥松了口;阴弘智就将早已栽培好的候选人一一推荐过去。李祐信之不疑;将所有的事宜都交待给了舅舅。在阴弘智的一步步诱导下;贞观十七年;李祐终于发动了叛乱;事败被诛。有人猜测;阴弘智的叛乱图谋;很可能要一直上溯到阴世师被斩首的那一天;他是在为父亲报仇兼实现自己的政治企图。
唯一的儿子死了;被自己的亲舅舅坑死了。可怜的阴德妃失去了依靠。虽然太宗仍然顾念旧情;仅仅是将其由妃降级为〃嫔〃;并没有过多的追究她;但是晚年丧子和亲人背叛的苦痛却也足以击溃阴氏的精神。她暮年的人生令人不忍多想。
随后的大麻烦;却是长孙氏的儿子李承乾李泰引出来的。母亲在世时;李承乾还算是一个聪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