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糊涂谈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倒情愿郑和下西洋比西方晚些,甚至根本没有,那样一来,我们面子上也好看些,碰上“为什么不是中国发现西方而是西方发现中国”之类的问题时,我们也就没有那么难堪了!要知道,古代的中国越发达,现代的国人越没脸面啊!摆家谱也可以,但是拜托,把发达背后的致命缺陷告诉孩子们,别最后来一个“外国侵略”就完事大结!这叫学历史吗? 

(2)郑和下西洋的规模问题。 

郑和船队第一次出洋,200艘大船,27000名壮士,简直是酷毙了!好象世界上从来没有这等庞大的恐龙队伍,即使发动战争,比如英国来中国发动那可恶的鸦片战争,人家仅来了40艘船,4000兵,拜托,来打人时,最好多来些人马,这样我们战败了,虽败犹荣。相形之下,美国独立战争时,就比我们待遇高多了,英国派兵25000。至于西方的探险,那就寒酸得不成体统了:迪亚士出动,堂堂的葡萄牙王室也就给他配备三只小破船;达伽马出动,三只破船变成了四只,水手160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西班牙王室搞的赞助,西班牙王室与葡萄牙王室一样小气,三艘船,87人;西班牙出手比较阔绰的一次探险,当是麦哲伦环球了,五艘船, 260人!当然了,等老麦回去(当然不是老麦本人,半路上他就因公殉职了)时,只剩下一只破船和18位气息尚存的人! 

西方的寒酸,衬托出了我们的风光!于是,时间早,我们骄傲;规模大,我们骄傲;次数多(七次),我们也 骄傲。可是没有人翻检一下,那骄傲的背后,藏着多少难堪:政府禁止民间百姓片帆寸板下海,自己却组织庞大的公费观光团到境外四处招摇,政府招摇七次,竟成后人骄傲的资本了,岂非咄咄怪事!因为按这种逻辑,我们还可以接着骄傲下去,比如据有关资料,我国历史上需要财政供养的人与普通百姓之比,两汉为1:945 ,唐朝为1:500 ,清朝康熙时期为1:91;新中国成立之初为1:600 人,1978 年约为1:50,而目前却是1:28。这样一来,我们完全可以说,还是新社会好啊,古代成百上千的破草帽,才能养活一个大檐帽,而我们现在,28个破草帽,就能把1个大檐帽养得胖墩墩的!秦皇汉武做不到的,我们做到了! 

(3)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问题找建文皇帝?不对,朱棣还没有蠢到这种地步:找人那有这样大张声势的?连公安都知道便衣嘛! 

做生意?不对,哥伦布出门就是为了黄金,而他们背后的支持者-皇家,俩只小眼也只瞪着黄金,这种小样儿,中国政府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从没出过。所以,咱们七次下洋,七次赔钱,直到赔不起了才歇的菜! 

探险?不对。郑和所经之地,所到之处,对中国来讲,并不是首次。在此之前的宋朝海上贸易的交通主线就是从中国到南海诸国再到阿拉伯和东北非洲等地。元朝时,走得更远,否则马可波罗也不会来中国旅游一圈的。总之,郑和所经之路是前人走过的路,他只是穿新鞋走老路、人多一些罢咧,所以,也不能叫探险! 

讲政治?唔,似乎有那么点意思!官方说法是这样的:惠此中国,以绥万方。翻译成普通话,大致如下:世界上每个角落,都与我们的和平有关。我们要让世界上的每个角落,都以我们的信仰与道德价值为标准,我们要用先进的汉族文化影响落后野蛮的夷狄文化,最后达到天下大同!这就导致中国的执政者一般具有胸怀全球的特质,这种特质是青蛙式的:上胸发达,嗓门发达,但是头脑不发达,视力也有点差! 

(4)郑和下西洋的结果之一:只许官家下海,不许百姓造船,导致政府海外贸易萎缩。宋元政府在海外贸易中享受着很大的经济利润。比如南宋,国家每年从海外贸易中所抽的税金就占全部商业税的五分之一。有人说,南宋战争及赔款不断,偏于江南一隅居然还能支撑一个半世纪之久,当有巨额贸易收入的一份功劳在内。到了元朝,海外贸易更是超过有宋一代,元朝的繁华,让马可波罗那厮口水流下三千尺,最终漂起一本名叫《马可波罗游记》的小书,逗引得凡是看过此书的西方人都开始流口水了。 

