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野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充国字翁孙,上邽人,初为骑士,以善骑射,补羽林郎。 

为人沉勇有大略,自少好为将帅,学习兵书,通知边情。此次大军脱险,皆赖充国一人之力。李广利回见武帝,奏明其事。 

武帝立召充国入见,令其脱衣,亲视伤痕,见其疮瘢狼籍,悬想充国当日血战之苦及其勇敢之状,不禁嗟叹良久,立命拜为中郎。当日李陵辞别武帝,回到张掖,调集部下,预备出征。武帝因恐李陵兵少,或有疏虞,乃下诏强弩都尉路博德领兵前往,半路接应李陵。路博德曾以战功为伏波将军,封邳离侯,因事失去官爵,复为强弩都尉。如今奉到武帝诏书,暗想自己本是老将,反为少年后辈后应,心中不甘。于是托词上书说道“现当秋天,匈奴马肥,未可与战。臣愿留李陵待至明年春日,各领酒泉、张掖马队五千人,并击东西浚稽两山,必可取胜。”武帝得书,见路博德有意推诿,甚怒,又疑是李陵反悔,不欲出征,故教博德上书延宕。此时适得边报,匈奴侵入西河,武帝因改命路博德与公孙敖领兵前往迎敌。又下诏李陵,令其于九月出兵,直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探听敌踪。若无所见,可回至受降城休息,即将一路情形由驿奏闻。并问李陵与路博德有何言语,亦一并详细陈明。李陵遂遵诏率领步卒五千人,出遮虏障,北行三十日,到了浚稽山,扎下营寨,画就所过山川形势,使麾下骑士陈步乐驰驿回京奏闻。武帝召见陈步乐,步乐呈上地图,详细报告,并言李陵领兵,得人死力。武帝甚悦,即拜陈步乐为郎。 

李陵既到浚稽山,一路未遇胡兵,正待班师,忽报单于大队人马约有三万到来。李陵就两山之间,结下营盘,外用大车环绕,以防敌兵冲突。自率士卒出到营外,排成阵势,戟盾在前,弓弩在后,下令军中道“闻鼓即进,闻金即止。”将士听令,人人磨拳擦掌,预备厮杀,单于望见汉兵甚少,指挥胡骑来扑汉营。李陵坚守不动,等候敌兵将近,但听得一声鼓响,汉军中千弩齐发,箭如飞蝗一般,前队胡兵应弦而倒,后面立脚不住,一齐退走上山,李陵率众掩杀一阵,胡兵死者数千人。 

单于大惊,急遣部下分头驰报左右贤王,令其出兵救应。未知李陵胜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一七回 李陵失援降匈奴 马迁得罪下蚕室 



话说匈奴且鞮侯单于见战不过李陵,急遣人分往左右贤王处,发兵助战。左右贤王闻信,即发兵队到来,一共八万余骑。 
李陵见胡骑众多,势难相持,于是且战且走,向南而行。单于率众从后追赶,汉兵行了数日,到一山谷中,胡兵赶到,汉兵奋勇抵敌,各有死伤。李陵传令士卒受三伤者载以车辇,受两伤者推运车辆,受一伤者持兵战斗,彼此苦战。至夜俱各歇息,李陵回营对部下道“吾军士气稍衰,鼓声不起,此是何故? 

莫非军中藏有妇女?”遂亲自查搜,果在大车之中,搜出许多妇女。李陵究问来由,乃是关东盗贼妻女,发遣到边,边军占据为妻,此次出征,随带同行,藏匿车中,今被李陵搜得,一剑一个,尽行斩首。士卒见了,俱各大惊失色,但因私带妇女,违犯军令,自己不遭责罚,已是便宜,谁敢开口拦阻,只有暗自痛惜,各将尸首掩埋。停了片刻,各人心中到觉得清净,无所牵挂,倒头便睡。到了次日,又与匈奴交战,汉兵人人死心塌地,勇气百倍,阵斩敌首三千余级。匈奴大败,回报单于,单于自恃兵多,尚不肯舍,仍自催兵追赶。 

李陵杀败追骑,引兵向东南而行,行经四五日,到了一个大湖,湖中遍是葭苇,胡兵自后追至。时值隆冬,北风大作,单于令部下顺风放火,欲烧汉兵。李陵见了,也命兵士放火自救。一路行过大湖,南至山下。单于引兵占住山上,使其子率领胡骑来攻汉兵。李陵指挥步卒,依着树林放箭,胡兵死者数千,只得退回山上。李陵望见单于亲在山上督战,下令张起连弩,齐向单于射去。单于胆怯,率众退下山来,召集大臣商议道“此乃汉之精兵,吾军多彼十余倍,攻之不破,反致败亡。 

