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煮官场之帝王心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骨子里都想听好话,没人愿意听反对自己的话。汉文帝在这方面确实伟大,堂堂的皇帝,要随时忍受下属在自己面前说三道四,而且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指责,这需要超强的耐力。

他的诏令一颁布,立刻有人举荐河南郡守吴公,此人在官员的政绩考核中名列天下第一。

汉文帝调吴公进入中央,任命吴公为最高法院院长。

吴公又在汉文帝面前举荐洛阳少年贾谊,说贾谊如何如何有才!

汉文帝立刻把贾谊调到中央秘书处任博士。

博士这个职业类似现在的秘书,主要工作就是给领导们写材料。

贾谊很年轻,也就二十出头。此人相当有才,在当时的名气很响。

一个二十几岁的人在中央里混,面对的都是老奸巨猾的政客,这对他而言未必是件好事。并且贾谊是坐直升飞机上来的后生晚辈,必然会遭到当权派的嫉妒!

如果他老老实实的做博士,在这个岗位上安心修炼,前途将是大大的。可是这位根基浅薄的爷偏偏嗜好激进,幻想一步登天,幻想立竿见影的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负,这就加速了他栽跟头的进程。

贾谊满腹经纶,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博学!当时有厚度的书,比如诗经、尚书、诸子百家著作,他全部研究透了。

贾谊的文章写得相当好。这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名传千古的文章就是《过秦论》,他是当时顶尖的政论家,也就是通过写文章评论时政。

贾谊善于言辞,吹起牛来滔滔不绝,这是典型的张扬。

他鹤立鸡群的才干已经遭人嫉妒了,再加上张扬的文笔与张扬的言辞,这绝对会招来更多人对他的嫉妒。这就是锋芒毕露的危害。

和他为伍的都是走一步掉一块的老博士,他们已经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多年,非常了解官场的险恶。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01 10:47:57 
 
作者:习美文化 回复日期:2011…03…01 10:22:38  

出书了吗?

没有,五月份之前吧
第29页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01 15:25:55 
 
作者:妻管严楠楠 回复日期:2011…03…01 12:36:20  

你的书大概多少银子啊


还没定价呢。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01 15:28:09 
 
贾谊不一样,他刚出娘胎不久就被周围的人赞许,刚出道就得到了吴公的赏识,随后一步登上了苍穹。他不是在激烈的政治博弈中爬出来的人,不懂政治争斗的规则,在这方面极度的稚嫩。

一个文化人突然从政,往往会在征途上夭折,估计贾谊也不例外。

他在秘书处很快展露了头角,每当朝廷各部门要秘书处写诏令(材料)时,贾谊会第一个完成,并且所写的内容非常符合领导的心思。

那帮行动迟缓的老博士开始集体热捧贾谊,有材料下来就推到贾谊身上。所以贾谊很快成了汉文帝眼里的红人。

到了年底,贾谊被汉文帝提拔为太中大夫(皇帝智囊团里的高级官员),升官的速度比坐火箭还快。在一般的情况下,官吏要一级一级的往上爬,每爬上一个级别,都要苦斗若干年。贾谊没经历这种磨练的过程,所以他的神经不够强韧。

对于二十几岁的人而言,能坐上中央委员级别的位子应该知足了!至少应该在这个位子上喘十几年的气,歇歇脚,稳一稳。

文化人的特点就是理想远大欲望强烈,很难做到知足。

贾谊被升官冲昏了头脑,他给汉文帝呈上了人生当中的第一道折子,也就是奏章。

他建议汉文帝变更历法(日历)、更换官服的颜色、更改各级官员的官名、完善朝廷的礼仪制度。

汉文帝感觉贾谊的改革措施有点冒进,老爸和老臣们制定的这些制度,不能说改就改!这么作老臣们会有意见,这等于否了老臣们从前的工作成果。
所以汉文帝没采纳贾谊的第一道奏章。

不管贾谊的建议是否合理,就这道奏章的影响而言,贾谊肯定得罪了朝里的当权派。你贾谊只是个小小的中央委员,不该你干的工作就别说三道四,比手画脚!想夺权就明说!这是当权派对贾谊的看法。

有句俗语叫“是锥子总会露出来”,我看是锥子也会扎人,贾谊这支锥子就在扎人。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02 10:07:57 
 

