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碧血春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桥和咸宁城为一路,企图截断武昌守军的退路,将武昌守军包围在咸宁以北三角地带而歼灭之;另一路以第二十七师团向慈口、通山一线攻击前进,夺取崇阳和蒲圻。形成二道包围圈将防守在慈口、泉塘王村、金牛铺一线的中国守军六个军分割包围歼灭,以报万家岭之仇。
    中国军队在保卫武汉的作战中,虽然取得万家岭聚歼日军二个师团三万余人的胜利,但敌强我弱的局面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最高统帅部鉴于日军兵力集中,不易分割歼灭。中国军队经过四个多月的战斗,予以日军重大打击,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武汉保卫战的战略目的基本达到。为长期抗战打算,避免持久消耗对我军不利,最高统帅部在10月16日决定,会战至10月25日我军主动放弃武汉。
    战区长官部在接到最高统帅部主动放弃武汉的命令后,为了各部队有计划地撤退,避免出现溃退的局面,让日军有隙可乘,决定由长官部孙副参谋长率领长官部部分直属单位先行在金牛铺设立前线指挥部,统一指挥和协调长江南岸武汉外围作战的各部按预定计划向鄂西、湘北撤退。
    10月18日,孙副参谋长率领战区长官部参谋处赵处长和部分直属单位,包括宪兵团、教导队和武汉市各区的部分警察,组成南下支队,先行来到金牛铺镇设立前线指挥部。
    金牛铺镇位于武昌以南,咸宁以北;该镇所处的地形,东南方向是绵绵起伏的丘陵,有一座海拔高度为739。8米的制高点,高地由北向南,由十几个山头,组成一道屏障,横挡在金牛铺镇的东南面,当地人称之为龙角山。该山脉至北向南一直延伸至东北方向,湖北有名的梁子湖边。从东南方向进入金牛铺镇,只有龙角山高地下的一条普通道路;西面则是粤汉铁路的枢纽贺胜桥。
    按计划从前线撤退到湖南的部队,经金牛铺至贺胜桥乘粤汉铁路的火车撤往湖南。
    孙副参谋长率队来到金牛铺镇后,立即安排指挥部的运作,命令通讯分队架设电台同战区长官部及各守卫部队取得联系。安排宪兵团负责维护各部队撤退的纪律和秩序,警察部队维护金牛铺镇的治安;在指挥部完全开始履行职能后,孙副参谋长率领赵处长、刘团长、唐副官等一干随从人员到镇周围观察地形。鉴于目前整个会战已结近尾声,驻守在辛潭铺—三溪口—大冶一线的守军,是先期从前线撤退的部队,经过四个多月的战斗,部队消耗太大已非常疲惫。虽是三个军的番号,实力却不及三个师。原计划是从前线撤退经金牛铺至贺胜桥乘铁路直接向湖南转移,由于战场兵力不足,便安排在此休整并担负一般警戒任务,组成辛潭铺—三溪口—大冶防线,掩护后续部队逐次撤退至安全位置。
    本来一个军的防御正面按当时的作战要求是三十五公里至四十五公里,但守军虽是三个军的建制,其实力不及三个师。每个军的防御正面只能按十五公里,纵深二十公里配置,远不能按一个军正常使用。于是孙副参谋长让刘团长率领的教导队占领金牛铺镇的东南方向的制高点龙角山高地,构筑野战防御工事,以防万一。
    一切就绪后,各部队在前线指挥部的指挥下,开始有序的撤退。
    10月21日,从按计划从前线撤退下来的H军和B军分别到达大畈和泉塘王村,指挥部安排上述二个军就地宿营,在此休整。待火车运输计划确定后,从贺胜桥乘火车撤往湖南。
    此时,从排市出发的日军先头部队已经进至咸宁地区同守卫在辛潭铺—三溪口—大冶一线的中国军队交火,战斗异常激烈。
    日军为迅速突破中国军队防线,截断江南战区部队的退路,利用刮西南风的机会,竟不顾国际公约,向守卫在三溪口阵地的中国守军发射毒气弹,造成守军人员重大伤亡。并在其空军的配合下,突破三溪口防线,守军 X军全线动摇。
    日军从辛潭铺—三溪口—大冶防线的中间突破后,便向金牛铺镇扑来,直接进攻金牛铺镇,江南战区部队的退路有被截断的危险。
    此时,武昌城内尚有最高统帅部、战区长官部的部分机构及大量的军需物资,未能按计划撤退和转移,也无预备部队可以抽调支援。
