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说唐后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巴山大呼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留得李世民在,汗王就难以统率万邦。不如趁此机会,杀进长安,灭掉大唐,杀死唐天子,以了汗王多年的夙愿。”
石铁虎道:“臣这次奉旨入唐,发现大唐帝国空有虚表。秦琼、罗成,病的病,不在的不在,余者大都是年迈的老朽和庸庸碌碌之辈,臣还发现,沿路的关防并不坚固,只要汗王愿意出兵,臣敢保一年内,至多一年,就能拿下长安,三年就能攻占整个天朝领土。”
郡王齐齐朗杰把大嘴一咧,笑着说:“大唐朝不但物阜民丰,山川秀丽,听说还多出美女。到那时候,在座的诸公哪一位不弄他三十个五十个的,啊,哈哈哈哈。”
齐齐朗杰的话,引起众人的兴趣,一个个笑逐颜开,垂涎三尺,就好像已经达到了目的似的。最后,一致同意发兵犯唐。
军师哈依格道:“唐帝国地大物博,人口密集,山川秀丽,遍地是金银财宝,确实是得天独厚、最使人向往的地方。不过,从历代兴衰看来,这个国家是很难征服的。请汗王不要轻举妄动才是。”
保康王不悦,冷笑道:“依你之见,是不出兵喽?”
“不,臣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咱们应该谨慎对待。”
“何谓谨慎对待?”
“回汗王的话,依臣之见,咱们先养精蓄锐,按兵不动,命令五王先出兵。让他们骨肉自相残杀。倘若五王胜了,咱们坐享其成;倘若他们两败俱伤,咱正好乘虚而入,收拾残局。退一步说,即使唐帝国战胜了,他的人马也会消耗大半,人困马乏,粮饷两缺。到那时,我们再把雄兵放出去,岂不事半功倍?”
“嗯!有理,有理。”
保康王虽然专横残暴,但极其英明。他马上采取了哈依格的建议,立即派专人催促五王进兵。
这五王都是谁?他们是天顺王杨度,南阳王朱伍登,潞州王单天长,夏明王窦永山,后汉王刘黑闼。这五路人马都聚集在玉门关外的安西和巴里坤一带。他们都是隋朝残部和反对大唐的势力,如今纠集在一起,共有人马二十多万,他们当中实力最大的是后汉玉刘黑闼。
五王接到赤壁保康王的诏旨,喜出望外,立刻祭旗出发,分兵两路,向长安杀来。哪两路?一路由天顺王杨度、南阳王朱伍登率领大军十万,横跨旱海,翻越贺兰山,直扑贺兰关;另一路由后汉王刘黑闼、潞州王单天长、夏明王窦永山率领雄兵十五万,出玛曲、迭部,偷渡白龙河,取成都,直扑阳平关。两路人马左右呼应,对长安进行夹击。
且说天顺王杨度,乃隋炀帝杨广的亲叔伯兄弟,岳王杨素之子。隋朝灭亡时,他率领家眷逃往西夏,自立为天顺王,在西夏招兵买马,积草屯粮,收集隋朝残部,成为一支反对大唐的顽固势力。杨度的宗旨是灭唐兴隋,企图恢复已经灭亡了的隋帝国,由他主宰天下。
南阳王朱伍登乃南阳侯伍云兆之子,后被朱灿收养,故名朱伍登。他的养父朱灿,曾自称南阳工,属于十八家反王之一,后被大唐所灭,朱灿战死,朱伍登率残部逃往塞外,投靠突厥,仍举着南阳王的大旗称雄天下。他不像杨度的野心那么大,只盼收复南阳,光复父业,做一路诸侯就满足了,在五王当中,他的人马最少,位次居后,可他的武艺是一流的。跨下宝马桃花驹,掌中一条八十二斤重的独龙宝铲,有万夫不当之勇。所以,他担任了前部正印先锋官,率本部三万人马在前边开道。一路上攻必克、战必捷,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仅一个月的工夫,就夺乌海,占陶乐,克平罗,定新城,直杀到贺兰关下。
这贺兰关乃长安北部的重要门户,唐帝国一向派重兵在此驻守。总兵官张公瑾,副将白显道、屈突通、屈突盖,这四员大将都是当年的瓦岗英雄,身经百战,武艺精湛,因此被派到这里。为了防患未然,这次的庆贺大典,他们都没能参加。
闲言少叙,且说张公瑾连连接到战败的消息,心急如焚,一面派人飞报长安,一面整顿人马守住城池。他先派屈突通、屈突盖各率五千兵马在关前扎下东西两座大营,与贺兰关成为犄角之势。又命白显道领兵巡城,还派人把城里的老百姓组成联防,配合官军巡逻放哨,维护治安。
贞观元年夏五月,朱伍登的大军杀到关下,直犯唐营。屈突通引兵出战,与朱伍登会于郊外。屈突通把唐军布成方阵,步兵居中,骑兵护住两翼,他立马在土坡之上,手提长矛,往对面观看。但见“南阳”兵滚地而来,旌旗遮日月,刀枪似麻林。为首一员大将金盔金甲大红袍,胯下大红马,掌中横端一条大铲。面如晚霞,五官端正,看年纪也就在三十岁上下。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在他的身后有一面皂纛旗,旗上绣着四个大字,“南阳王朱”。左右还有一副门旗,旗上大书一副对联,上一联:“报父仇兴兵雪恨”,下一联:“复旧业直捣南阳”,旗下闪出几匹战马,马上坐的都是盔甲全身的将军,一个个手提利刃,虎视眈眈。屈突通看罢,用矛一点,高声喝道:“何处来的狂徒,胆敢进犯大唐疆土?”