今敌人日夜引吾南行,将至边塞恐有伏兵,在彼接应,不如就此退回,免坠其计。”诸大臣听了同声说道“不可。单于自领数万骑攻汉兵数千人不能破灭,将来何以号令边将?且使汉人愈加轻看匈奴。如今由此南行,沿途皆是山谷,尚有四五十里,始得平地,且到平地不能取胜,再行回兵。”单于也就依言办理。 

李陵连战多日,虽然屡获大胜,所杀胡兵共有万余人,自己部下死伤不过千余,但是胡兵尚有十万,又皆骑马,汉兵步行,终觉吃力。且无救兵到来接应,如何是好?李陵正在思想脱身之法,左右报说生擒胡兵一名听候发落。李陵传令唤进,用好言安慰,问其军中情形。胡兵便将匈奴君臣商议退兵之策,说了一遍。李陵听罢,暗想单于已存退志,索性抖擞精神,奋战一阵,杀得他心胆俱丧,自然退去,我军方得脱险。李陵想定,一宵无事,次日早起,鼓励将士,奋力杀敌,一日大战数十次,复杀胡兵二千余。单于自料不能取胜,正欲传令退兵,忽报汉军有人前来投降。单于即命入见。原来汉军军候管敢,因事被校尉责打五十,心中怀恨,便向匈奴投降。胡兵引之入见单于,管敢自述来降之意,并想借此讨好,遂备言汉兵后无救援,箭已将荆只有李将军与成安侯部下各八百人,骁勇善战,在前先行。其旗帜为黄白二色,若以精骑并力射之,便可破灭。成安侯姓韩名延年,颍川人,即韩千秋之子。千秋前攻南粤,战死,武帝封延年为侯,此次随李陵出征,现为校尉。 

单于听管敢之言,心中大喜,遂尽起兵队,随后急攻。又遣精兵绕道出至汉兵之前,断其去路,口中大呼道“李陵、韩延年速降!”汉兵被困谷中,胡兵立在山上,四面围射,箭如雨下。李陵与韩延年率同部下拼命杀出,沿途放箭以御追兵。行了一日,未到辊汗山,汉兵五十万箭一概射荆李陵计点士卒尚有三千余人,但是手中各执空弓,此外别无兵器,如何拒敌。 

又见车辆累赘难行,乃命部下尽弃车辆,砍破车轮,截取车辐,以当兵器。将吏各执短刀,一路奔驰,到得鞮汗山。此山中有一谷,道路甚狭,汉兵正在谷中行走,胡兵却又赶到,一齐上山,堵住谷口,各用擂石打下。汉兵多死,不得前进,便就谷中驻扎。 

此时天色渐晚,两军休战,各进晚餐。入夜,李陵换了便衣,独步出营,左右随出。李陵摇手道“汝等不必随我,大丈夫当独身往取单于耳。”李陵行到营外,四望胡兵,漫山遍野,安下营寨。李陵见了,不觉心惊,自料难以逃脱,寻思良久,仍回营中。左右闻说往取单于惟恐此去有失,今见李陵垂头丧气回来,也就不敢动问。但听得李陵长叹一声说道“兵败死矣。”旁有军吏一人进前说道“将军以少胜多,威震匈奴。如今天命不遂,何不暂时委屈,将来得便归国?譬如浞野侯为胡兵所擒,后得逃回,天子仍行宽待,何况将军?”李陵听了摇头道“君可勿言,吾若不死,非壮士也。”遂命砍断旌旗并所携珍宝,就地上掘一大坑,将土掩埋。李陵对将吏叹道“每人再得数十箭便可脱身,今手无兵器,如何战斗,待到天明,便将束手受缚。不如各寻生路,四散逃走,侥幸得脱,尚可归报天子。”乃传令兵士,每人携带干粮二升,冰一片,各自逃生。约明到得遮虏障,等候后来之人。兵士奉命,各人装束停当,预备逃走。到得夜半,李陵下令,鸣鼓集队,鼓声忽然不响。李陵与韩延年一马当先,杀条血路,兵士在后随从,出得谷中。胡骑数千追至,将李陵、韩延年围住,部下士卒早被冲散。韩延年力战而死,李陵战得力竭,无路脱逃,记起军吏之言,于是向南说道“无面目报陛下。”遂即下马投降。 

所余兵士,幸被逃脱,陆续到得塞上,尚有四百余人。一众匆促逃生,未知李陵投降,但将战败情形,告知边吏。边吏飞报武帝。武帝得报,心欲李陵战死,即召到陵母及妻,使相工看其相貌,据说并无死丧之色。武帝心中疑惑,过了一时,方知李陵实是投降。武帝大怒,召到陈步乐责问。步乐恐惧自杀,遂将李陵之母及其妻子囚系保宫。 

当日朝中诸臣,见武帝深怒李陵,便异口同声责备李陵不应降敌,独有太史令司马迁心中不服。司马迁字子长,龙门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