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漂在平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您好!请问您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吗?”
“好的,请跟我来。”
“10:00的这趟车已经满员,四十分钟之后有趟快客车,您需要吗?”
“我帮您将行李送到车上去。”
“好的,我们马上给您解决。”
从早上4:40分起床,5:20分准时到岗,至6:30分必须将大厅所角角落落全都打扫的干干净净。接着轮换吃饭早点,7:30分上岗,迎宾、引导购票、回答咨询等等。每逢节假日,客流量增加,有时候就得全员上岗,没法按步就班轮休。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有的嗓子嘶哑,有的后腰酸痛难忍,有的小腿浮肿,但没有一个人发牢骚,叫苦叫累。
特写之一:一位妇女,一手牵着蹒跚学步的小孩,一手拿着沉甸甸的行李,艰难地从候车厅走向后广场发车位,正在候车大厅忙于工作的她见状马上迎上前抱起小孩:“走,我送你们上车!”
特写之二:一位老奶奶拖着两大包行李,焦急的直打转。工作人员立即上前询问,她却说着难懂的家乡话。连猜带辨,弄明白了老人家是在等她的女儿来接她,女儿迟迟不到,老人急坏了。她们便抽人专门陪老人等。
特写之三:一位旅客不小心摔倒了,膝盖蹭破了,她们立即为他买来创可贴……
她们以端庄的仪表、热情的服务给过往旅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领导的眼里,她们是些勤奋好学、谦虚细心、责任心强的好职员,在同事眼里,她们是一群乐于助人、性格开朗的好伙伴。
综合服务工作是辛苦的,上班必须穿工作服, 还必须忍受少数旅客的误解、责骂、委屈、怨气,即使如此也要笑脸相迎。
小徐不经意间的一句话,最能代表平凉汽车西站大厅综合服务二班的姐妹们,“按常理说这个岗位上是需要年轻人来做的,我们这几个三十六七的女人在这个岗位上显得太老了,但退休却太年轻了,公司能给我们这个机会,不容易,我们踏踏实实把该做的事做好才是本份。”
身为女人,已为人妻,已为人母,她们得咽下多少实实在在生活中的苦楚?但她们笑着,笑容美丽且灿烂。
一个个笑容明丽的好姐妹,一个个懂得珍惜的小团队,凝成具有浓郁现代化氛围的平凉汽车西站靓丽的一道风景。
第13篇 聚焦东运 记录感动
    聚焦东运  记录感动
——东运集团2004年年末回顾
“陇东旱码头”上,有一条蛟龙乘着改制的东风,不动声色地疾驰猛进。
—方热土孕育一方人,“陇东旱码头”平凉滋养出—个红红火火的企业,这个企业2003年11月在这里诞生,成长,短短一年,已发展成为平凉唯一一家集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站务运营、维修救援、驾驶培训、旧机动车交易、汽车加油、汽配件销售、仓储配送、住宿、房地产开发于一体的大型多元化企业。这个企业就是甘肃东部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灿烂星空,谁是真心英雄?
