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柏杨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国到了只剩下36个城市和3万人口,已没有资格过问国际政治,甚至连“大起恐慌”的资格都不具备。唯一的一条路,只有静观待变。而姬延却忽然大展宏图,我们虽不在场,但可以想像:慷慨激昂,“有土一城,有众一旅”,类似姒少康中兴的话,一定说了一箩筐。等到国亡家破,那些大言不惭之徒,当然不知去向。

楚王国(首都陈丘【河南省淮阳县】)春申君黄歇,任命荀况当兰陵(山东省苍山县)县长。荀况,是赵王国(首都邯郸【河北省邯郸市】)人,曾经跟临武君(名不详)在赵国王(三任孝成王)赵丹之前,讨论军事,一场辩论后,陈嚣问说:“先生谈论军事,总是认为仁义才是根本。问题就出来了,仁者有爱心,义者有理性、有法则,怎么能统军作战?统军作战,就是为了争取胜利。”荀况说:“这就不是你所能了解的了。仁者有爱心,正因为有爱心,才厌恶害人的人。义者有理性有法则,正因为有理性有法则,才厌恶摧残理性、摧残法则的人。军事行动的目的,是除暴安良,不是夺取权力和财产。”

司马光用六七千字的巨大篇幅,引述荀况的论点,对这项论点,显然认同。荀况是儒家学派的修正主义者,在他思想中,已透露出法家学派的信息。他跟孟轲一样,是一位雄辩家,但他没有孟轲可爱。孟轲虽然有时陷于举证和逻辑的错误,但他热情洋溢、气势澎湃,现场的说服力很强。荀况却一副冷冰面孔,好为人师。这篇跟临武君的辩论,洋洋洒洒,不过一场闹剧,因为临武君谈的是战术,荀况谈的是政略,根本是两码子事。不但不冲突,而且相辅相成。荀况后来谈到战术时,还不也是临武君那一套。文中频频提示临武君大为佩服的表情,使人怀疑。

荀况的见解,有时候荒唐得离谱太远,竟然幻想出来敌国人民喜爱我们如同喜爱爹娘,而视他们的统治者如同仇寇。所以一旦战争爆发,他们绝不会站在暴君的一边,绝不会攻击被当做爹娘的我们这一边!这可是午夜奇谈,再了不起的仁政,可能使敌国人民羡慕,不可能使敌国人民把入侵者当成爹娘,更不可能促使敌人全国背叛。交锋一旦开始,战士完全被杀人的行动和被杀的恐惧所控制,还管什么谁是“义师”,谁是“盗兵”?自从人类有历史以来,从没有出现过的“仁人”,和从没有具体实现过的“仁政”,被儒家系统无限制地扩大它的效果,竟成为一个无往不利的符咒。

事实上,荀况崇拜诈术、暴力,他阁下以“莫邪”宝剑自喻,喊出“顺我者生,逆我者死”的血腥口号。对于稍后归附的,一律“冒犯的衰落,叛变的灭亡”。这种“仁人”的军队,可是够凶恶的了。最难堪的是:“仁政”之下,还有冒犯、叛变之事,“仁政”的力量就并不如所形容的万能,也要靠封爵升官奖赏维持,怎么有资格讥刺别国的军队如此?荀况说,诛杀姒履癸和子受辛,像诛杀两个地痞流氓,未免轻松过度,他应该知道那是两场血战,千万人死亡。《书经》文献俱在,怎能当做一首抒情诗篇?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而“六术”“五权”,不过一些肤浅的知识分子对他一知半解的事物,所作的纸上作业,漏洞百出。幸亏没有把军队交给他,否则,另一位赵括先生将出场。

然而,荀况的见解,有他的价值,至少“三至”是做将领的铁则。掌握权柄的人如果明令或暗示欺虐人民,将领如果执行,应叫他付出代价。集中营魔头艾克曼在以色列被绞死,谷寿夫在南京被枪决,说明“上级命令”已不能使凶手逃避责任。

卫国(首府濮阳【河南省濮阳市】)国君(四十六任)卫怀君(名不详),于纪元前252年,到魏王国首都大梁(河南省开封市)朝见,魏政府把他诛杀,另立他的老弟(名不详)继位(四十七任),是为卫元君。卫元君是魏国王魏圉的女婿。

史书并没有说明卫怀君先生犯了什么罪,非处死不可,但却指出新君是魏王国皇家姻亲,这明显的是一场借助外力的政治斗争。魏王国的凶暴,不亚于秦王国,一高兴或一不高兴,就把跟自己毫不相干的另一个国家的元首,像囚犯一样处决。卫国是周王朝(首都镐京【陕西省西安市西】)封的,并不是魏王国封的,只不过国小民弱而已。魏王国碰见秦王国,就心惊胆战,碰到小邻居,就另一副态度。

这件事使我们想到上世纪(前4世纪)发生的另一件事,魏王国一任王,强调卫国国君是“人主”,声称:“不听人主的话不祥。”现在魏国王不但不听“人主”的话,甚至还把“人主”的人头砍掉,却没有一点不祥。充分证明当年交还逃犯的理由,不是真正的理由。不知道专制魔王又要发明什么别的理由,再来证明“人主不同凡品”?

