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后妃列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傅友德等人之死;在《明史》上都给出了〃理由〃;似乎老朱杀得有理。可是南明王朝时期却先后为好几位开国功勋〃正名平反〃;大致意思就是祖宗杀得其实毫无道理;而对此大家都是心里有数的。
相比之下;老朱还是更相信跟自己有亲的人;比如儿子;比如养子。
李文忠是朱元璋二十几个养子中的一个;他的死确实问题多多。不过除他之外;大多数养子都得到很好的待遇;除了战死的。黔国公沐英就是养子之一。
^O^康熙皇帝那会;韦小宝还对沐王爷家羡慕得不行呢。
朱文正夫妇是被处死的另一个佐证;是朱元璋收养朱守谦时的一席话。面对那个虽然年幼无知;却对自己万分畏惧的小小孩童;朱元璋很是伤感;遂抚着他的头安慰道::〃孩子;你不要害怕。你父亲落得那般下场;是因为他屡教不改;令我太过失望。你只要做个好孩子;我绝不会把你父亲的罪过牵连到你身上的。〃——〃儿无恐;尔父倍训教;贻我忧;我终不以尔父故废尔。〃
朱元璋果然说到做到。当朱守谦长大之后;大明王朝在洪武三年分封的第一批王爷中;除了朱元璋自己亲生的九个儿子(朱樉为秦王;朱㭎为晋王;朱棣为燕王;朱橚为吴王;朱桢为楚王;朱榑为齐王;朱梓为潭王;朱杞为赵王;朱檀为鲁王)之外;另一位王爷就是朱守谦了;他被封为靖江王。
初封的时候;朱守谦做为侄孙;虽然被破格封为亲王;不过得到的待遇是〃禄视郡王;官属亲王之半〃。不过朱元璋对他仍然寄予了厚望:〃稽古帝王抚有方夏;必茂建亲支;所以惇族固本;其来尚矣。朕以布衣;遭时弗靖;躬历行伍;秉运开基;艰难有年;遂成丕(王)业。是皆天地眷佑、祖宗积德之由。今朕既为天子;追念吾兄;以尔守谦;兄之孙也;俾王靖江;以镇广海之域。於戏!尔其思予创业之难;谨尔受封之制;毋忘训言;益修厥身;永为国家藩辅;尚慎戒哉!〃
洪武八年(公元1375)八月;朱元璋为十四岁的朱守谦选定了广西都指挥使徐成的女儿为嫡妃(这位靖江王妃的姓氏值得再次注意)。完婚后的朱守谦便算是成年;可以〃就藩〃去自己的封国了。
朱守谦将自己的封地和叔叔们的比较了一番之后;不禁嗒然若丧:诸王要去的是西安、长沙、太原……这些地方怎么说都比自己要去的那个桂林要繁华富饶得多了;叔祖父口口声声说要厚待自己;可这算是怎么回事。于是;朱守谦很不情愿;在南京城里拖拖拉拉不肯离开。
朱元璋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但是隆重的封王典礼已经举行;何况桂林是边陲军事要地;一定得有王爷坐镇;他不打算改变主意。最终;在朱守谦的软磨硬泡下;马皇后为了安慰自己一手带大的侄孙儿;在丈夫的面前竭力打圆场;终于使朱元璋同意增加靖江王的待遇。于是;朱守谦本应为银质的靖江王册印改成了亲王规格的金印金册;俸禄也随之上涨。官属仪仗则达到了皇太子的规格。在所有就藩的王爷中;他的出发队伍是最浩荡神气的。(可以想象;马皇后花了多大的精神;才把自己的儿子们都一一说服)。朱守谦在叔祖母的百般宽慰下;总算是〃勉为其难〃地就藩去了。
可惜的是;到任以后的朱守谦并没有遵守自己对马皇后许下的承诺;才不过三年的功夫;他就惹得两广地方的官员百姓们一片嗟叹怨恨声。朱元璋遂先将其召回南京管教;又废为庶人软禁于凤阳皇城。七年后他觉得侄孙儿态度有所改变;便重新恢复他的王爵;派他去云南当王;给予他的待遇也维持了自己当初应允妻子而给予的那些。谁知道朱守谦很快就故态复萌。最过分的是洪武二十五年;当太子朱标早逝之后;他不但不悲伤叔叔的早逝;反而自鸣得意地宣称:〃如今国中没有太子;皇太孙朱允炆是个无知小儿;又身有残疾。而我是朱家长房长孙;既年长;又享有太子的一切待遇;如今我就是太子了。〃
这番话的后果当然可想而知。朱元璋听说侄孙竟如此歪曲亡妻的好意;对亡妻子孙如此没有家人情谊;当即勃然大怒。于是朱文正的历史再次重演:就在这一年;朱守谦被〃锢之京师〃;随后便〃卒〃了。而他的长子朱赞仪则被朱元璋给收养了。
这一回朱元璋吸取了教训;对朱赞仪的管教非常严格。洪武三十年;刚刚十五岁的朱赞仪便随着十三位叔祖父(朱元璋之子:晋、燕、周、楚、齐、蜀、湘、代、肃、辽、庆、谷、秦十三王)一起长途游历(自湘、楚入蜀;历陕西;抵河南、山西、北平;东至大宁、辽阳;还自山东);不但在路途中增进彼此家人情谊;更广览山川;饱经劳苦。于是;朱赞仪在史书上留下了〃恭慎好学〃的美名。只是等到他恢复父亲爵封的时候;桂林靖江王府的待遇被降到了〃旁支郡王〃的水平。