“灿烂星空,谁是真心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这句朴实无华的歌词,好像就是给“东运人”写的。东运集团在创业发展的历程中,风雨兼程,在这个凝聚力很强的团队里,上至高层决策者,下至普通员工,发生着许许多多真实感人的故事。
时间追溯到2003年10月,那时平凉汽车运输公司已陷入困境,负债累累。一声令下,以胡高晓为首的新领导班子选拔出来了。他们必须做平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必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功改制平凉汽车运输公司,组建以民营为主,国有参股的集团化实业运输企业。以最快的速度消化、清理繁冗的旧帐;以最快的速度安置原运输公司的在岗、退休、下岗人员,解决他们的工资、医疗费、养老金等;以最快的速度开创出综合经营的新格局……
胡高晓,一名有着三十年职业生涯的老交通人,一名有着二十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八十年代初期,千里青藏运输线,曾留下过他和平运司创业者奋斗探索的足迹,八十年代中期,单车承包、联产联利,他也曾和职工师傅们一起,品尝过改革带来的喜悦,初识过市场竞争的严酷。他有过事业成功后的欢欣,也有过欲进无路的困惑和思索。正当他的民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之际,他原来曾为之奋斗和不懈拼搏过的平凉运输公司,没能经受得住市场经济的洗礼,陷入了困境。他临危受命,坚定地挑起了这个明知风险将永远大于功绩的重担。满腔热血,昂扬浩气在胸中翻卷,注定了他做为—个优秀企业家永无止境的追求。凭着他灵敏的嗅觉和对市场准确的把握力,一个新的东运蓝图在他的脑海中酝酿而成。
抱团打天下的东运人
东运人的生活状态与故事里,有小人物微不足道的一言一行,有大人物的梦想和追求,也有“东运人”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中矢志不渝、顽强拼搏的真实写照;更有“东运人”点点滴滴与东运集团荣辱与共的特写。
2003年冬天,寒气袭人,但胡高晓与他的同仁们创业的心却火热着。这把烈烈地火,至今整整烧了13个月。这13个月,东运集团从一条随时有性命之忧的“小蛇”,快速进化、飞跃,成为 “陇东旱码头”上一条不动声色疾驰猛进的蛟龙。这个过程,没有别人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他们就自己去摸索总结;没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后盾,他们就自己去寻找、去发现;没有明确的信息和方向,他们就自己去实践、去探索。
初创企业,没有人才,怎么办?借来的要还,抢来的不长,只能用耐心和诚信去培养、去引进;
各分公司没有稍微像样点的办工场所,没有规范化经营场地,集团要生存、要发展,经费紧张,那一头都等着要用钱;原来吃惯大锅饭的职工们需要进行素质、业务培训,要建智能化快客大厅,要修机动车交易市场,要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要筹建物流中心……
就这样,一群站在时代潮头的平凉汉子凭着甘愿吃苦受累、只盼早日建好企业的心愿,在13个月时间里,建起了现代化智能候车厅、增修了规范化的机动车交易市场,为救援中心采购了国内先进的设备,通过了北京专家的全面“体检”与国际接规,担当起平凉道路运输物流中心项目“执行官”的重任,更引进和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他们办企业的快节奏、稳妥与速度,多次受到有关领导的赞扬。 
物流通路看东运
为了让自己钟爱的“东运”在消费者眼里成为一个响当当地品牌,东运领导班子真正是呕心沥血。他们将经营宗旨“以人为本、诚信服务、安全第一、质量兴企”贯彻落实的淋漓尽致,13个月如一日,为旅客和货主提供“零缺陷、人性化”优质服务,旨在发扬东运精神,追求东运品质,做好东运人,打造东运品牌,这就是东运全体员工竭诚奉献的共同目标。
  现今的东运集团,就是一张庞大的现代物流网。是整个陇东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它为东去庆阳、西安,西到兰州,南下宝鸡、天水,北上宁夏、银川提供着更加便利的物资运输条件,从这张四通八达的“网”上可以看到东运集团的勃勃生机和气象万千的变化,可以看到东运集团的繁荣旺盛的企业生命力。 
东运集团的一位领导曾说,“我们东运不求最大,但求最佳”。是的,东运集团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以科学前卫的经营水平,成为平凉不可替代的物流文化中心,提升着整个城市的竞争力。
对于一个以“物流服务”为最终卖点的企业而言,东运集团对此的要求相当严格,始终认为做好服务是荣誉是效益,更是企业的生命。
由于服务的档次和质量直线提升,东运集团成了平凉人人认同的品牌。可以看得见,东运集团的物流通路愈加宽广坚韧。“陇东旱码头”上的这条蛟龙发出强劲的吼声了。
东运集团的发展如日中天,但公司从不张扬,只是默默地在自己领域里耕耘着、拼搏着,并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前方,蓄势待发。创业者的语言,往往用沉默的劳动来表达;开拓者的故事,常常由辛劳的汗水来述说。 
当今企业打的是人才战争
生存的竞争和发展的竞争都是严酷的。
但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其关键在于管理的水平和人才的培养。
东运集团一开始就实施新的管理模式:规范到岗、责任到人;实行连带责任,员工出错,领导受罚。这—连串措施推出后,就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员工操作规范化了,效率提高了,消耗和浪费降低了。公司严格、规范、有序的管理模式受到众多行家的一致好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