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后妃列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才能以庶长子袭封。——虽说皇帝与藩王不同;但是皇后胡善祥毕竟未满三十;何况这位皇长子又实在太小;说白了;在那个年代;这个婴儿连出生之后的危险期都还没有过去;怎么好就册为太子呢?
没事;宣宗自有办法。他来到坤宁宫;暗示胡皇后主动上表请立皇长子为太子。胡皇后卧病在床;还以为久未露面的丈夫是来看望自己的;却没料到他会提出这样的要求。立庶长子为嗣;那就等于是说皇帝已经决定不再给予皇后生育的机会;从此在事实上结束夫妻情份。胡皇后的心情可想而知。然而宣宗的态度很明确;对一个女人的爱情是以对其它女人的薄情为代价的。不幸的是;胡皇后正是这些〃其它〃女人中的一个。
于是;胡皇后不得不主动上表;请求宣宗〃早定国本〃;尽快册立皇太子。
接下来;孙贵妃不免也要做一番表示。她紧接着也上了一份表章;故意推辞说:〃皇后无子是因为身体不好;只要病一好;自然能够生下嫡子来。我的儿子怎么能够占嫡子的先呢?〃
这一番你推我让的表演看在大臣们的眼里;自然人人心照。更何况如今是皇帝和皇后都提出要立庶长子;那还有谁敢说不立?
于是;群臣联名上表;也请求册立皇长子为太子。
接下来;当然是宣宗〃从善如流〃;答应皇后和群臣的〃强烈要求〃喽。
宣德三年(公元1428)正月;宣宗大祀天地;随之而来的二月初六;他下诏册立皇长子为皇太子。这位皇太子是明朝最小的皇储;入居东宫时虽然号称是〃两岁〃并且确实过了一个新年;实际上仅有两个月零二十五天的〃年纪〃。因为他实在太小了;所以就连太子册宝都是由他人代领的。
在册立了这位皇太子之后;宣宗废胡皇后的心情越发迫切。于是他召来亲近重臣;商量废后之事。杨荣等人认为但废无妨;并举出宋仁宗降郭皇后为仙妃的旧例;然而杨士奇等人认为仁宗废后是一生污点;更何况以宗法制度而言;嫡后无子根本就不成其为被废的理由。这一场讨论两方意见针锋相对;毫无进展。
争辩结束之后;看见宣宗废后决心已下的杨荣决定拍马屁就要拍大力一些。回到家里;他立即挖空心思写了一份奏折;洋洋洒洒地列出了皇后非废不可的二十条〃罪状〃;呈交给了宣宗。
没想到这个马屁拍到了马脚上。宣宗虽然对胡皇后薄情;但是绝对还不曾到绝情的地步;奏章还没看到一半;他就已经怒火中烧了:〃皇后也是可以污蔑的吗?她绝不可能做出这些事情来!〃杨荣碰了一鼻子灰;不敢再吱声了。杨士奇随即进谏道:〃废后乃非常之事;非国家之福。宋仁宗因一时急性废后;以至终身追悔。请皇上三思。〃宣宗悻悻地盯着帮倒忙的杨荣和不帮忙的杨士奇;只得又再次中止辩论。
然而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即使是同情胡善祥的杨士奇也知道;废后之事已经无可挽回;自己再坚持也没有用。当宣宗再一次单独向他询问废后事宜的时候;他提出了要求;希望〃无过而废〃的胡后仍然能够在宫中享有不亚于从前的待遇。她与其它失宠妃嫔不同;皇帝和新皇后应该对她加以礼遇。
宣宗答应了杨士奇;于是他再次向胡善祥提出了主动请辞后位的要求。
胡善祥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一让再让;最终将自己逼到了悬崖边上。然而身为万乘之尊的丈夫一定要偏心;她又能有什么办法?她只得公开上表;请求逊位。也就是主动提出离婚啦。宣宗当然立即同意;签字离婚。
在册立皇太子一个月之后;宣宗发布诏书;废胡皇后;册孙贵妃为皇后。在诏书中;他表示自己其实是不想离婚的;但是老婆非要离;自己也没有办法;只好答应她。为了表明心迹;自己的赡养费给得高高的;离婚后胡氏称〃静慈仙师〃;服饰侍从等一切待遇照旧。
胡氏从此退出了宣宗的生活;而孙贵妃;经过十几年的折腾;终于等到了自己自幼年时就在等待的皇后凤冠。
胡氏成婚十年;为后两载;处处礼让谦恭;从没有做过任何有违规矩的事情;何况她的多病不育也完全是宣宗的冷淡造成的;因此她的被废实在是冤枉得很。这一点即使是宣宗的亲生母亲、一手将孙贵妃抚养长大的张太后也忍不住要为胡氏抱屈。