燕王国(首都蓟城【北京市】)国王(八任)姬喜,派大臣栗腹担任亲善大使,晋见赵王国(首都邯郸)国王(三任孝成王)赵丹,呈献黄金12万两,作为祝福,誓言两国永结同盟。栗腹回国后,向姬喜报告说:“赵王国壮年人都死在长平(山西省高平县西北),少年人还没有成长,这个国家已没有人力资源,可以攻击。”姬喜询问昌国君乐闲(乐毅的儿子)的意见,乐闲说:“赵王国四面都是强敌,无险可守,全靠武装部队捍卫国家,人人都是强捍的战士,绝不可轻视。”姬喜说:“我用压倒性五倍的力量,赵王国无法抵挡。”乐闲坚决反对,姬喜勃然大怒,立刻板起面孔。所有高级官员都支持国王的正确判断,姬喜遂下令出动战车1000辆,南下进攻。大臣将渠说:“跟人家缔约盟誓,永结友好,又用黄金12万两的隆重礼品,向人家君王祝福。使节一回国,就翻脸无情,要灭人国,这不是一件高贵的行为,不可能获得战果。”姬喜不听,并且亲自率领一支援军,在大军之后出发。将渠情急,抓住姬喜佩挂印信的锦带,姬喜更加光火,一脚把他踢开,将渠垂泪说:“我不是为自己打算,而是为大王打算。”

燕军抵达宋子(河北省赵县),赵王国大将廉颇迎战,在邻城(河北省柏乡县北)击败栗腹,赵王国另一大将乐乘在代郡(河北省蔚县)击败卿秦,向北追击500余华里,包围燕王国首都蓟城。姬喜束手无策,只有请求和解,赵王国表示:“我们只跟将渠谈判。”姬喜任命将渠当宰相和谈,赵军方才撤退。

燕国王的不信不义,凶暴残忍,又岂亚于秦王国?姬喜只看见眼前的骨头,硬看不见骨头下面的钢刀。正因为这种唯利是图的近视眼太多,人间的悲剧和丑剧,才层出不穷。战国时代已近尾声,大家都将同归于尽,却仍勇于互相残杀。世人只注意强者的不信不义、凶暴残忍,忽略了弱者往往更不信不义,更凶暴残忍。

魏王国(首都大梁【河南省开封市】)国王魏圉,询问孔斌:“谁是天下的高士?”孔斌说:“世界上没有这种人,假使一定要指出的话,那就是鲁仲连。”魏圉说:“鲁仲连故意做作,不是天生的高贵气质。”孔斌说:“一个人拼命去实践,从不懈怠,就成了君子人物。一直故意做作到底,不中途改变,那就是天生的高贵气质。”

美德是逐渐培养出来的,大人物是自我训练出来的。世界上从没有一个人纯靠天赋,在娘亲肚子里便与众不同,生下来更胸怀大志,只有摇尾分子才敢这么认定他的主子就是这样。魏圉先生不相信他所看到的事实,目的只在贬低对方身价,这种反应,如果不是妒火中烧,一定是政治挂帅。

魏王国(首都大梁【河南省开封市】)安陵(河南省鄢陵县)人缩高的儿子,在秦王国(首都咸阳【陕西省咸阳市】)供职,充当管城(河南省郑州市)守将。魏无忌无法攻下,派人晋见安陵君(名不详),说:“请你遣送缩高到我这里来,我打算任命他当五大夫(文官第十二级),充全权执法官(执节尉)。”安陵君说:“我这是一个小小的封国,所发号令,人民不见得听从,请使节直接告诉他。”叫人引导使节到缩高那里,宣读魏无忌的书信。缩高说:“王子之所以看重我,是要用我攻击管城——使做父亲的攻打儿子坚守的城市,天下人都会讥笑。如果我的儿子为了我而投降,是背叛他的主人。做父亲的鼓励儿子背叛主人,魏无忌先生也不会喜欢,所以,请原谅我不敢接受任命。”使节回报后,魏无忌怒火上升,再派人通知安陵君说:“安陵虽是封国,却也是魏王国领土。我现在不能攻陷管城,秦王国就会利用管城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