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煮官场之帝王心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刘长的造反活动还处于孵化期,汉文帝命令刘长来都城述职。说是命令,其实就是把刘长逮捕归案。

这次刘长再也见不到文帝大哥温柔可亲的脸了,他被关进了阴森的大牢。

在充足的证据面前,刘长这位牛气的爷不得不低头认罪,他知道自己栽在了汉文帝手里。也就是在这一刻,他彻底感受到了文帝大哥的可怕。

刘长谋反是举足轻重的大案,由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亲自裁决。张苍是铁面无私的爷,也是冷酷的政客,他清楚汉文帝最想要的裁决结果,那就是定刘长死罪。

看过张苍的裁决报告,汉文帝流着泪为刘长求情,希望最高法院能从轻处罚小弟弟。经过张苍等执法官员合议,又出台了新的裁决结果:赦免刘长的死罪,废掉刘长的王位,流放他去蜀地做老百姓。

汉文帝对这个裁决很满意。不过他追加了一条:由沿途各县依次监押刘长,最后把刘长传送到流放地。

这跟火炬传递差不多,到谁的地盘谁负责押送,供刘长吃喝拉撒。这位爷被关在囚车里,到哪儿都跟游街差不多,这是对刘长无极限的侮辱。

地方上的官老爷都是见风使舵的高手,没人敢好好伺候刘长,甚至对他相当冷落。原因就在于:他是被汉文帝打倒的敌人。

在富贵圈里长大的刘长从来没受过这样的折磨,像温室里的花儿一样弱不禁风,他刚烈的性格也使他无法承受这样的耻辱。

他蜷缩在囚车里慨叹:“我现在连汉文帝身边的狗都不如!”

这位倔强的爷开始绝食,要用死来捍卫尊严。

只有袁盎敢站出来为刘长说话,显然有点聪明过头。他对汉文帝说:“陛下一贯骄纵淮南王,当初没给淮南王配备严厉的老师,使他养成了蛮横的性格。现在突然这样折磨他,臣担心淮南王会病死。到那时陛下就会背负杀弟的恶名。”

汉文帝先是默然,随后苦笑着说:“朕只想让小弟受受苦,这对他有好处。”
其实汉文帝的内心对袁盎的话很不满,他厌恶袁盎在这件事上多嘴。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17 14:42:00 
 
作者:zhw000163 回复日期:2011…03…17 13:56:50  

春秋先生:是否一直写到清朝。

还没具体打算,朋友们愿意看,春秋就多写点。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17 14:44:27 
 
这是政治争斗,不是小孩过家家。

袁盎的话无疑是在指责汉文帝曾经对刘长的过度放纵,才有了刘长今天的悲剧。并且什么事都怕说透,汉文帝折磨刘长是有用意的,袁盎偏偏把汉文帝用意的结果点了出来,这让汉文帝更难容忍。

换句话说,汉文帝就想用隐晦的手法要了刘长的命,袁盎却没看出领导的意图,还傻着脖子在旁边说三道四。估计他在自找倒霉。

做下属的该闭嘴的时候必须闭嘴,前提是必须读懂领导什么时候愿意听你说话。

果然不出袁盎所料,其实这也是汉文帝料定的事,刘长在流放蜀地的途中死了。

汉文帝的智商只能比袁盎高,不可能比他低,袁盎在汉文帝面前卖弄智商绝对是个错误。

汉文帝在高智商的同时还会装傻,在这方面袁盎就差多了。就凭这一项,袁盎绝对会栽跟斗。

听到刘长的死讯,汉文帝流着泪对袁盎说:“朕没听你的忠告,果然害死了刘长!你说该怎么办呢?”

汉文帝是在探听袁盎的口风,他想听听袁盎还能说出什么话来。

袁盎回答:“杀掉丞相、御史大夫,用这个办法堵住天下人的嘴。”

汉文帝听完袁盎的话差点气炸了肺,这种杀替罪羊的老套路非但堵不住天下人的嘴,还会使自己背负更大的罪名。再说,丞相、御史大夫是替自己做事的人,动不动就杀做事的臣子,谁还愿意为自己做事。

