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碧血春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庆祥只好向先生鞠躬致谢。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四川各派军阀为争地盘,先后进行过几次大的混战,导致百业萧条,民不聊生,而生活在贫困山区的老百姓更加悲惨。于是,有部分生活不下去的农民,便开始挺而走险,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
    小山村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的地方,方圆一百二十平方公里茂盛的竹林长海,自古以来就是绿林豪杰聚居的地方。这几年由于四川的各派军阀,忙于争夺对四川的控制权,长久不息的内战,使得政权失控,社会开始陷入混乱。
    黄姓家族为了自保,只得动员家族所有的男人行动起来,以锄头扁担作武器,来捍卫家族的利益。
    少年的黄庆祥同家族所有的男人一样,也要参加家族的保卫战。为使在战斗中不吃亏,每天都要跟随年轻力壮的叔叔和堂兄们,到私塾所在的关帝庙前练习武艺强身健体。哪时的农村,村民自卫用的武器依然是以传统的棍棒和锄头扁担。
    黄庆祥在离开私塾以后,跟随父母务农,同时也跟着家族的长辈们习武,在五谷杂粮的滋润下,逐渐长大成人。庆祥十五岁时,已经长到一米七的身高,是一个能独立下地干庄稼活的壮劳力了。为此黄青山又开始发愁,家里就这二亩地,加上租来的五亩水田,只需一个劳动力就够了,这多余的劳动力怎么办。想来想去,只有向赵掌柜再多租几亩水田来耕种。
    在地少田少的山区,哪有空闲的田地闲置在哪里等着出租,黄青山没有租到农田,便央求赵掌柜让庆祥到酒坊打工。赵掌柜的酒坊刚好新增设了一个酒窖,需要增加人手,便同意黄青山的要求,让庆祥到酒坊打杂工。条件是第一年只管饭,不开工钱。第二年开始每月五角钱的工钱,年末一次结清。这么么廉价的工钱,对于黄青山来说全不在乎,只要先解决一个人的口粮问题,到第二年还能拿到六块钱的工钱就可以了。
    黄青山带着满足回去了,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庆祥。刚好范素群的二姐范素芬带着儿子万顺发来走亲戚,庆祥的表哥万顺发听说表弟要到镇上的酒坊打工,也想跟表弟一块去,便央求姨丈再去找赵掌柜求情。
    这二姐家的情况,黄青山是了解的。
    万家三代单传,万顺发是独子,只比庆祥大一岁,但身体却没有庆祥长得高大结实,家里也只靠几亩薄田度日。二姐常来走亲戚,农忙的时候,黄青山也常让庆祥去二姨家帮忙下田做农活,二个表兄弟也合得来。这小镇虽说离村子不远,但孩子毕竟是离家了,要是有个兄弟在一起相互照应着也好。想到这里,黄青山便对姨侄子讲:“明天,我带着你和庆祥一起去找赵掌柜,请赵掌柜看在我多年租他家田的份上,收留你们俩个。”
    第二天一早,黄青山便带着庆祥和万顺发来到镇上赵掌柜的酒坊。
    赵掌柜一见黄青山带着二个还有些稚气的年轻小伙子拿着行李来到酒坊就明白了。对着二人啾了一会,便对他们说:“我这里反正都要用人,用谁都一样。只是你们二人要听话,干活勤快一点,不要偷懒,要听招呼,先到后堂帮着打杂吧。”
    见赵掌柜爽快地答应了,黄青山道过谢以后,就带着这对表兄弟来到后堂放下行李,对二人交代说:“这镇上不比在家里,要听赵掌柜招呼,跟着烤酒的师傅干活勤快一点。兄弟俩在外要相互照应着。”说完就回去了。
    赵掌柜有二个酒窖,雇用了十几个工人,请了一个烤酒的大师傅作技术指导,其余的工人都是跟着大师傅干活。
    黄庆祥和万顺发被安排到后堂打杂。
    黄庆祥每天的工作就是到小溪中担水。赵掌柜家的人多,全家有十几口人,是镇上最大的财主。家里一千多亩田地,还有二个酿酒的酒窖。请来做工的人也多,加起来有三十多口人,再加上酒窖用水,黄庆祥一天要担近四十担水,方能满足赵家生活和酒窖用水。
