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月14日,禁卫军的各处营地纷纷开始了造反浪潮,由于连续几天的忆苦思甜,普通的士兵已经受到了相当的鼓动,现在新的军官们抓住时机把那些喝兵血克扣军饷,打骂士兵的赵宋王朝军官拉出来,把真的假的一大堆罪名一说,大伙顿蜂捅而上,乱刀捅死,然后新的军官立即宣布,脱离黑暗的赵宋王朝,归顺伟大的中华王李信,加入光明的中华人民军。很快就完成了易帜。
这事说起来很难,其实不然,因为当兵的目的只是为了能吃粮而已,没有几个人会忠于赵宋王朝,要知道在宋朝,当兵是很耻辱的事,士兵的地位极其低下,士兵要在脸上刺字以防逃跑,这正是赵氏故意追求的结果。所以士兵怎么会有忠诚度呢,当然李志远是非常喜欢这种结果的,正所谓人弃我取。再加绝大多数人都没什么主见的,既然军官都带头加入,下面的士兵自然跟着照样。
如果说杀个把投名状只是一时的冲动的话,那接下来当教官宣布中华人民军的待遇的时候,所有的士兵都惊呆了。不仅军饷高,足额发放,而且满五年后可以申请退役,退役后国家无偿给予田地一块。另外在服役期间军属可以获得减租。每个士兵立功后都可以当军官,在说这一条时那个教官特意说明了一下,目前中华人民军的军官全部都是从士兵中升上来的,教官本人也如此。希望大家学着点。尤其反复说明一点,军人是中华王的卫士,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成为中华人民军的一员,作为军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抬头挺胸,而对任何官员都不需下跪等等。看着所有人兴奋的表情,教官很得意的加上一句,注意,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加入中华人民军,你们可别落选。
先动之以情,再诱之以利,再许以荣誉,以这样的方式,所有的前禁卫军士兵无不动心,顿时摩拳擦掌,纷纷抢着要加入。当然了,在看到所有人的积极性都动员起来之后,教官也表示如果想回去的,我军仍然给予方便,只是要等一段时间。最后,仅有一万人要求回去。
剩下的士兵有十三万之多,老弱病残很少,身体素质还凑合,都符合要求,只是训练度不够,进行参个月训练估计大部份勉强能够上李志远对野战部队的最低要求。当然,训练营里教官不仅仅要教给他们杀敌自保的技能和对李志远的忠诚。最重要的是培养士兵的尚武精神,让他们渴望胜利就象苍蝇渴望鲜血一样!这才是最最重要的。种种魔鬼式训练一出,军营里顿时叫苦声一片,幸好伙食非常好,再加上美好的前景,所以士兵们咬牙撑着。
到了7月15日,在荆湖北路江陵和荆湖南路谭州,几乎所有的不听话的都监、知府、通判等都已经被召集起来开会,只不过这个会议恐怕会开很久很久。
7月15日,谭州起义,由于各个衙门几乎都已经被控制,街上几乎没动静,要不是宣传队在宣传,要不是到处都有告示,老百姓还不知道有这回事呢。岳州、江陵、辰州、鼎州、汉阳等相继起义,两湖地区纷纷落入李志远之手。
在看到许多民愤极大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被相继处死后,在得到免除所有高利贷的消息后,再加上大批宣传队的宣传下,当地老百姓欣喜若狂,再加上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李志远拿出收缴的粮食免费发给困难的农民,再加上这些年以来李大善人早就神化了,所以整个两湖地区人心迅速稳定,少量敌对的有钱土豪劣绅正好杀头抄家既可收买人心,又可补充库房,一举两得。
7月20日李志远也正式宣布自己的名号,自称中华王,在谭州组建了中华政府,政务院总理为李之华,财政大臣为李氏玲儿(她对于财政及预算很有天赋)、工商贸易大臣为李氏玉梅,农业大臣为朱倌,兵部大臣先由李之华兼后任命周朝东担任,刑部大臣为王辉,税务大臣为李德,科技大臣为李顺 礼部大臣为郑居中,(这是为了给旧官员们一个榜样,投降过来好处大大的有)。吏部大臣为朱子长,教育大臣为钱大均,交通建设大臣为古南松。宣传大臣为林文龙。
除了政府部门之外,另设了许多独立机构如司法院院长俞勉之,这是为了把各级政府的司法权剥离,在各地均设法院。
