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碧血春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走前面,机枪手排第二,步枪手随后跟进。在接近日军阵地后,先投掷手榴弹,然后用轻武器压制日军的火力。万顺发率三排为二梯队随后跟进,要求特务连的官兵发起冲锋时,必须做到:狠、准、快。
    部署好后,黄庆祥和万顺发又到各排去检查准备情况,各方面都准备好后,黄庆祥就率领特务连的官兵来到师前线指挥所,听候刘副师长的命令。
    刘副师长在一团各方面都准备好后,下令突围行动开始。
    于是,二营、三营俏俏地撤离阵地,随特务连向东面集结。一但特务连打开突破口,断后的一营便控制突破口两冀的高地,掩护师、团二级指挥所、三营和二营迅速向金井突进。
    凌晨一时,黄庆祥率特务连隐蔽地接近日军封锁线,四个排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姿态,象猛虎一样扑向日军阵地。随着手榴弹的爆炸声音,守在阵地上的日军,遭受这突如其来的袭击,还未能反应过来时,黄庆祥就率特务连随着手榴弹爆炸的硝烟冲上日军阵地,那些未被手榴弹炸死的日本鬼子,又在机枪、冲锋枪的扫射下毙命。
    扼守在金井的A军第一师守卫部队,听见福临铺东面传来一阵阵紧急的枪炮声音,知道独立师的部队正向金井方向突围而来,便作紧密配合,派出部队前来接应。
    一时间,在福临铺和金井接合部的山谷里,杀声震天,火光四起。黄庆祥率特务连连续突破日军几道封锁阵地,在金井外围阵地同前来接应的第一师会合,刘副师长和李团长率后续部队随后赶到,然后合兵一处,利用日军尚未组织有效反击,趁夜色向日军后方转进,经双江、安定,在天明时顺利到达连云山区,同守卫在这里的第二十七集团军会合。
    孙师长率师部机关及直属队和第二团、第三团随A军大部南撤,连夜渡过捞刀河,安全抵达朗梨,在长沙外围组织防御阵地。
    战区长官部接到独立师送来的有关日军此次进攻长沙的兵力部署和各师团作战任务的情报,经过分析判断,认为日军目前进攻势头正强,我军不宜同日军在如此狭窄的正面拚消耗。鉴于日军兵力集中,不易分割,逐放弃在长沙城外同日军决战的计划。将从第六战区、第七战区增援的两个军的部队,迅速部署在长沙的外围。并将部署在湘西的战区战役预备队一个军,加强到长沙市区的外围防御作战,部署完毕后,战区长官部便从长沙撤往湘潭。
    军委会根据九战区截获的情报,为策应长沙方面作战,粉碎日军的作战企图,利用驻守宜昌的大部分日军被抽调去进攻长沙,宜昌兵力空虚之机,发起宜昌反攻作战。让日军顾此失彼,迫使进攻长沙的日军回兵宜昌,在运动战中消耗、疲惫日军。同时命令第三、第五战区向当面之日军出击,以解轻长沙方面的作战压力。
    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几中将指挥日军早渊支队、第三师团、第四师团、第六师团、第四十师团、荒木支队主力其它所属部队,连续突破九战区新墙河、汩罗江、三姐桥至金井三道防御阵地后,继续向中国军队扼守的长沙外围防线,以捞刀河为基础的第四道防御阵地冲来,同坚守在第四道防御阵地右冀的九战区D军,在春华山、夏家塘、伍家渡一线激战,左冀的九战区E军同日军在王家冲、杨公桥一带激战,将日军阻击在捞刀河两岸阵地前。
    激战至9月27日夜,为避免坚守在第四道防御阵地内的二个军遭受巨大损失,战区长官部决定放弃第四道防御阵地。命令坚守第四道防御阵地内的二个军撤出战斗,向洞阳、横江至浏阳河南岸转移,准备侧击日军。
    进攻长沙的日军五个师团,从9月18日开始发动进攻以来,在空军航空兵、炮兵和坦克的掩护下,连续突破我军四道防御阵地,攻到位于纵深的长沙城外,但并未能包围歼灭坚守在四道防御阵地的我军各部。在整个外围攻防作战中,坚守四道防御阵地的我军各部官兵给予日军以大量杀伤后,纷纷转移至外线继续侧击进攻的日军各部。为尔后的胜利奠定基础。
    9月28日,日军早渊支队突破长沙城防工事,冲进长沙市区,同坚守在市区的F军官兵展开巷战。随后日军第四师团也投入巷战,而日军第三师团则向株洲发起进攻,日军第六师团、第四十师团、荒木支队、江藤支队则同活动在日军进攻路线两侧的我军展开激战,掩护早渊支队、第四师团进攻长沙的战斗。至此,日军发起的第二次长沙会战达到战役进攻高潮。
