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落架的凤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年后返京任职,升做尚书仆射,所掌权力几与皇太子平起平坐。宋文帝每次患病,都要召他入宫随侍,准备万一不治之时向他交代一切后事,甚至与他商讨是否要更换皇太子的事宜。 
元嘉三十年二月甲子日,宋文帝刘义隆和徐湛之通宵在含章殿商议易储事宜。天色初晓的时候,皇太子刘劭发动宫廷政变,篡位成功,宋文帝和徐湛之被杀死。几个月后,宋文帝第三子武陵王刘骏起兵征讨刘劭,刘劭失败被杀,刘骏自立为帝,是为宋孝武帝。 
徐湛之被追封为司空,加散骑常侍,谥“忠烈公”。其子徐恒之袭爵,成为宋文帝第十五女南阳公主的驸马。     
李尹政权:皇后尹夫人的天涯孤旅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司马皇族,为争权夺利,互相杀伐,又争先恐后借助北方少数民族的势力相互制衡,黄河流域遂成为少数民族的逐鹿之地,五胡纷纷建立政权,史称“五胡乱华”,中国历史由此堕入了长达近300年的漫长黑暗时期。在隋朝建立之前,中原从未被东晋或刘宋收复,前秦和北魏虽有过二次短暂的统一,但分裂割据的局面始终存在。随着庞大的前秦帝国的解体,中国迎来了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凉州作为五个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首当其冲地成为他们起兵争夺天下的根据地,同时也是无数英雄壮志得酬和壮志未酬的最后墓地。小小的凉州地面上,就同时出现了六个鼻屎大的国家。在今天看来简直匪夷所思,有些搞笑,但在十六国的后期却是历史的真实。再加上先后染指凉州的北魏、胡夏、西蜀、仇池、吐谷浑、东晋,共十二股大小势力在这块巴掌大的地方相互吞食,争斗不息,演尽人间无数众生相,直至一一灭亡。柏杨先生曾不无幽默地说:凉州这种地方所建立的国家,不是北凉就是西凉,不是前凉就是后凉,你也凉,我也凉,最后大家都凉。 
现在我们就来说说最早凉完了的西凉国皇后尹夫人的大起大落的人生。国家都凉了,皇后当然也就当不成了。尹夫人(363~437),十六国时期西凉国王李 的皇后,祖籍天水冀县(今甘肃谷县),其父尹文迁居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尹夫人幼年好学,知书达理。李 创建西凉大业,尹夫人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故当时谚云:“李尹王敦煌”,意谓西凉是“李尹政权”。虽然尹夫人是一位具有谋略、气节的女性,但西凉亡后,由于尹氏特殊的身分,她历经了无数的磨难,直至最后沦落天涯,魂归流沙。   
儒冠君主   
事情得从淝水之战说起。前秦君主氐族人符坚虽有雄才大略,北方所建立的多个胡族政权,曾一度为他所统一,符坚也有志于扫荡宇内,统一中国。但老英雄时运不济,公元383年的淝水一役,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符坚惨败。在风声鹤唳之中,众叛亲离,政权也于顷刻之间,土崩瓦解了。此后,北方重又分裂,祸乱频生。民族矛盾更趋激化,社会动荡更趋激烈。直到另一英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出现,才结束了“五胡乱华”的局面。 
淝水惨败,符坚手下的大将,趁机纷纷自立为帝。陇西鲜卑人乞伏国仁在金城(兰州)勇士堡称帝,建立西秦:塞北鲜卑人慕容垂光复燕国,建立后燕;羌族人姚兴来的更绝,在回师途中干脆灭了前秦,建立后秦;而符坚身边的安西将军氐族人吕光,那时正奉命征讨西域各国。得知前秦灭亡的消息后,也带领十万大军和两万头骆驼的财宝,浩浩荡荡地从西域的龟兹回到姑臧(今甘肃武威),夺得了凉州,于前秦大安二年(公元386年),建立后凉。这样,后凉和西秦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再加上东面羌族姚兴的后秦,三家分了前秦的凉州之地,其中又以后凉国土面积为最大。 
但这个局面没几年就被打破。 