还设了议政院,院长由李志远兼任,在各地均设同样机构,职能是监督官员评论官员等,具体权利有,知情权:当地的所有财政收支情况,职务权责,所有的非保密的下发和上传的公文,旁听各种会议等。人事任免建议权,有权评论各级官员的能力及操守供上级部门参考。有建议上书权,可以建议政府部门的工作方法,直接给上级部门甚至给李信写建议。
议员主要是各职业代表、知名人士、退休官员和退伍军官等,为了确保穷人能参与,议员是有少量薪水的。设立议政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确保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防止官员贪污腐败,拉拢各种势力,减少内耗。至于选举权立法等,李志远根本不考虑,毕竟这是战时,独裁才是最佳方式。而且就算和平了,李志远也不打算搞些民主自由之类的无聊玩艺。
军队分为陆军和水军,总司令由李志远兼任,下设总参谋部花来福,总政治部陈义,总后勤部张龙,军训部宋大山。军队暂编为步兵第一团,团长尹东,目前驻地岳州,步兵第二团,团长陆富贵,目前正在两浙路,准备起义。骑兵第一团,团长李大勇,骑兵第二团,团长赵远。重炮兵一营,营长陈子山。由于从广东的训练已经初步结束,其中最优秀的三千人已经抽调到谭州加入步兵部队,因此李志远将日月山庄护卫队中抽调一批预备军官,组建步兵第三团,团长陈飞,只是战斗力还比较差,又完全不懂火器,只能作为普通野战部队。广东守备一师,师长李新。地方部队的级别低于野战部队一级,即师长相当于团长。旅是非常设机构,只相当于半级。台湾守备一团,团长郑周。由于精锐几乎全部抽到国内,所以台湾部队暂时只能编为地方部队。
台湾水军统领周云海,广东水军统领阮峰,洞庭湖水军统领杨幺。杨幺这个人是被李志远发掘出来的,因为他记得历史上钟相被杀后,杨辅佐钟的儿子继续抗宋,而且声势更大,只是后来遇到岳飞才输的。应该说还是很不错的人,所以趁钟相还没拉拢之前通过互济会将他拉上自己的船。至于钟相,考虑到他在历史上曾经当过头领,也是有点能力的,只是担心他的野心,因此将他安排在单纯的行政岗位上更合适一些。
虽然对于军衔不了解,但基于存在即为合理的大原则,因此李志远也引入了这一制度。只不过新制度完全是他自己瞎琢磨出来的,也不知对不对。李志远规定,军衔主要是与军功和资历挂钩的,因此在作战部队,军衔基本上体现了职务,但对于技术兵种和辅助兵种如军工部门,后勤部门、军医、水军等来说,很多人技术很高,业务很厉害,但管理指挥能力不足,并不能负责高级的职务。这样只用提高军衔就够了。也就是说军衔是一种惠而不费的荣誉,对于很多功劳就可以用军衔来代替,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职务的浪费。
作者注:古代女人地位低下,出嫁后就改夫姓,比如张氏女子嫁给姓王的为妻,之后就称为王氏或王张氏。现代香港还有这种习俗。
第四章 缓兵之计
七月二十一日,宋徽宗接到岳州发生叛乱的消息几乎呆住了。怎么广南东路的叛乱尚未平息,岳州怎么也乱了。至于谭州等地的消息由于封锁比较严,现在还没有传到朝庭。
紧急召集各部大员,又是一番讨论,这次的消息是由于前线一直无进展,所以枢密院奉旨催促,结果那个小官还未到达岳州,便得知岳州已经被中华人民军占领,于是急忙回报。由于消息过于简单,所以基本上没人担心,都以为是小丑跳梁而已。
太尉蔡京说道:“请圣上放心,郑居中大人调集了十五万大军,正在谭州一线,一旦发现岳州有反贼定当迅速消灭,另外应马上加派人手打探消息,了解详情”
门下待郎何执中等人纷纷附合,于是宋徽宗放下心来。安下心来等具体情况。
没想到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各州府纷纷被中华人民军占据,到7月26日时终于确认,郑居中、管师仁、王辉等已经降敌,十五万大军灰飞烟灭,郑管两家人都已经连夜逃跑。如今荆门军(即后来的荆门市)、复州(即后来的天门)都已经沦陷,叛军前锋已经直抵京西南路。整个京畿都震动了,宋徽宗手足无措,这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