朱守谦父子的人生因果;就这样结束;看起来是很寻常的皇族恩怨。然而他们却与成祖朱棣夫妇有着一层非比寻常的关系——朱文正的嫡妻谢氏;即朱守谦的生母;她与明成祖朱棣的嫡妻徐皇后之母是亲生姐妹;都是朱元璋称吴王时的将领谢再兴的女儿。
算一算年龄;朱棣生于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朱守谦生于至正二十一年;而徐皇后则生于至正二十二年。也就是说;在这三年间先后出生的三人中;朱守谦与徐皇后是表兄妹;却得管表妹夫朱棣叫叔父。徐氏在做女孩儿的时候;若不是跟规矩称朱棣为燕王;就是跟着表兄一起管他叫叔叔;而如今她与朱棣却成了夫妻。
既然说到了徐皇后的母亲谢氏;就不得不说谢氏与徐达的婚姻;以及谢氏的父亲;也就是徐皇后的外祖父谢再兴了。
谢再兴是朱元璋在淮西时的旧将;在红巾军中作战非常勇猛;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他有两个漂亮聪明的女儿;被很多人所倾慕。只是谢再兴择婿甚苛;女儿的婚事一直没有定下来。倾慕大小谢氏的人中有两位身份非同寻常;乃是朱元璋的侄儿朱文正、得力的猛将徐达。朱文正倒也罢了;徐达却是早已娶妻(在民间传说中;徐达的这位糟糠之妻因为大嘴巴乱说话;后来被处死了);因此尽管他各方面条件都不错;谢再兴也不情愿把女儿嫁给他。
对这些情况;朱元璋都心中有数;他决定〃成人之美〃。
由于元末时群雄割据;甚么〃吴王〃〃汉王〃满世界都是;因此为了控制在外的将士不敢叛变;朱元璋很早就定下了将士家眷不得随军的规矩(这规矩后来还惹出了麻烦;将领邵荣因长年征战不能与妻儿团聚;觉得自己与朱元璋同为小明王部属;不甘受他的辖制;恼恨之下竟打算暗杀朱元璋;结果事败被杀)。总之;朱元璋趁着谢再兴兄弟父子都出镇在外的机会;硬是自作主张地把大谢氏嫁给了朱文正;小谢氏配给了徐达。谢再兴的恼怒可想而知;只是得知消息时生米已煮成了熟饭;自己又刚刚犯了错;只能暗中切齿。
谢再兴犯的错说起来很简单:他当时镇守诸暨;派了两个部属去杭州做买卖。此事不久被朱元璋发现。当时的杭州还是张士诚的地盘;朱元璋认为有私敛财物以及走漏军机的嫌疑;不但立即把两人抓起杀了;还把两人的脑袋挂在谢再兴办公的场所。随后又让李梦庚去做〃参军〃;谢再兴凡事都得听这位参军的节制。
李梦庚与知州栾凤眼见朱元璋如此不给谢再兴这个〃亲家〃面子;也就仗势欺人;联成一气;对谢再兴很不恭敬;处处与他为难。谢再兴是个武人;与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僵。
事情很快就达到(禁止):就在谢再兴整备军事;要与张士诚决一死战的时候;身为文官本应辅助他的知州栾凤因为一点小事;竟然敢把谢再兴捆起来训斥。
结果;谢再兴终于忍耐不住;决定另找高枝。
就在朱元璋与张士诚之间的战事千均一发之际;朱元璋一方的重要将领谢再兴领兵反叛;杀了栾凤夫妇;擒了李梦庚;投降张士诚。
虽然他在随后的战事中朱元璋一方接连取胜;并最终将谢再兴兄弟父子统统擒杀;但是对于谢再兴叛敌的前因后果;朱元璋心里自有一笔帐。而栾凤和李梦庚不但为凌辱谢再兴付出了性命代价;死后也没有得到朱元璋给予的抚恤。
谢再兴的一双女儿没有被朱元璋牵连追究;她们虽然失去了父兄的庇护;却又因为各自丈夫的地位升迁而夫荣妻贵;并接连生儿育女。
算起来;徐达与朱文正乃是连襟弟兄;做为外姓臣子;他先是看着老丈人谋反;又看着朱文正谋反被诛;同时又深知朱元璋对开国元勋们深存猜忌;虽然外甥(朱守谦)被封了王;徐达心里的担忧仍然可想而知。朱元璋对他的心事应该也是猜得出来的。综合所有因素前后考虑一下;朱元璋为何要亲自出马为儿子向徐达求亲;而徐达又为何在应承婚约时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只知〃顿首谢〃;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了。无论君臣二人心中的真实想法如何;那一幕也实在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