幸亏当时的老大是陈平,他做事一向深藏不露,没给贾谊用损招。要换了别人,贾谊一准儿会翻船。

除此之外,贾谊还建议汉文帝变更法律制度中的某些条款;建议列侯们不要住在都城,应该回自己的地盘去安抚百姓。

列侯是一群什么人?这帮爷除了皇亲国戚,就是刘邦时代的功臣。他们大多在中央里兼职,属于绝对的强势群体。

汉文帝在这方面采纳了贾谊的建议,下令列侯们回自己的封地去主持工作。

贾谊的建议不错,目的是为了肃清中央里的权贵群体,让真正有才干的人得以施展抱负。不过他却把权贵群体得罪苦了,这等于罢了权贵们的官。

具备超级才华的贾谊,一出道就得罪了一大批人。

搞政治是拉拢人的差事,即便打击人,也要打击极少数人,否则将被大多数人打倒。

贾谊一门心思施展理想抱负,却没看到理想抱负后面的杀伤力。

正当贾谊在汉文帝眼里红得发紫时,当权派的老大陈平病死了。他把打击贾谊的任务留给了继任者。

陈平离世,究竟由谁来当丞相呢?这让汉文帝费了半天脑筋。

他想让政治新手当宰相,比如袁盎、贾谊之流,但这帮人毕竟根基太浅,而且他们的激进程度让汉文帝都感觉不踏实,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啊!

老臣们虽然保守,却是追随老爸打天下的好汉,没有这帮人自己也做不上皇帝!这帮人对刘家有大恩。

特别是被自己按下去的周勃,此人虽然强硬专权,却是对刘氏江山尽忠的人,他的忠心已经得到了实践的检验。

通过一番斟酌,汉文帝决定重新启用周勃,让他再次出任宰相。也许经过这次教训,周勃会改掉专横跋扈的臭毛病。

就这样,周勃第二次登上了相位。

汉文帝最优秀的品质就是喜欢纳谏,也就是听取别人的批评指正,所以下属们敢在他面前说三道四。

这叫“楚王好细腰,国人多饿死!”的规则,领导喜好什么,下属就会卖力干什么。说拍马屁也好,说迎合领导的心思也罢,总之汉文帝喜欢纳谏,必然会涌现出一批谏臣。

汉文帝每天早晨上朝,都会有许多朝廷里的小职员拥挤在道路两侧,争着向汉文帝上奏章。激烈竞争的程度甚至能把朝服挤烂。

这帮人到底想干什么,真是为皇帝排忧解难吗?表面上是。实质上都是在取悦领导,想靠进谏获得升迁。他们拥挤的场面,活脱脱表现出了官场竞争的激
烈。

表面上一团和气,风平浪静;暗地里互相排挤,都有掐死对手的心。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03 09:05:41 
 
汉文帝知道这帮谏臣都是官迷。看来做官也不容易呀!总想把官做大,总想把别人挤下去,甚至某一天会阴谋把我挤下去!这是汉文帝发出的感叹。

不过奏章该收了还要收,对治国有用的奏章可以留下来参考;对治国没用的奏章当垃圾扔掉就是了。他们想升官是他们的事,我把国家治好是我的事,这是汉文帝对待进谏的原则。

想靠进谏获得升迁的都是新生力量,政治元老们把持着朝里的重要岗位,他们没有进谏的动力,只是明哲保身而已。

特别是周勃,已经在官场栽过一回跟头了,他不想再摔第二次。

后生晚辈的卖力钻营,对老臣圈子绝对是不小的冲击,周勃看在眼里气在心里。

在汉文帝眼中最得宠的后生晚辈有两个人,一个是袁盎,另一个是贾谊。

两位宠儿拍马屁的手段不是太一样。袁盎靠的是尽忠,贾谊靠的是治国大道。
我们先看看袁盎取宠的套路,其实此人在汉文帝面前早就得宠了。

袁盎是汉文帝身边的从官,能经常陪伴汉文帝,这是他的优势。偏偏袁盎又是个机灵鬼,换句话说就是马屁精,他能时时处处为汉文帝着想。

一次,汉文帝出游,打道回府时要下一个大高坡。汉文帝打算驾车冲下高坡,想感受一下冲刺的快感。护卫在车边的袁盎紧紧勒住了马的缰绳。汉文帝笑道:“爱卿胆怯了吗?”

袁盎严肃的说:“臣考虑的是陛下的安全,万一马车翻到山沟里去,大汉江山就会动摇。”

汉文帝默然无语,一方面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