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后妃列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个丈夫是隋王朝的皇族后人杨慎交。长宁公主和杨慎交生了一个儿子杨洄;咸宜公主所要嫁的;就是这个杨洄。——当然;亲戚关系并不是到此为止;往后还陆续有来。
在隋王朝的皇族后人中;最为直系的算是杨慎交;但是并不是说杨家没有其它人了。这其中包括蜀州司户杨玄琰。杨玄琰早逝;他的女儿杨玉环便由其弟河南府士曹杨玄璬所收养。河南府士曹的工作地点自然是在洛阳长安一带;蜀地美女杨玉环便因此在洛阳长大。杨玉环生性活泼;能歌善舞;美名逐渐传遍京城。
当然;光是这样还不足以让杨玉环得以跻身顶级贵族阶层;因为杨玄璬的官儿实在还是太小了一点。然而咸宜公主下嫁杨洄、新任驸马与杨玄璬是同族远亲;这就给杨玉环制造了足够的机会了。
作为杨家亲眷之一;杨玉环参加了咸宜公主的婚礼。大约就在这场婚礼中;她那〃姿色冠代〃的美貌给咸宜公主和她的母亲武惠妃、弟弟寿王李瑁都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虽然杨玉环已家道中落;但是她毕竟是杨家后人;何况她的美貌就已经是足够的履历表。
咸宜公主是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七月举行婚礼的。仅仅过了五个月一道诏书就抵达了杨玄璬的宅门。
开元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十七岁的杨玉环成为〃寿王妃〃。她从此走进了大唐王朝权贵圈的中心地带。
婚礼上;38岁正当盛年的武惠妃接受了新人的叩拜。这时的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和面前这个丰润的儿媳妇;将会有怎样的未来。
这个时候的武惠妃;当然不会去想儿媳妇的事情;因为她的全副精力;都放在了更重要的事情上:改易皇储并让自己当上皇后。
玄宗的结发妻子;是出身士族的王氏。王氏是甘泉府果毅都尉王仁皎的女儿;早在李隆基十几岁的时候就嫁给了他。王氏的家庭并不高贵;与武妃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她在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生死博弈之时起了相当作用;她的孪生兄弟王守一就直接参与了杀太平并铲除武氏势力的事变。
然而王氏在如愿以偿地当上皇后以后;她却面临着后宫众多美女的挑战。武妃当然是最突出的一个。除此之外;王氏虽然收养了杨贵嫔的儿子李亨;她自己却始终没有生育儿女。更奇怪的是李隆基册立太子的顺序:刘华妃生庶长子李琮;赵丽妃生次子李瑛;王皇后收养的李亨是第三子——奇怪的是玄宗立太子的时候;既不立长子又不立皇后养子;偏偏立了个次子。再往后;武妃所生的皇九子居然起了个〃嗣一〃的名字。虽然这个孩子夭折了;但这样明显偏心的表现也不能不成为王皇后的深忧。她不仅是希望挽留丈夫;更希望长保自己和家族的富贵荣华。
随着地位越来越高;武妃也渐渐不把王皇后放在眼里;后宫中势利眼儿的宫人宦官们也常常表现出藐视王皇后的态度。王皇后气愤不已;难免向玄宗发牢骚;指责武妃和她身边的下人。然而这时的玄宗已经不是当年的临淄郡王了;王氏的失落不但没有得到丈夫的同情;反而惹得玄宗越来越厌倦她;甚至动起了〃废后〃的念头。王氏也猜到了丈夫的心思;她十分害怕;想生儿子的愿望也就越发迫切。她一厢情愿地认为;丈夫先后对赵丽妃武惠妃偏心;原因就是因为她们所生的儿子聪明俊俏;她希望自己也能生个讨丈夫喜欢的儿子以巩固皇后之位——可怜的王氏;她不知道;男人如果连活生生的女人都不爱了;怎么会去爱她腹中的那块肉呢!
