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落架的凤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这番话,萧皇后失望之极,也绝望之极。他的及时行乐思想,观点已经形成,她再也无法改变了。萧皇后知道,多言招怨,反而会破坏了夫妻感情,因此只能暗自流泪,叹息不已,从此不闻不问。 
隋炀帝一生,追求大排场。下江南时,舢舻相接,旌旗蔽日,绵延200余里;摇橹拉纤的,悉为妙龄的宫女,珠圆玉润,姿态曼妙,江南风飘,裙裾飞扬,让隋炀帝大饱眼福,谓之“秀色可餐”。每天早晨,宫女们临河梳妆打扮,粉红的脂粉流满一河,香气数月不散。与此同时,炀帝还下诏广征天下美女,更选3000童贞女子,轮番入阁值夜,他则任意寝宿,恣情而为,把一切军国大事、百姓苦难都抛诸脑后。众大臣苦苦劝谏:“若再纵情游乐,天下恐生变故!”炀帝不以为然:“人生自古谁无死,享乐一天胜百年。”他觉得,只要自己享尽了繁华,即使国破家亡,亦不足惜。他的这种享乐主义思想,把文帝苦心经营的锦绣江山,只十数年间,就玩得千疮百孔,直至覆亡。隋炀帝虽然过着荒淫腐朽的生活,但心中却充满了恐惧。一次,大业殿起火,这本是一场平常的火灾,隋炀帝却以为有人造反,急忙逃往西苑,藏到草丛之中,直到大火熄灭才回来。他夜里睡觉也常常惊醒,要有几个妇人摇抚才能入睡。 
萧皇后本想不管不问,但她看到了危局,大隋江山每况愈下,她比谁都心痛,但又无可奈何。便作了一篇《述志赋》,以明心志。她写道:古圣贤遗训和做人道理我不能忘怀,我愿做一个贤良圣母,像周文王夫人周姒那样,为国家培养出周武王那样的英才;我愿做一个贤内助,像齐威王夫人虞妃那样,帮助君王勤政爱民,致君尧舜…… 
炀帝巡游江南8个多月,龙舟数千艘、随从两万多人,如蝗虫一般,给沿途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第二年四月才返回洛阳。此时,太子杨昭已19岁,颇像萧后,待人宽厚、自奉甚俭,很得人心。江南天气酷热,杨昭从长安赶往江南朝见,一路受了暑热,不久就一病而亡。消息传到洛阳,萧皇后伤心落泪,认为是天谴,就劝炀帝收心。炀帝痛失爱子,悲不自胜,就答应了萧皇后的请求,以后不再远游。可他生性好大喜功,如今据有天下,总想做出秦皇汉武的伟业来,彰显自己的伟大,不久,就故伎重演。 
从大业四年至十二年(608~616),炀帝两次巡游江都(今江苏扬州),两次巡边,一次巡长城,三次攻打高丽。劳民伤财,将士离心,哀鸿遍野,饿殍载道。仅东都洛阳的建设每月就要征调民工200余万,而京杭大运河也征用了100多万劳力(当时人口大约3000余万,也就是全国有绝大多数劳力常年在从事与农业生产无关的劳动),其中还包括劳动力较弱的妇女在内。 
就在这种危机四起的形势下,大业十二年(616),炀帝下令第三次游江都。萧皇后及许多忠直大臣极力劝阻,炀帝仍一意孤行,不但不听,反而将进谏的大臣杀死,朝廷上下噤若寒蝉,人人自危。 
《北史?后妃下?炀帝皇后萧氏列传》是这样记载的:“及帝幸江都,臣下离贰,有宫人白后曰:‘外闻人人欲反。’后曰:‘任汝奏之。’宫人言于帝,帝大怒曰:‘非汝宜言!’乃斩之。后宫人复白后曰:‘宿卫者往往偶语谋反。’后曰:‘天下事一朝至此,势去已然,无可救也。何用言,徒令帝忧烦耳!’自是无复言者。”天下事已不可救药了,但谁要告诉他实情,谁就倒霉,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提“有人要谋反”之事了。 
到了江都后,江都的繁花热闹已过,隋炀帝颇为扫兴,又想东游会稽,命人开凿通向会稽的江南运河。谁料运河尚未凿成,天下已经乱如一团烂麻了。   
炀帝之死   
堪是君王好头颅,一朝梦醒是扬州。 
