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氏三兄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助其成行也。    
     甥叩    
        毛泽东是个讲究孝道的人,他爱他的母亲,而今母亲病倒了,作为儿子,却又要远她而去,他心里真是万分的惦念。“今特请人开来一方,如法诊治,谅可收功。”毛泽东虽在长沙,也到处求医问药,希望能减轻母亲的病苦。毛泽东还谈了下一步打算,“如尚不愈时,到秋收之后,拟由润连(泽民)护送来省。”    
        毛泽东将这信寄走不久,于8月15日与张昆弟、罗学瓒、罗章龙、李维汉等24名青年,离开湖南前往北京……    
        毛泽东是怀着浓浓思母情中回到了长沙市。由他亲自安排,吩咐二弟泽民将母亲4月6日从舅家接到长沙诊治。在长沙,母子相遇了,毛氏三兄弟也相遇了。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三兄弟在母亲床前,“亲侍汤药”,跑前跑后。    
        工夫不负有心人。在三兄弟百般的寻医问药,母亲的病终有好转。这时,毛泽东经周世钊的引荐,到修业小学担任了历史课教员。    
        不久,“五四”运动爆发。他一面约集在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开会,开展爱国运动;另一方面尽量抽出时间陪伴母亲,送汤送药,尽长子之责。毛泽东觉得母亲难得来长沙一次,又正值泽民、泽覃均在长沙(毛泽覃当时正在长沙修业小学读书),便一起在照相馆照了一张“合家欢”。母亲坐中间,毛泽东站左边,毛泽民、毛泽覃站右边。这是后来毛泽东最喜欢的那张照片。    
        当地有一种风俗,人在咽气时一定要在自己家里。由于当时医学不发达,毛泽东的母亲在省城医治,后来又反复,日益严重,为防意外,不久便由毛泽民护送回了韶山。    
        母亲文七妹回到韶山冲半个月的一天早上,当时正是民国八年8月20日的这一天。突然病情加重,她张着嘴,像是有很多话要说。    
        “母亲,你老还有什么话要对我们兄弟说吗?”毛泽民流着泪问。    
        母亲已经话不成句了,她断断续续地讲:“泽民……你……,你父亲兄弟四人,只有泽建一个女儿,你,你三兄弟都比她大,你们要把她当成亲妹妹看。我,我不行了,只希望你们好……”    
        毛泽民点点头,道:“母亲,你放心,我们一定把泽建当亲妹妹看。”    
        母亲疲劳地点点头,不一会便进入了昏迷。最后,这位操劳一生,俭省一世的贤良女人,躺在病榻上流着眼泪,拉着丈夫的手,望着守护在身旁的儿子毛泽民,一声轻似一声地呼喊着:“石三伢子”,声音如抽丝般地逐渐消逝在上屋场上空……她只在人世走过53个春秋。    
        毛泽东、毛泽覃兄弟俩日夜兼程,赶回了生于斯长于斯的上屋场。然而,他们兄弟两人再也见不到母亲那慈祥可亲的面容了,见到的只是她老人家长眠于其中的那副灵柩。临终没有见上母亲一面,给两兄弟留下终生遗憾。几天来,毛泽东一直守护在母亲灵柩的跟前,面对慈母英灵,思绪万千。在10月8日的那天晚上,毛泽东在黯淡的油灯光下,含泪痛作《祭母文》: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侧慈祥,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民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思,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均待报赉。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    
        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晕朝霭。    
        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念也言长,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并挥泪作灵联两幅:    
        其一曰: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其二曰:    
            春风南岸留晕远,秋雨韶山洒泪多。    
        祭母文高度赞扬了母亲那种心地善良、性情温和、勤劳俭朴、慷慨厚道的高尚品德。    
        1919年农历十二月初一,即文七妹过世后仅仅3个半月,毛泽东的父亲,50岁的毛顺生老人,悲痛过度,加上有病,又追妻驾鹤而去了。这也出乎三兄弟的意外。    
        他临终也未能合上双眼———他年岁不大,发家之梦才实现一半;两个儿子没有送终,只有二儿子泽民守在身旁。    
        应该说,毛顺生是一位悲剧性的人物,他一生备受艰辛,照料了妻子和3个儿子;但长子老是不合他的心意。晚年,他已感受到了苍凉,再加上妻子的去世给了他莫大的打击!    
        妻子灵柩尚在坪上,似乎在等着他。    
        毛泽东既未送终,又未奔丧,此时他正奔走于长沙、武汉和北京之间。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为找到革命的新途径,心系天下,家庭、亲情只能服从改造国家的需要。


第五章 舍家革命驱“张”运动

        毛泽东父母双方去世的时候,正是中国社会的转折点。为了推动这种转折,毛泽东继成立新民学会、组织赴法勤工俭学后,又在长沙领导了“五四学生运动”,当巴黎和会无视中国要求,反而把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权益全部交给日本时,消息传来,湖南人民也震惊了。湖南人民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立即发动了大规模的学生游行示威运动。    
        毛泽东主办的《湘江评论》震惊了长沙政府,只出到第5期就被查封了。毛泽东立刻又接手主编另一份报刊《新湖南》,这是一份地方学联的周刊,不久也被当局查禁。    
        这时湖南督军张敬尧对学生恼羞成怒。9月他召集学生代表训话,指责学生干预政治,特别是扰乱了政府的对日政策。他威胁说,你们要是不听,我就砍你们的头。面对他的威胁,一个女生吓得哭了起来,就在她身边的毛泽东要她不要理睬张的恫吓,只当狗吠。    
        驱逐万人痛恨的长沙督军的运动在12月2日达到紧要关头。这一天学联藐视张敬尧的命令,公开举行焚毁日货大会。学生们事先调查了破坏抵制日货的商店,清理出了大批日货布匹,运到中心广场焚毁。但张敬尧的弟弟带领大批武装军警冲击会场,袭击学生领袖。    
        当晚毛泽东召集新民学会全体会员和学联领导人开会,他说人民对张敬尧的愤怒已到极点。华中其他军阀也反张,张已成孤家寡人,现在是驱张的大好时机。张敬尧不倒,湖南人不安。    
        一场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就这样地开始了。    
        应该说这是毛泽东第一次独当一面地发动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