    战场形势急转直下万分紧急,孙副参谋长深知金牛铺镇是最后阻击日军的阵地,如果日军再突破金牛铺,那么整个防线就要崩溃,武汉会战在最后一刻就会功败垂成。可眼下从哪里抽调部队来堵这个口子?而且远水解不了近渴。目前掌握的部队除21日到达的H军和B军,指挥部掌握的宪兵团、教导队和先期从武汉各区撤退出来的警察部队,只有三千兵力。H军和B军的兵力在战场上损耗太大,每个军能战斗的兵力也只在三千左右。全部加起来不足一万兵力,其中宪兵团和警察部队维持社会治安还可以,真正打仗就不行了。此时的孙副参谋长,才感觉到现在的处境有点像《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唱空城计。可日军不是司马懿,摆迷魂阵是对付不了日军的,只有真枪实弹,利用有利地形和这一万兵力,同日军好好地打一仗,争取三至五天时间,掩护各部队和军需物资转移。
    于是,孙将军电令驻守在大畈、泉塘王村的H军和B军所属部队就地构筑野战工事阻击日军的进攻。并将宪兵团、教导队和先期从武汉各区撤退出来的警察部队,共约三千兵力组织起来,由指挥部直接指挥。构筑以金牛铺镇为核心,以龙角山高地为依托的野战弧形防御工事。会同驻守在泉塘王村、大畈一线的守军H军和B军二个军形成一道新的防线,阻击日军的进攻。
    孙将军要求各部队无论如何要坚守至10月25日,确保最高统帅部及战区长官部按计划撤退,军需物资顺利转移。
    离10月25日最后撤退期限还有四天时间。
    刘团长建议将前期从武昌转移出来的部分新式武器弹药,装备给各部队,以加强各部队的战斗力和火力。特别是在日军进攻的必经之路上,埋设地雷以迟滞消耗日军,争取时间,完成阻击任务。
    防御阵地的重点是龙角山高地。一旦日军占领龙角山高地,整个金牛铺镇和粤汉铁路,便在日军火力的控制之下。
    鉴于宪兵团和武汉的警察部队是非作战单位,配备的武器是轻武器,战斗力较弱。只有教导队刘团长带领的八百多川军官兵,尚有作战经验和战斗力。孙将军为发挥川军官兵有作战经验的特点,便将这三千兵力混合编队。宪兵、警察、川军官兵相互搭配,混编为作战部队。
    由教导队刘团长率一千兵力,负责守卫金牛铺镇郊外龙角山高地为核心的野战阵地;
    宪兵团王团长率一千兵力,负责守卫金牛铺镇,并作为机动部队,随时支援各阵地作战;
    武汉警察局周副局长率一千兵力,负责军需物资转移、居民疏散、引导从龙角山防线溃散的守军 X军的部队;
    各部队受领任务后,立即行动起来,构筑野战防御工事,在阵地前埋设地雷,破坏道路,挖防坦克壕。
    唐朝经请示孙副参谋长,让黄庆祥带二个警卫员去军械仓库,领六支德式冲锋枪配备给警卫班,这样黄庆祥和警卫班的六个兵,每人除有一只驳克枪外,增添了一只冲锋枪。
    黄庆祥领到的这六支冲锋枪,是国民政府向德国购买的MP28型冲锋枪;该枪枪长82厘米,空枪重4公斤,使用9*19毫米鲁格手枪弹,有20、30、50发三种弹匣,枪口初速为380米/秒,有效射程为150米;是近距离杀伤威力大,火力猛的半自动轻武器。该枪是在德国MP18型冲锋枪基础上改进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陆军部队使用最广泛的武器装备。
    一切部署妥当后,孙副参谋长估算日军的行军速度,最迟在10月23日就可能到达川军官兵扼守的龙角山高地的前沿阵地。
    孙将军采取混合编队的目的,意图是尽量减少初战中,川军官兵的损失,若全部用教导队的八百多川军官兵守卫以龙角山高地为主的核心阵地,抵挡日军的进攻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但这样一来,战斗中川军官兵的损失将非常大。金牛铺镇作为整个线防御的支撑点,以要有战斗力的部队担当,无奈现在能打仗的部队只有教导队这八百多川军官兵了,只有将他们混合编队使用,用有作战经验的川军官兵,带一带没有打过仗的宪兵团和警察部队,既可以减少川军官兵的损失,又可以让宪兵团和警察部队在实战中锻炼。
    但令将军担忧的是,刘团长率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