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一呼百应。逃亡的将士啸聚为盗,天下豪杰乘机号召,称雄一方,割据而立。李渊在太原起兵,窦建德在中原响应,王世充占领洛阳,薛举都兰州,刘武周据雁门,还有李密的瓦缸英雄聚义。四方英雄,各显其能,纵横天下。到618年,隋王朝的势力已土崩瓦解,只剩下洛阳和江都两地,隋炀帝在江都极度恐惧,天天打卦问卜,以酒浇愁。有一天,隋炀帝对镜自怜:“好头颅,谁当斫之?”一旁的萧皇后闻听此言,不禁花容失色。炀帝又备下一缸毒酒,对他的宠妃们说:“贼兵若来了,你等先饮,然后朕也饮之。”而实际上,炀帝却忧生畏死,还抱着最后的幻想,希望能得到宽恕,他对萧皇后说:“痛痛快快地喝酒吧,不管怎样,朕不失为长城公,卿亦不失为沈后。”长城公,是南朝陈后主降隋后炀帝给他的封号,沈后即后主的皇后。 
炀帝宠臣宇文化及与宇文智及兄弟两人,见天下大势如此,就想取而代之,遂在 
扬州起兵造反,率兵进入离宫。炀帝见是自己的近卫叛乱,就对领头的宇文化及说:“朕实负百姓,然不负卿。”说得倒也凛然。索要鸠酒不得,便自解白绫,递给禁卫军头领,炀帝遂在寝殿西阁被缢杀,年仅50岁。同时被处死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 
天亮以后,萧皇后闻讯赶来,一看领兵作乱的叛臣,竟是炀帝宠臣宇文化及与宇文智及兄弟两人,不由得悲愤交加,大骂乱臣贼子,责备宇文化及恩将仇报,只求速死。 
但宇文化及却被萧皇后的美艳姿容和高贵气质所迷住,另安置一室,与她置酒压惊。作为一个母仪天下的皇后,一个凤冠霞帔,荣华无比的帝王之妻,望着镜中那张依然秀美的脸庞,还是那样光彩照人,她知道宇文化及的企图。不禁忧惧自己未来的命运,身为乱世皇后,国家都没了,自己又能怎么样呐?她眼前所能做的,就是要求宇文化及厚殓炀帝。 
宇文化及满足了萧皇后提出的要求,以帝王的礼仪入殓炀帝,以王侯的仪式入殓杨杲,并举孝三月。在一切办理妥当之后,萧皇后无可奈何地成了宇文化及的偏房。宇文化及遂占据六宫,淫侈生活同炀帝别无二致。沉浸在温柔乡里,而竟然忘了政治扩张。只是后来形势所迫,他才匆忙率兵10余万,说要北攻长安,沿途却抢掠焚烧,民间怨声载道。屡败于李密、窦建德等义军。最后带着萧皇后逃到魏县(今河北大名县西南),自称皇帝,国号许,封萧皇后为淑妃。但很快,魏县又被攻破,他们仓皇退往聊城,窦建德率军紧追,最后攻下聊城,杀死了宇文化及。这次距隋炀帝的死,还不到一年时间。   
流落异域   
窦建德自称大夏王,619年,声称为隋朝报仇,攻开聊城,杀死了宇文化及。萧皇后见城被攻破,就准备从容就死,被人救下。萧皇后身分显贵,窦建德在后宫另辟一室,供她居住,并常去请安,行臣礼。渐渐地,萧皇后那颗惊怵之心才稍有安定。而萧皇后与生俱来的美貌冶容,她的贵族气质以及顾盼自若的神情,将窦建德深深迷住了,就极力讨好她,收她为妾,在乐寿这个地方,整日纵情于声色之中,远去了中原逐鹿的烽火。但窦建德的妻子曹氏,是一个驰骋疆场的巾帼,同时也是一个醋意颇重的女人,她对窦建德迷恋萧皇后,而忘却争锋天下的大事,大为不满,出面横加干涉,弄得窦建德情趣全无。 
恰在此时,北方的突厥人见中原烽烟散乱,便想火中取栗,很快向中原扑来。 
隋文帝在世时,北方的突厥称雄塞外,时常南下骚扰边境。文帝曾用和亲政策,将宗室之女收为义女,封为义成公主,于公元599年嫁给突厥启明可汗。炀帝即位,好大喜功,曾两次巡边,到塞外炫耀武力。一次亲率三宫六院、百官甲兵50多万人,浩浩荡荡直趋胜州(今内蒙古托克逊附近)。在胜州行宫里,炀帝和萧皇后接见了启明可汗、义成公主及众酋长。也就在这一次,义成公主与萧皇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启民可汗死,义成公主又先后改嫁给他的儿子始毕、处罗、颉利三位可汗。庶母或嫂子在自己的男人去世后嫁给义子或小叔子,这种转婚制是世界各民族都曾普遍存在的现象。 
义成公主闻知萧皇后流离各处,又打听到萧皇后的确切下落,便要处罗可汗发兵围困窦建德,救萧皇后于烽火之中。窦建德不敢与突厥人正面交锋,只得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夏,把萧皇后及皇族多人交给义成公主派来的使臣。原来窦建德还猜想,萧皇后肯定不会同意的,这样窦建德便有留下萧皇后的理由了。但萧皇后此时在中原已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