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钟祥北部大片地区,7 月,扩编为红军第9 军第26 师,张香山任师长,余益庵
任党代表,襄枣宜苏区建立。1929 年冬,中共巴(东)兴(山)(秭)归县委组
织扩编了鄂西游击大队。尔后,游击大队整编为红军独立第49 师,刘子泉任师长。
同时,巴兴归苏维埃成立,苏区基本建成。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位于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地区,亦称闽浙赣苏区。
1928 年冬季,由弋横起义组成的工农革命第2 军第2 师第14 团第1 连(以
后扩大为2 个连),建成了以戈阳、横峰北部山区为中心的赣东北苏区。
1929 年4 月,红军改称江西红军独立第1 团。8 月,贵溪、余江、万年的党
组织发动几万农民起义,取得胜利,成立了红军第7 连。10 月,弋阳、横峰、德
兴的大部分地区和上饶西北的部分地区成为巩固的苏区,并同新辟的贵溪、余江、
万年苏区连成一片。10 月1 日,信江苏维埃政府成立,方志敏任主席,此时苏区
纵横各约200 里。1930 年2 月,红军独立第1 团利用江西敌军集中赣南对付红4
军之机,积极向外发展,使乐平、万年东部地区成为苏区;1928 年10 月,闽北
崇安县党组织在东北乡的上、下梅等地领导农民起义,起义地区纵横达百余里,随
后就地开展游击战争,将游击区扩展到浦城、建阳等县,同信江苏区和红军的斗争
相呼应。1930 年1 月,闽北游击武装编为闽北红军独立团。赣东北、闽北两苏区
统一由信江特委领导。7 月,信江革命根据地和闽北革命根据地合并为赣东北革命
根据地,将红军改编为第10军。1931 年9 月,中共赣东北省委和苏维埃政府成立,
唐在刚任书记,方志敏任主席。1932 年12 月,赣东北根据地扩展到福建崇安,
浙江开化,江西戈阳、横峰,安徽的婺源等20 多个县境。接着,赣东北省委和省
苏维埃政府改称闽浙赣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
川陕革命根据地
川陕革命根据地,亦称川陕苏区。1932 年12 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主力,乘四川各派军阀在四川西部混战之机,由陕西省南部进入川北,并攻占通江
城。1933 年1 月,又相继占领南江、巴中城。2 月,在通江成立中共川陕省委和
川陕省苏维埃政府,袁克服任省委书记,熊国炳任政府主席,川陕革命根据地初步
创立。从2 月到10 月间,红4 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指挥下,
与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一起,粉碎了四川军阀的“三路围攻”,取得了仪陇南部、
营(山)、渠(县)、宣(汉)、达(县)3 次战役的胜利,并与王维舟率领的川
东游击军会合。川陕革命根据地迅速扩大,根据地范围东起城口、西抵嘉陵江,南
达营山、渠县,北至陕南的宁强、镇巴,面积达4。2 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00 余万,
红军也发展到5 个军8 万余人,成为我党领导下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此外,在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还创建了闽浙赣、湘鄂赣、湘赣、陕甘、湘鄂川黔等十几块
革命根据地,使工农武装割据的星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中央及各地根据地的创
建和发展,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策应了全国革命斗争的开展,并为探
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作出了贡献。
古田会议决议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中共红4 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于1929 年12 月28 日和30 日在福建省上杭县
古田举行。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朱德作了军事报告,陈毅传达了中共中央
的指示。会议经过热烈的讨论,一致通过毛泽东起草的9 个决议(即:关于纠正党
内的错误思想、党的组织问题、党内教育问题、红军宣传工作问题、士兵政治训练
问题、青年士兵的特种教育、废止肉刑问题、优待伤兵问题和红军军事系统与政治
系统关系问题),总称《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也就是
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这是红军发展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选出毛泽东、
朱德、陈毅、罗荣桓、林彪、伍中豪、谭震林等11 人为中共红4 军前委委员,毛
泽东重新当选为前委书记。
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它系统地解决了以农民
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如何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的人民军队这个根本性问题。
在古田会议确立的建军原则,使整个红军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之上,肃清
了一切旧式军队的影响,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
红4 军党内在建军原则问题上长期存在着分歧一直未得到解决。1929 年10
月22 日,红4 军前委收到党中央9 月28 日的指示信。在信中,党中央肯定了毛
泽东关于建设无产阶级革命军队的一系列正确主张,并指出在红4 军中应“纠正一
切不正确的倾向”,要求红4 军维护朱德、毛泽东的领导,毛泽东“应仍为前委书
记”。接着,前委根据党中央9 月来信的精神,决定召开红4 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
会,集中解决红军的建军原则问题。并形成了古田会议决议。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
“决议”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坚决贯彻中
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完全服务于人民革命斗争、根据地建设和土
地革命。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须同时担负打仗、做群众工作和筹款三大任务。
这是它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军队的根本标志之一。必须反对单纯军事观点和不重视根
据地的流寇思想,把宣传工作当作“第一个重大工作”。
第二、确立党对红军绝对领导的原则。
“决议”规定,红军中必须健全各级党的组织,实行政治委员制度,反对以任
何借口来削弱党对红军的领导,尖锐地批评了“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和
个人主义等错误倾向;党的各级会议必须讨论军事工作,一经决议,“通过群众路
线去执行”;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少数人在自己的意见被否决之后,必须拥
护多数人所通过的决议,除必要时在下一次会议再提出讨论外,不得在行动上有任
何反对的表示”;党内要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无论担任何种军职的党员干
部,都应该参加党的会议,报告工作,接受党组织的监督。
第三、规定了红军政治机关和政治工作的地位。
“决议”提出,在省级地方政权未建立之前,红军的政治机关与军事机关在前
委领导下平行执行各自担负的工作:政治训练及群众工作事项,军事系统应接受政
治系统的指挥;作战、宿营、给养等,政治系统应该接受军事系统的指挥。在没有
建立政权机关的地方,由政治部代替当地政权机关工作,如负责宣传群众、组织群
众、建设政权等。决议批评把政治机关隶属于军事机关的错误观点,指出这种思想
发展下去,便有脱离群众、以军队控制27政权、离开无产阶级领导的危险,如像国
民党军队所走的军阀主义道路一样。
第四、强调在红军内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决议”从红4 军的组成和处在农村分散游击环境的实际出发,指出对红军不
断进行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正确路线教育,是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提高军队政
治素质,完成无产阶级政治任务的中心环节。决议对各种错误思想的表现和社会根
源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克服的办法。
第五、规定处理红军内外关系的原则。
“决议”坚持官兵平等,实行民主主义制度。指出官兵之间只有职务的不同,
没有阶级的分别。长官应当爱护士兵,关心士兵,切实保障士兵的民主权利,坚决
废止肉刑。士兵要尊重长官,自觉地接受管理,遵守纪律,克服极端民主化和平均
主义、雇佣思想等错误倾向。在军政关系上,要求红军指战员严格尊重人民政权机
关,巩固它在群众中的威信。在军民关系上,要求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六项
注意”,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在对敌军的工作上,要求在坚决消灭一切敢于顽抗
的敌人的同时,实行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政策。
全国红军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