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野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等竟被冤枉下狱,时元初二年春正月也。 

过了数日,元帝忽记周堪、刘向多日未见,尚怪他何故不朝。便命往召二人,左右奏说二人已皆下狱。元帝听说不觉大惊,急问其故。弘恭、石显便答是系经奏准施行。元帝道“汝等当日但请召致廷尉,岂不是单交廷尉诘问,又未曾说出下狱,何以竟将他送入狱中?”弘恭、石显听了连忙俯伏在地,免冠叩头谢过,也不争辩一语。元帝见二人赔个小心,便又不忍责备,但说道“放他三人出狱,照旧视事。”弘恭、石显只得奉命唯唯退出。弘恭、石显退至外廷,秘密议道“我等用尽心机,设下计策,方得将此辈下入狱中。今主上下令放出,仍复旧职,我等前功尽弃,而且此辈既出,心中怀恨,必然算计报复,难保将来不反受其祸。但我等刚受主上诘责,未敢上言谏阻,须请车骑将军入见主上,如此如此,进说一番,或可望主上依允。”二人计议已定,遂遣人往请史高到来,附耳说了一遍。史高立即入见元帝说道“陛下即位未久,未有德化闻于天下,便先将师傅及九卿大夫下狱考验,今又无故将其放出,使之照前供职,赏罚不定,未免惹人议论。臣意不如趁此将诸人免官,也可遮掩过失。”元帝听说,心想史高所言果然不错,遂下诏将萧望之、周堪、刘更生免为庶人,擢郑朋为黄门郎。弘恭、石显、史高见其计得行,心中自然欢喜。 

读者试想,元帝身为太子十余年,对于国政平日也应留意,乃竟不知召致廷尉,便是下狱,已算昏愦糊涂。及至发觉之后,明知做事过误,被人捉弄,急应赦出三人,并将弘恭、石显等治罪,也可补过。谁知反听史高之言,免了三人官职,但图遮掩己过,做事颠倒,更属可笑。总之元帝生性暗弱,做事游移,毫无主见,容易受人蒙惑。此次将萧望之等免官,原非出自本意,不过临事寡断,便为他人言语所动,心中明知三人之贤,事后也就追悔。事有凑巧,萧望之等三人既已免官,是年三月地忽大震,到了夏日太史又奏有客星见于昂宿与卷舌之间。元帝见地震星变,心中恐惧。加以自即位以来,关东连年遇灾,人民穷困,流亡入关,于是上书言事之人多说是大臣不职所致,因此元帝每当朝会时引见丞相及御史大夫屡加责备。此时于定国为丞相,陈万年为御史大夫,被责恐惧,便想告退。元帝见公卿多不称职,因想起萧望之等三人。是年冬十月先下诏称美萧望之,说他传相有功,封为关内侯食邑六百户,拜为给事中,每遇朔望入朝,位列将军之下,又召周堪、刘更生意欲拜为谏大夫。弘恭、石显见三人又复起用,恐其得势,与己为难,遂与史高密议,力劝元帝但拜二人为中郎。 

元帝既再用萧望之,甚加器重,意欲使为丞相,弘恭、石显及许史等见此情形无不侧目。刘更生心知诸人怨恨望之,必然设计陷害,深恐元帝听信谗言,望之又被排斥。意欲上书感悟元帝,却因自己前被劫奏,说与望之结为朋党,如今不便再言,于是嘱托外家亲戚令其上书元帝,书中说是地震都为弘恭诸人,请罢免弘恭、石显,进用望之以答灾变等语。偏是此书不上还可,既上之后,却又惹出祸来。当日各处上书皆归中书先行阅看,此书既上之后,弘恭、石显见了便疑是刘更生主使,于是带了书来奏元帝请派人查验虚实,元帝依言办理,于是召到上书人再三诘问,上书人隐瞒不住,只得供是更生教他。元帝遂命捕更生下狱,发交太子太傅韦玄成、谏大夫贡禹与廷尉一同审问。韦玄成等将案讯明,遂劾奏刘更生前为九卿,与望之、周堪谋除车骑将军及许史各侍中,离间亲戚,独专政权,为臣不忠,幸未伏辜,复蒙召用,不悔前过,又教人上书,实属诬罔不道,元帝下诏免更生为庶人。 

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复起,萧望之因见元帝复行召用,知得前次无故免官,并非帝意,皆由弘恭、石显、许史等播弄而成,因此心中不甘,又念自己受此冤屈,若不申诉明白,将来彼等又将借词毁谤。望之想罢,遂令其子萧伋上书,告说其父前次无辜被黜,请求昭雪。元帝见奏发交群臣会议,弘恭、石显又串通许、史,结合朝臣反对望之。朝臣皆畏许、史、恭、显权势,只得随从附和,遂复奏道“望之前与周堪、刘更生密谋除去许史,所犯之罪自己供认不讳,并非有人谗谮,今忽教子上书,诉说无辜,有失大臣之礼,罪犯不敬,应请逮捕下狱?”元帝看了复奏,沉吟不语。 