    军委会鉴于长沙方面情况紧急,命令第六战区立即发起对宜昌日军的攻势作战。
    9月30日,第六战区发起宜昌攻势作战,包围了驻守宜昌的日军一个师团的兵力。
    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几唯恐宜昌有失,加上进攻长沙的各部官兵经过十几天的连续作战损失较大,后勤补给线被切断。各路中国军队正源源不断地从外围向长沙包抄过来,再不撤退,有被包围歼灭的危险。于是,立即命令进攻长沙的各路日军,火速向岳阳撤退,增援宜昌。
    同第一次长沙会战的结局一样,日军在向岳阳撤退的过程中,军委会和九战区命令各部官兵,对撤退的日军乘其疲惫,果敢地追击予以歼灭。
    各部官兵接到上述命令后,对撤退中的日军展开追击、截击和侧击,给予撤退中的日军大量杀伤。
    10月9日,日军在九战区各部的追击和打击下,狼狈地退回新墙河以北地区。至此,第二次长沙会战湘北战事结束。
    日军第十一军集中五个师团及二个独立混成旅团,总约二十万兵力,发起的第二次长沙会战,经过近一个月双方激烈的攻防作战后,又回到战前的位置,这对日军来讲是一个失败。
    中国军队自武汉会战后,经过三期整训,作战能力有了大幅提高。进攻长沙的日军,虽然在二十公里宽的狭窄正面上,集中了四十四个步兵大队及三百二十二门火炮和迫击炮,其在湘北正面集结的兵力同武汉会战南岸战场相同,但兵力的密度和火力的密度,远较武汉会战要强。采取的纵深突破和闪电战术更猛烈,在十天以内连续突破我军四道防御阵地。我军各部采取逐次抵抗,迟滞消耗日军的战法,在给予日军一定的杀伤后,转移至外线作战。最后,利用日军疲惫后撤的机会,全力进行追击和截击作战,取得最后胜利。
    日军自1938年武汉会战后,发起的几次规模较大的战役,其作战时间大都在一个月以内,有的只有十几天,便匆忙结束战斗,这是因为日军的作战地域是在中国的腹地,加上日本国内的军工生产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有限所至。侵华日军由于兵力不足,战线过长,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在后勤保障线被我军切断的情报况下,很难进行持久作战。
    日军的野战部队进行作战时,其携带的弹药量一般是一个基数,最多不超过1。5个基数,几次战斗下来弹药的消耗就差不多了,此时要继续作战就完全依赖后勤保障。由于长江两岸都是山区,交通不便,日军所依赖的汽车运输,很难保障其战斗消耗,因此其持续作战能力就大打折扣。掌握日军上述作战特点后,军委会和各战区在制定作战计划和进行实战时,采取的战法就是逐次抵抗,迟滞消耗日军。最后,利用日军消耗过大,战斗力下降时,再聚而歼之。
    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官兵伤亡超过二万余人。
    会战结束后,长江两岸又暂时恢复平静。大后方人民和湖南人民再次走上街头,庆祝长沙会战我军又一次取得的胜利。
    第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中国方面取得第二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后,鉴于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德国军队横扫苏联西部,进展神速,很快就兵临莫斯科城下。日本同美国的外交谈判已经破裂,南进作战的企图越来越明显。军委会估计日军不甘心失败,可能会再次向长沙发起进攻。要求九战区立即调整战区兵力部署,构筑阵地,补充人员和枪支弹药,随时准备打击日军新一轮进攻。
    战区长官部根据军委会的指示,重新调整了战区兵力配备。薛司令官根据湘北的地形条件和这二次在湘北同日军作战的经验,总结了一套对付日军进攻的战役战术,称之为“天炉战”。
    这套战法就是利用湘北正面两侧幕阜山、连云山、九岭山区所形成的特殊地形,设置纵深伏击阵地。对进攻的日军采取诱敌深入;以尾击、伏击、侧击和夹击的战术,使这一地区成为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