可是;不论王皇后怎样想方设法地将李隆基留在自己的寝宫;她都始终没法怀上身孕;眼看着武惠妃一个接一个地生孩子;她实在是又急又怒。渐渐地不但恨透了武惠妃;连李隆基也成了她痛恨的对象。
王皇后的哥哥王守一这时已是玄宗的妹夫、薛国公主的驸马了;他当然也对妹妹的处境十分担忧。
常言道〃病急乱投医〃;王守一四处打听之后;找到了一个叫明悟的左道僧人;这个明悟在一通做法之后;鼓捣出了一块〃霹雳木〃;上面刻着天地字样以及李隆基的名字;交给王守一说:〃佩此有子;当与则天皇后为比。〃
王皇后听了这话;万分高兴;她当初能够直接参与丈夫杀韦后、杀太平公主的密谋;不用说也是对权力有欲望的;如今变心的丈夫对自己已经无复往昔恩爱;她当然更渴望权力、希望将丈夫控制在自己手心里。
然而;事情并不象王皇后所想的那么完美。这个消息很快就走漏了风声。
大吃一惊的李隆基立即亲自过问此事;很快真相大白。面对人证物证;李隆基怒不可遏;于开元十二年(公元724)秋七月颁布诏书:〃皇后王氏;天命不祐;华而不实。造起狱讼;朋扇朝廷;见无将之心;有可讳之恶。焉得敬承宗庙;母仪天下?可废为庶人;别院安置。刑于家室;有愧昔王;为国大计;盖非获已。〃
王皇后被废为庶人;太子少保王守一先是被贬为泽州别驾;随后又被赐死。三个月后;王庶人死在冷宫之中;死因成谜。
王皇后死了;唐玄宗一心想要册立心爱的武氏为皇后。因此;他立即正式将武氏册立为〃惠妃〃;这个名份是玄宗的创造;位居后宫诸妃之上;与当年高宗独创〃武宸妃〃有异曲同工之妙。随后;玄宗又封武惠妃的生母杨氏为郑国夫人、弟弟武忠武信也分别越级提拔。
这一系列的动作看在朝臣眼里;自然明白这是要为武氏晋后做准备工作了。想到大唐王朝又要出现一位〃武皇后〃;众人无不哗然。
于是;以宰相张九龄为首的群臣同心力阻武惠妃的封后之路。而措辞最激烈的莫过于御史潘好礼。他上书说:〃臣闻诸礼;父母仇不共天。《春秋》'子不复仇;不子也。'陛下欲以武惠妃为后;何以见天下士?妃再从叔祖非他;三思也;从父非他;延秀也。二人皆干纪礼常;天下共嫉。夫恶木垂荫;志士不息;盗泉飞溢;廉夫不饮。匹夫匹妇尚相择;况天子乎?愿慎选华族;以称神祇之心。……今太子非惠妃所生;而妃因有子;若一俪宸极;则储位将不安;愿陛下详察之。〃
众怒难犯;话说到这个份上;李隆基不得不打消立武惠妃为皇后的念头。不过他还是心有不甘的;下令在皇宫之内;武惠妃享有与皇后同等的服秩品级待遇。而且从此再也不提立后之事。朝臣们也都识相;皇帝退了一步;他们也退一步。这样一来;武惠妃成了不是皇后的皇后。
朝臣们倒也没有说错;武惠妃的最终目的并不仅止于皇后;她是会想要易储的。
武惠妃的心思既然能被潘好礼猜出来;自然也会被别人猜出来。
这个人就是李林甫。
李林甫是唐高祖李渊六弟李祎的第四代孙;算起来比玄宗还高一辈;此时任职吏部侍郎。他想方设法地托人将这样一个消息带给深宫中的武惠妃:〃愿为寿王立储效力〃。
李林甫一箭中矢;武惠妃从此开始了和他漫长的合作岁月。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五月;经过反复的努力之后;李林甫终于在武惠妃的帮助下;登上了礼部尚书之位;与反对武惠妃的侍中裴耀卿、中书令张九龄并列为大唐宰相。
李林甫知恩图报;何况一荣俱荣;他既然走了武惠妃的门路;就得走到底。他开始不遗余力地挑拨玄宗与裴耀卿、张九龄的关系;为武惠妃易储扫清障碍。
咸宜公主的婚姻;也为武惠妃又找到了一个易储路上的得力助手——驸马杨洄。
杨洄工于心计;他利用〃姑舅之亲〃的身份;主动接近太子和诸王;一面有意打听他们的些小过错;一面又对外将这些小事大加宣扬。当然他更忘不了将这些事情转告丈母娘和妻子咸宜公主;由她们去向玄宗吹风;离间父子之情。渐渐地;玄宗耳边满是关于太子行为不端的流言;对太子李瑛本就不多的父子之情越来越动摇。
中国的封建王朝有一个最大的怪圈子;就是〃立储〃这件事。
帝王们是被呼为〃万岁〃的;但是实际上;他们绝对活不了一万岁;能活过六十就已经算是中国帝王群中的高寿人物了。而且皇帝这个工作不但危险性高;而且美色享乐也往往令他们乐极生悲。所以为了防备万一;帝王们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生儿子并且及早册定继承人。册立之后;朝野便松了一大口气;觉得王朝后继有人了。
然而朝野为〃候任皇帝〃确定而放松心情、并津津乐道于要培养他做未来皇帝的时候;却正是〃现任皇帝〃对儿子开始满腹猜疑的时候。这种情形是绝对不能用寻常人家的父子亲情来理解的。因为他们这时已经不是父子而是竞争对手了。
其实说白了也很简单——你公司里的正职头儿;能对群众呼声很高并已经铁定要继承他地位的副职有好想法吗?他能不怕这副职把自己架空或使自己被迫提前离职吗?
在这方面;越是对自己的〃事业〃有野心、有自负的头儿;就越是对自己最有可能的继承人(有时候这可能的继承人或者还不止一个)倍加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