之二:如果说海外贸易之萎缩更多的是针对民间贸易的话,那么郑和式的朝贡贸易,也没有使明政府在经济上受惠。相反,它是完全的赔本买卖。事实上,中国的朝贡贸易本身就是赔本买卖。郑和这次与众不同的是,原先是蕞尔小邦上门来给咱进贡,现在是咱上门赐他们厚礼,对方所付出的代价跟上门来一样:叩头,接纳封敕。当然,蕞尔小邦的国王一高兴,想面谢圣恩,郑和干脆把他们接来,二次出洋时,再把他们送回。这样一来一往有接有送的,我们与南洋诸邦就很有些走亲戚的意思了。我们历史书上把这叫作友好。但是这种友好不能一直撑下去,内部有人批评了: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于是,这项费时28年的涉外形象工程终于在1433年,歇了! 

之三:也不能说郑和下西洋没一点好处,那样太对不起死去的烈士和花去的金银了。首先,皇家后花园多了各个蕞尔小邦进贡来的各种畜生及鸟类,当然还有奇花异石。其次,大明政府从上到下的政治虚荣心,一次一次的得到满足。试举例说明:1415年,麻林国献一只长颈鹿,整个政府官员包括皇上在内,集体亢奋得差点脑血栓,因为咱从没见过长颈鹿这畜牲,就把它当作咱们想象中的吉祥动物-麒麟了!所以我们就自作多情地认为,天子有至德之至,那么上天就降下了至德之徵,这是以德治国的硕果啊! 

之四:朱棣似乎预感到他之后的中国,会越来越衰的,知道中国遗民越刨坆越骄傲,越能增加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所以,他就给后人制造这么一笔大额遗产。这不,郑和下西洋的六百年纪年尚没有来到,各相关庆贺活动已经开张了,而且我们大家伙还是预先捂上耳朵并做好相关心理准备-说不定又有什么惊人发现了,比如郑和曾到过大不列颠什么的! 

最后,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评价,教材也是颠三倒四的说不清楚,没有办法,便常用“壮举”俩字来概括。恕我不恭,这俩字,我觉得用到武则天那些男宠们身上似乎更合适! 

33、 同治的毛病与不幸 

同治心理有些毛病,一般人给忽略了。同治五岁时,受了一回刺激,这刺激来自洋鬼子。1860年,洋鬼子进北京,咸丰携妻妾子们到西边打猎(西狩)去。同治帝虽然还小,仅五岁,但是打猎的路上,受苦是当然的。我一同事,因第三者插足与丈夫离婚,每次女儿问她爸爸呢,她就愤愤的说:爸爸被一个不要脸的妖精勾走了!我不知道王纳文是如何对她的儿子解释的,但是我觉得有些娘们教育孩子都有毛病,以致现在的某些史家在编教材时都有不同的娘们气,具体表现大家看教材即可。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同治他娘是如何培养儿子恨洋之情操的,但以后的同治差不多也算一个合格的义和团战士了。证据一:拒用洋货,不但自己不用,还不让自己手下人用。有一个叫夏同善的侍郞,是同治的伴读,他有一块心爱的计时表,可是不小心让同治发现了,当即给他摔个粉碎。这一点,同治比现在的粪青要强些。现在的粪青,最厉害的是扬言要来个东京大屠杀,但是喊归喊,买车买电器时,他还是首选日货的。证据二,同治常让太监给他制作一些洋人小泥偶,排列于桌上,然后他拿着小刀,割他们的脑袋,一边割,还要一边喊着:杀尽洋鬼子!杀尽洋鬼子!这种精气神最后传到义和团身上了,所以同治应该是中国义和团的祖师爷。证据三,同治十二年,也就是1873年,18岁的同治皇上,在紫光阁接见外国公使,这帮鸟人们没有下跪,只给同治鞠了几个躬,同治虽然不象现在的首脑那样,与外国友人抱一下啃一口的出洋相,但见见外国人都觉得丢了国格与人格。事后同治想起来,不停的后悔。唉,小姑娘在街上遭遇大流氓,顶多也就这般心境了。 

其实这些毛病也算不了什么,英国的乔治三世也有精神病呢。发作起来,就差裸奔了。俄国风流女皇叶卡特林娜的丈夫-彼得三世更不正常。这些毛病放普通人身上,可能进精神病院,可是放皇上头上,就是龙威莫测了。一句话,这些毛病构不成同治做皇上的障碍,洪秀全动不动灵魂附体口吐白沫的跳大神儿呢,还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