汉文帝听出了袁盎话里的险恶图谋,他在借机打击政敌,为自己的升迁扫清障碍。袁大人建议自己杀丞相的企图,是他想做丞相。

这些年袁盎没少诋毁人,并且让汉文帝充当坏人。

汉文帝终于看透了袁盎,此人的忠心多一半是出于个人目的。汉文帝有了屁掉袁盎的想法。

为了先摆平刘长之死带来的负面影响,汉文帝命令丞相张苍核查负责接待和押送刘长的各县官员,有对刘长照顾不周全的全部斩首。

不管怎样,汉文帝算是把小弟死的责任推给了干具体工作的下属。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18 09:43:11 
 
者:call_me133 回复日期:2011…03…17 15:08:30  

华夏民族就是个玩阴谋的民族,民族里的所有人活的都很累。但是无论如何阴谋推动不了社会进步,科技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动力。

这个春秋不否认,考虑问题最好厉害兼顾。不能只看到科技好的一面,也不能只看到阴谋可憎的一面。
阴谋用在正道上即智慧。
科技用在正道有时也是灾难。环境恶化,病菌抗药性强大,原油泄漏,核爆炸,等等等等,都是科学技术带来的,我的意思不是反科学技术,而是它的负面作用,估计将来毁灭人类的就是科学技术。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18 09:48:58 
 
对于刘兴居、刘长的先后反叛,汉文帝做了深入的思考,那就是用什么手段来制约现存的各路王爷。把各路王爷赶尽杀绝是不可能的事,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增强自己的力量。

因此,他开始安排自己的儿子去重要区域做王。

汉文帝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刘启是太子,小儿子刘胜已经夭折。二儿子刘武、三儿子刘参挤在代地做王。

淮南王的死为汉文帝提供了拓展的空间,他调刘武去梁地做王,并兼并了原属淮南王刘长的地盘。还把梁地周边的郡县划给了梁王刘武,使刘武的领土分别和东南的吴国、东面的楚国、东北的齐国接壤。这样就有效的制约了这三个诸侯国。

梁地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可以说是汉朝的中心区域,有制约四方的绝对优势。

随后,汉文帝又极力扩张代王刘参的领土范围,使刘参拥有更强的力量来制约东面的赵国、东北的燕国、以及北方的匈奴人。

这是汉文帝对四周的对手打出的第一张牌,这张牌比较温和。

料理完国家这个大圈子,汉文帝开始料理朝廷这个小圈子。

他酝酿着把袁盎这位聪明过头的爷屁出权力中心,他再也不想听袁盎唠叨了。
袁盎不知道自己即将倒霉,相反他还在想办法巩固自己的权势。

袁盎和一个走红的太监矛盾很深,这个太监名叫赵谈。

赵谈博得汉文帝宠幸的手段很另类,他擅长观望星气,也就是早期的风水先生,也可以说是粗俗的天象学者。他能通过星、云、气、光的特殊变化预测未来,预测自然灾害。

袁盎和赵谈同是汉文帝身边的宠臣,赵谈作为太监陪伴汉文帝的时间要比袁盎多,同汉文帝的关系也比袁盎近乎。

两人都是宠臣,所以属于同类。既然是同类肯定要相互争风吃醋,彼此诋毁对方。这叫竞争,也叫同类相残。

为了争得更多的宠幸,赵谈经常在汉文帝面前说袁盎的坏话,这大概也是向汉文帝尽忠吧。

第34页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18 14:44:52 
 
作者:taishangcheng 回复日期:2011…03…18 11:37:16  

你的更新速度太慢了、写的不错值得期待、
我是先看完你写的、然后听说、明朝那些事写的也不错就去看了、给我的感觉是你写的绝对更胜一筹、在读你的文章时、有时感觉跌宕起伏有时细心品味有时深深熟虑、看明朝时就像吃快餐、简直就是一个流水文章、但绝不错很有新意、只是意境低了点、我把你们两个的文章分析了一下、他是第一个以这种形式写的、第一个吃螃蟹的永远都是最鲜的、这是所有人都无法改变的事实、永远是这行的祖师爷、这是无法超越最大的优势、也许是唯一的优势、就好比秦始皇第一个称帝、但也有后来者称帝、丰功伟绩不比他差、在人类历史长河里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谁也抹不掉、个个光芒万丈、又好比咏春是在李小龙手里发扬光大、被世人所熟悉、如果没有李小龙我绝对相信他师傅不会有这么多人记的住、如果没有师傅那也不行、所以为自己奋斗、相辅相成、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和动力、真希望在出现类似你们这些文章、希望中华的各行各业都是如此、真想看到百家争鸣、人才济济的中华大地
我不是拍你马屁、也没有贬低别人、就心中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