朱伍登马往前提,也选了一座高坡,厉声答道:“某乃南阳王朱灿之子朱伍登是也!你是何人?”
“边关大将屈突通是也!”
朱伍登笑道:“原来是无名的鼠辈,你还敢与本王争斗不成?”
屈突通大怒,拍马摇矛,直奔朱伍登扑来。朱伍登也冲下高坡,晃掌中大铲迎敌。
二马相交,矛铲并举杀在一处。也就是十几个回合,屈突通力法,招数散乱。朱伍登暗喜,拼力进攻,大吼一声,斩屈突通于马下。
唐兵见主将阵亡,群龙无首,军心浮动,被南阳兵杀得大败。忽听左翼炮响连天,有人喊道:“弟兄们不要乱,屈突盖来也!”
败散的唐兵稳住阵脚,重新聚结起来。且说屈突盖从探马口中得知哥哥阵亡的消息,肝胆皆裂,离开营盘,到军前替兄报仇。
朱伍登把副将赵海山唤到马前,耳语道:如此这般,赵海山领命去了。朱伍登交待完毕、催开战马,来战屈突盖,二马盘桓,二十多个回合未分胜负。原来屈突盖的本领比他哥哥大得多。掌中一条大铁枪,也有万夫不当之勇。
朱伍登杀得性起,缠着屈突盖不放,直杀得难解难分。忽听唐兵一阵大乱,有人喊道:“不好啦——大营被劫了!”
“坏了,家被人家端了!——”
屈突盖听了大吃一惊,偷眼观看,见大营那面火光冲天,隐隐约约传来哭喊声和呼救声。屈突盖暗道不好,无心恋战,拨马便走,他打算把营寨再夺回来。迎面正遇上赵海山,赵海山大笑:
“你的营寨已被某家占了,你腹背受敌,跑不了啦!”说罢举刀便砍。屈突盖料知败局不能挽回,夺路而走,迎面又被朱伍登拦住。不过三合,屈突盖受伤落马,死于乱军之中,朱伍登连伤唐军两员大将,夺占两座营盘,士气大增,命人挑着屈氏弟兄的人头,直逼贺兰关下。
这时张公瑾、白显道正在城上巡逻,已得知屈氏弟兄阵亡的消息,真是又惊又恼。但见唐营两座大寨火光冲天,败兵像潮水似的退了下来。张公瑾急令官兵用弓箭掩护,把败兵放进关来,还没等败兵进完,南阳兵就杀到了。张公瑾怕敌军混进城中,只好命人把城门关闭,扯起吊桥,把几百名没有进城的唐兵关在城外。这些唐兵叫苦不迭,手指城头破口大骂。有人说:“骂也无用,干脆投降了吧。”于是这些人放下刀枪,被俘虏了。张公瑾目睹此景,心如刀绞。
朱伍登飞马来到护城河边,命人摇晃着屈氏弟兄的人头,向城上示威。白显道大怒,向张公瑾请令:
“大哥给我三千人马,是死是活我也要把人头夺回来!”
张公瑾摇头道:“不可,不可。敌军连胜两阵,锐气正旺。我军新败,锐气已衰,宜守不宜战,休要中了敌军诡计。”
“难道我们认输了不成?”白显道都要哭了。
张公瑾劝说:“兵家胜负乃是常事,岂能以一城一地之得失而下定论?来日方长,再战不迟。”
白显道不敢抗令,盯着城下南阳兵怒不可遏。
朱伍登望着城头,高声喝道:“唐兵听着,叫你家主将与我搭话。”
张公瑾从垛口探出身说:“我就是主将,你有话说吧!”
朱伍登又把马往前提了几步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本王亲提虎狼之师,所向无敌。量你这小小的贺兰关,岂能将孤挡住?劝你放聪明些,及早献关投降,不失封侯之位,若忠言逆耳,破城之日,玉石俱焚,你追悔不及矣。”
“呸!”张公瑾指着朱伍登骂道:“黄口孺子,休得胡言,天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