弘恭、石显知得萧望之素尚气节,不肯受辱。前次系召到廷尉,骗他下狱,他事前并不闻知。及至临时,迫于无奈,只得容忍。今若用明诏迫他下狱,他必寻个自尽,我辈也好斩草除根,免贻后患。但主上意思必不肯将他下狱,须趁此进言促成其事。二人计议已定,遂从旁进言道“望之前为将军辅政,意欲排退外戚,由他一人专权,侥幸免罪,又赐爵邑,预闻政事,不知悔过,却怀怨望,教子上书,归恶于上,自恃曾为师傅,终不坐罪,非将望之下入狱中,息其怏怏之心,不显得朝廷之宽厚。”元帝见说答道“萧太傅素性刚强,安肯下狱。”弘恭、石显齐声道“望之所坐言语薄罪,自料不至有性命之优,岂肯便行自杀?”元帝听了方始批准。石显便将批准之奏封好,交与谒者,令其往召望之,亲手付与阅看,一面又令太常速发执金吾车骑,将望之居屋团团围祝当日望之正在家中,忽报人马汹汹来围第宅,一家人等尽皆惊惶。不久使者到来,命召望之出来受诏。望之见此情形,自知不妙,便欲寻死。 

其妻见了连忙阻住道“此种举动,必非出自主上之意,不妨稍为忍耐。”望之听说,心中不决,走到外边,问其门生朱云。 

朱云乃鲁国人,身长八尺余,身材魁梧,兼有膂力,少时性好游侠,结交一班少年,曾将身替人报仇。年至四十,方始发愤读书,从博士白子友受《易经》,又从望之受《论语》,皆能精通。为人倜傥,最讲气节。今因望之来问,遂劝望之自杀。望之听朱云所言,与己见相合,乃仰天叹道“吾曾为将相,年过六十,今年老入狱,贪求生活,未免卑鄙。”说罢便呼朱云之字道“游速和药来,勿耽误我死。”朱云依言,便将鸩酒一杯进上。望之举杯饮尽,不久毒发而死。使者在外久候望之不出,正在连声催促,忽报望之已死。使者入内验明,只得回报元帝。元帝坐在宫中,等候使者复命。时值正午,太官进上御膳,元帝方欲举箸,忽见使者回来,神色慌张。元帝便知有异,急问如何,使者备言望之自荆元帝听说大惊,连连摇手道“我早疑其不肯入狱,果然杀吾贤傅。”说罢不禁失声痛哭,连饮食也不能进,便命太官撤去御膳。左右见元帝如此伤心,都不免落下几点眼泪。元帝哭了一场,心想此事皆由弘恭、石显二人主意,累我迫死师傅,想到此处,不禁大怒。便命左右召到弘恭、石显二人,厉声责备道“汝等力说无碍,并不从长计议,今果如何?”二人闻知望之已死,心中正自暗喜,又早料必受元帝责备,但求其计得行,事已过去,谅不至将他抵罪,因此不但毫无忧虑,反觉扬扬得意。今见元帝发怒,便假作惊惶之状,免冠伏地,连连叩头。元帝起初本欲加罪二人,后见其如此情形,心中又觉不忍,过了片刻,方将二人喝退。 

有司奏道“萧望之有罪而死,应请将爵邑开除。”元帝明知望之冤枉,下诏仍令望之长子萧伋袭爵关内侯。元帝追念望之,每遇岁时,必遣使者往祭其墓。遂升周堪为光禄勋,并以周堪弟子张猛为光禄大夫给事中,甚见信任。弘恭、石显畏惧二人,又想设计除之。未知以后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五九回 结贡禹石显邀名 逐周堪元帝被惑 



话说萧望之既被弘恭、石显设计逼死,不久弘恭亦得病而死,元帝遂以石显为中书令。石显为人奸巧机变,能于事前探取元帝意思,百端迎合,以此深得宠爱,如今弘恭既死,石显得升为中书令,独掌枢机,便也想收买人心,博取名誉。当日萧望之本是名儒,深得人望,一旦无辜枉死,一班学士大夫无不悼惜,知被弘恭、石显陷害,众心不服,以此议论纷纷。石显闻得此信,心中也觉忧虑,暗想主上素来敬重儒生,我是一个宦官,素为清议所轻看。如今众口一辞,都说我与弘恭逼死望之,弘恭既死,便归罪于我一人,若不及早将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