    万顺发力薄,被赵掌柜安排到厨房帮工,给厨房师傅打下手,同时负责喂猪圈里的十几头肥猪。
    黄庆祥体力好,按照父亲的吩咐干活不偷懒,四十担水半天就担完了。余下的时间帮着万顺发喂猪,到前堂帮赵掌柜接待前来购酒的客人,或者到酒窖帮助打杂。赵掌柜见黄庆祥和万顺发二人干活手脚麻利又勤快,人又本份,满心欢喜。
    赵掌柜的酒坊,是本镇唯一的一家酒坊,主要生产浓香型杂粮白酒。销售对象是本镇四乡八村的居民和县城的居民。有时也用酒坛装好,雇船销往外地。酿酒的原料主要是本镇出产的高梁、玉米、红苕、荞麦和部分稻谷。
    在四川的南部,由于盛产五谷杂粮,加上气候温和湿润,以及水质的原因,利于粮食发酵,酿酒业很发达,有几千年的酿酒历史。
    黄庆祥来酒坊一个月后,天天跟着工友和大师傅干活,开始了解和熟悉酿酒的工艺了。
    酿酒的工艺主要有拌料、蒸煮、发酵、再蒸煮及窖藏几个阶段。
    酒质的好坏及出酒率的高低,主要在于水质和蒸煮、发酵时的气候。能否把握好火候,大师傅的经验是最重要的。
    黄庆祥初来乍到,一边担水,一边跟着烤酒的师傅和工友学酿酒。酿酒的工艺,主要是先将酿酒的原料先搅拌均匀,放入烤酒的地窖之中堆好,然后加水、加温,让酒料充分吸收水分。待酒料充分吸收水分以后,就用猛火将酒料蒸熟。酒料蒸熟后再出窖冷却,然后往蒸熟的酒料中加酒曲。加完酒曲后,将酒料再放回地窖中打堆,待酒料发酵后,用猛火再蒸煮。烤酒时还要不停地往酒窖里加水,闻到酒香后,就可以出酒了。第一次出的酒,叫做头曲酒;然后再加水继续烤酒,待酒出完以后,再将酒糟从酒窖中清除出来。出酒后,用瓷坛将新酒装好窖藏。
    酒糟是喂猪的好饲料,赵掌柜家每年都要用酒糟养十几头肥猪来卖。
    黄庆祥和万顺发来酒坊打杂工,干得正起劲时候,小镇突然传来许多消息,说在江西的朱毛红军从邻近的贵州打过来了,已经到了邻县的古蔺,离小镇只有几天的路程。这消息让小镇的老百姓发慌,也使赵掌柜发慌,忙将家中值钱的东西收拾好,安排二个年龄大一点的工友看守酒窖,然后带着一家大小往宜宾去了。
    酒坊关门了,黄庆祥和万顺发只得拿着行李回家。
    红军究竟是什么人,小镇老百姓传说很多。有的说:是共产党领导的,专门跟有钱人过不去的穷人队伍。也有人说:红军来了要共产共妻,把有钱人的房子和钱财都分给穷人。
    黄庆祥从内心觉得好奇,天下还真有这样劫富济贫的队伍,要真能将有钱人的房子和田地分给穷人,那自己家不就多了几亩地吗?
    此时的黄庆祥,从心里盼望着红军早点打过来,好分有钱人的房子和田地,使自己家的日子好过一点。
    不知什么原因,红军一直没有打过来,反而是来了一队队穿着黄衣服的军队。私塾邓先生讲:“这是省主席刘湘的部队。”
    这些兵来了后,到处要粮食,要钱和拉各家的肥猪去杀来吃。弄得小镇和周围四乡八村的老百姓敢怒不敢言。折腾了二、三个月后,听说红军向西走了,这些兵也开走,没多久赵掌柜回来了,让人来通知黄庆祥和万顺发回去上工,事情才算过去。
    黄庆祥和万顺发在酒坊中一晃就干了二年。
    1937年的春节到了,赵掌柜给所有的工友发了工钱。黄庆祥和万顺发在赵掌柜处领到二年的工钱很高兴。赵掌柜对二人讲:“这二年,你俩个活干得不错。我把第一年的工钱也给你们补上,今后好好干。”
    二人向赵掌柜道谢。
    万顺发用工钱向柜上买了二十斤酒,高高兴兴地回家准备过节去了。临行前给黄庆祥打招呼,初八到其家里帮忙迎娶媳妇。
    今年春节是万顺发娶媳妇的大好日子。由于万顺发是独子,其父母很早就给他订了亲,媳妇是邻村李家的姑娘,叫李二梅。年龄同黄庆祥一般大。
    初八哪天,万顺发家喜气洋洋,黄青山夫妇带着黄庆祥兄妹三人,参加了万顺发的婚礼。四邻八舍的乡亲和亲朋好友也都来喝喜酒,闹洞房,很是热闹。
    参加完万顺发的婚礼后,黄青山夫妇对庆祥讲:“好好在酒坊打工,多挣一点钱。等钱攒足了,也给你娶媳妇。”
    黄庆祥明白,家里就二亩地。要是没有钱,哪能娶得上媳妇。只有在酒坊打工,多挣工钱了。
    清明节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