吕光既无符坚之雄,又无姚兴之奸。只是因缘机会而建立了国家。晚年更是昏聩,内政不修,听信谗言,枉杀大臣。 
公元397年(东晋隆安元年),吕光命尚书沮渠罗仇和三河太守沮渠麴粥从征南凉乞伏乾归,吕光弟吕延战死。吕光归罪于罗仇、麴粥,并处死了他俩。这引起了他们的侄儿沮渠蒙逊、沮渠男成的报复。于公元399年,沮渠蒙逊兄弟拥戴段业在张掖称帝,分裂了后凉,史称北凉。后凉帝国是五胡乱华中最短命的政权之一,从头到尾,从吕光撩袍端带,粉墨登场,到他的子侄们互相火并,曲尽人散,统共不过13年时间。 
段业本京兆汉人,博涉史传,有尺牍之才,随吕光从征西域,任记室,后逐渐升官。但他是个儒者,没有威武权略,又爱讲迷信,喜听谗言,“无鉴断之明”。又是傀儡,因此不能服众。公元400年,西面的敦煌太守汉族人李 因不满沮渠蒙逊弄权,宣布脱离北凉,建立西凉。这样,凉州就又分裂成了三个国家。 
李 成了十六国时期西凉的开国皇帝,庙号武昭王,在位18年。也是北方各政权统治者中仅有的汉人政权的建立者。据《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记载,他是西汉名将李广的16世裔孙。他的先祖在汉初奉命到陇西讨伐叛乱的羌人,战死沙场,葬于陇西,儿孙前来奔丧,并将全家迁到这里守墓。从汉到晋,渐成大族。祖父李 在前凉张轨的手下做到将军、封侯爵。父亲李昶也很有名气,只是死得早,李 是他的遗腹子。后其母带着他改嫁宋家,又生下异父同母的弟弟宋繇,兄弟俩志趣相投,都喜欢结交名士,宋繇后来成了他的左臂右膀。 
李 聪明好学,年纪轻轻,就文武双全,又抱负远大。史书称他“性沉敏宽和,美器度,通涉经史,尤善文学。及长,颇习武艺,诵孙吴兵法”。河西名士都一致看好他会有一番作为,一些衣冠之士都来投靠他。他经常和郭 、宋繇一起同吃同住,共同商讨天下大事。 
段业、沮渠蒙逊起兵背叛后凉的时候,敦煌太守孟敏投降段业,被任命为沙州刺史。李 也与宋繇、郭 等人在家乡响应。段业便任命李 担任沙州治下的效谷(今甘肃敦煌东北)县令。在任职期间,办事公平认真,“温毅有惠政”,受到敦煌士绅及百姓的拥戴。不到一年,敦煌太守孟敏去世,在敦煌地方势力敦煌护军郭谦、沙州治中索仙的拥戴下,段业准备任命李 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 
可是得宠于段业的右卫将军索嗣却从中阻挠,虽然他和李 为刎颈之交,但他很忌惮李 ,又觊觎敦煌是军事重镇,便妄图取而代之,乘机在段业面前构陷李 。“李 是陇西名族,声振河西,不可据实职,如果他据敦煌,恐怕此地非主上所有了。”段业书生性格,向无定见,便听信了索嗣之言,改任他为敦煌太守。索嗣自然高兴,亲率轻骑五百乘,昼夜兼程,从张掖赶往敦煌就任。索嗣春风得意,在离城20里处,给李 捎信,让他前来迎接。 
李 接到诏书之后,惊疑异常,难以决断,正欲前往,被夫人尹氏、宋繇和新任效谷令张邈劝止。宋繇出谋划策说:“兄长被众人推举为敦煌太守,岂可轻易拱手送人?让天下英雄耻笑!何况段业懦弱无能,必不成大器。兄长为一代英杰,有霸主之风,现今天下扰攘,正是英豪有为之时。怎能屈尊于人下呢?”郭谦、索仙、伊建兴等敦煌地方官宦和大族,也纷纷劝告。李 早有野心,只是担心自己虽系陇西大族,毕竟不是敦煌当地人,吃不准敦煌名门大户的态度,如今得到敦煌士绅领袖的明确支持,顿时信心大增,便决意不受诏命。他对众人说:“玄盛(李 字玄盛)向无叱咤风云之志,纵横天下之才,只是受了委派来此为官,没想到竟得到大家的厚爱,实在感激涕零。刚才准备出迎,也是因为不知道诸君的心意啊!” 
夫人尹氏献计,假借出迎,将计就计。遂派精兵出其不意,打了个索嗣措手不及。索嗣逃回张掖,李 又上表,历数索嗣的罪状。沮渠蒙逊兄弟也因为索嗣跋扈,其实他们自己就很跋扈,跋扈对跋扈,就像一个槽上拴不下两叫驴一样,乘机怂恿段业除掉索嗣。段业昏暗不明,以忠为奸,只好杀了索嗣以安抚李 。而且还专门派使臣到敦煌向他表示慰问,还分敦煌的凉兴、乌泽和晋昌(今甘肃安西县东南)的宜禾三县为凉兴郡,晋封他为使持节、镇西将军、领护西夷校尉、都督凉兴以西诸军事。一时李 势力大盛,前来效忠和依附者络绎于途。 
而段业自己却危机四伏,不久,晋昌太守唐瑶背叛段业转投李 ,并传檄敦煌、酒泉、凉兴、建康、祁连和晋昌等六郡,公推他为大都督、冠军大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