胡氏被废后;张太后经常将她从别院召回;将她安排在自己的清宁宫居住。除了国家典礼以外的朝宴仪礼;张太后都将胡氏的位置安排在孙皇后之上。孙皇后没想到把自己养大的婆母在这件事上却一定要帮胡氏出头;自己做了皇后却仍然象当初做姬妾时那样处于胡氏之下。孙皇后心里自然很不是滋味;但是在彼此相见时她仍然执礼甚恭;不曾违拗张太后的意旨。
换一个角度来看;张太后对孙氏生下皇长子的内情也多少是有些明白的。只是她知道儿子与胡善祥之间冰冷的夫妻关系;也对自己一手养大的孙氏有母女之情;因此她并不反对孙氏抚宫人之子;也不反对早早册立庶长子为储君。她只是没有料到儿子最后竟然会借机废后。胡氏毕竟是得到了自己丈夫确定的儿媳妇;就这样废掉;张太后难以接受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总之;在张太后的主持下;胡善祥总算是没有陷入其它废后所经历过的那种难堪境地。
胡废后和孙皇后的生活;就在张太后实际控制的后宫中;平淡地过下去。
宣宗朱瞻基是明朝历史上被公认的一位明君;他理平藩乱;整顿吏治;继续了父亲仁宗施政宽仁的方针。在宣宗为帝的时间里;大明王朝民生逐渐富庶;百姓安居乐业;使得国势持续向上。从个人角度来看;他雅擅丹青;文采武略俱佳;虽然在废后一事上有过失;但是并不隐晦;而且他对待离异之妻的态度;也就算是历代帝王中数一数二的了。史家将仁宗与宣宗父子为帝的时间;称为〃仁宣之治〃。
可惜的是;仁宣之治的时间太短了。
宣德九年的冬天;宣宗朱瞻基染病卧床;一个多月之后终于不治;于宣德十年正月初三离开人世;享年仅37岁。
宣宗一生;只有两子两女;除了太子朱祁镇;还有吴贤妃为他生下的次子朱祁鈺。此外就是孙皇后所生的常德公主和生母不明的顺德公主。
宣宗去世之时;太子年仅七周岁(称九岁);皇次子仅六岁。因此他留下了遗言;国事家事均交由母亲张太后决策。
然而宣宗去世几天了;张太后却还没有传下让小太子继位的懿旨。
一时间朝臣纷纷议论;都认为张太后不愿让太子继位;而是想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宣宗的同母弟弟襄王朱瞻墡登基。杨士奇和杨荣逐率群臣上奏;表示天下不可一日无君;宜早定大计。
张太后接到奏章之后不久便传下旨意;召内外大臣百官齐至乾清宫;当众唤出小太子朱祁镇;一面用手指着他一面流着眼泪说:〃这就是新天子了。〃
正月初十辰时;宣宗去世整整六天后;朱祁镇终于登基为帝;即明英宗。二月;尊张太后为太皇太后;孙皇后为皇太后;弟弟朱祁钰为郕王。
宣宗去世了;在张太皇太后的一手操办下;宣宗生前的妃嫔侍姬几乎尽数殉葬;只有胡废后、孙皇后以及郕王之母吴贤妃幸免。
后宫殉葬这个场景对孙太后来说已经不陌生了;成祖和仁宗的妃嫔殉葬她都经历过。然而这一次给她内心带来的惊恐只会比前两次更强烈。假如不是〃儿子〃朱祁镇的降临;无论丈夫活着时对自己有多宠多爱;自己都只有抛下幼女赴死一条路可走。
孙氏怎么也不会想到;丈夫居然会死得这么早。她虽然是成为了王朝的皇太后;但其实只不过是一个三十刚出头的可怜寡妇。话说回来;孙氏多年都生活在丈夫的庇护之下;她也没有栽培自己外戚的想法或曰机会;在朝廷和宫廷的斗争中;她并不是一个强者。现在丈夫没有了;她事事都必须听从婆母的安排。
与宣宗青梅竹马、受到他万千宠爱的孙太后所体会到的丧夫之痛;比早已离异心如古井的胡氏;毫无疑问要强烈得多。然而丧夫之外;她还不得不接受另一个事实:英宗即位时年纪太小;所有的权力都事实掌握在太皇太后张氏的手里。张氏一如从前;对〃静慈仙师〃胡氏礼遇有加。她虽然不能给胡氏上太后的尊号;却能给予她不亚于太后的生活条件。孙太后仍然不得不坐在胡氏的位次之下。儿子险些不能即位的现实使她接受了婆母的安排;宫苑中的生活就这样在平静中日复一日地继续下去。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她在五年间先后操办了庶出女儿顺德公主、亲生女儿常德公主的婚事。
时间很快就到了英宗登基的第七个年头。正统七年(公元1442);张太皇太后为十五岁的皇帝孙子选定了都督同知钱贵十六岁的女儿为皇后。这对小夫妻在五月十九日完成了他们的终身大事。
英宗成婚不到半年;十月来到的时候;历经四朝的太皇太后张氏终于离开了人世。
张氏的离世;对孙太后来说是有悲有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