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煮官场之帝王心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骄纵是被办的前奏。

梁王刘武表现出了想接汉景帝班的野心,在行为上也不检点,但是他对汉景帝绝对是一片忠心。所以汉景帝必须用好这个帮手,利用梁王的能量去对付各路王爷的能量。

汉景帝只抓住了梁王和老娘的心,却在肆意伤害各路王爷的心。他在协调人际关系上,跟老爸汉文帝确实不是一个档次。

汉文帝是既办了人,还要让人感激。汉景帝是嘴上嚷嚷着办人,然后等着别人来办他。

汉文帝用赐给吴王拐杖的方式稳住了吴王,假设他比吴王死的晚,这位爷绝对能默不作声的把吴国分解掉。就像当初把齐国分解成六个小国一样。吴王的子孙越多,吴国就会被拆解得越零散。就像黄鼠狼下耗子一样,一窝不如一窝。

可惜汉文帝死得早,而汉景帝偏要给各路王爷动一动手术,他没读懂老爸慢慢分解诸侯的模式。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4…22 09:24:17 
 
就乡镇公务员如何跃出鱼塘从鱼变成龙,不知闲侃春秋能否以历史的高度给我们指点一下?

首先你要顿悟现在是靠什么求发达的时代。其次做超人要有超人的洞察力与判断力,似乎还要有抗打击能力。过程必定起起伏伏,结果未必尽如人意。
春秋把陶朱公的话转赠兄弟吧: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弃,人弃我取。
 
作者:ddetpp 回复日期:2011…04…22 09:02:35  回复 

感觉到春秋的阅人历事功力极深
且从前面自述感觉人品也是上流
难得
21日到此一叹

绝对过讲了,我就是俗人一个!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4…22 09:29:31 
 
和小弟刘武巩固了兄弟情义之后,汉景帝便开始酝酿“削藩”的具体办法了。

汉景帝的枪晁错立刻迎合领导的口味上了一篇“削藩策”,这是对各路王爷宣战的檄文。

晁错在“削藩策”里重点指出了吴王的罪恶:一点是装病不朝见皇帝;另一点是骄纵不法。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削地,吴王会立刻造反,这样引发的灾祸小;姑息纵容,吴王会推迟造反的时间,但是早晚会反。

晁错的“削藩策”正式把汉景帝和吴王刘濞放到了角斗场里,吴王的身后还跟着楚王、齐地六王、赵王等帮手,汉景帝身边只有一个帮手,就是梁王刘武。刘家的这帮兄弟终于要大打出手了。

打架的根本原因就是争祖宗留下的财产,当初刘邦把天下这块蛋糕分了份,现在汉景帝想把别人那份蛋糕抢回来。

汉景帝集合官员、宗室贵族讨论晁错的“削藩策”,面对这么大的事没人敢表态。如果主张“削藩”,会得罪各路王爷;如果反对削藩,会得罪皇上。这两头都得罪不起,所以保持沉默是上策。

不过众人心里都在骂一个人,此人就是晁错。众人集体认为晁错的精神肯定有问题。以吴王为首的各路王爷还没造反,晁错却在制造各路王爷造反的理论,这纯属没事找事。再说,各路王爷是刘邦爷爷分封的,管你晁错屁事,你晁错有资格在这件事情上说三道四吗。

可是因为晁错是汉景帝眼里的红人,所以没人敢跳出来猛抽晁错耳光。

讨论大会死一般的寂静,汉景帝也不说话。领导做事不能太绝,要给自己留有余地。反正“削藩策”是你晁错写的,削诸侯王的地也是你晁错正式提出来的。作为皇帝,我只是采纳了你的建议而已,万一将来场面无法收拾,你晁错就是替罪羊。

实质上,众人都在看晁错一个人独舞。

没人说话,那我就说吧!晁错站出来侃侃而谈,他要用削藩理论说服这帮官场老手。

望着晁错自鸣得意的样子,终于有人忍不住了,这人就是窦婴。

虽然窦婴自己屁了自己的官,但是他属于皇室贵族,有资格参加这次讨论大会。上次因为说实话得罪了窦太后,这次他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想说实话。

汉景帝原本就器重窦婴,自从他品出窦婴是个忠臣后,对窦婴就更加的器重了。只是这种器重没表现出来,甚至可以用冷淡来形容汉景帝对窦婴的态度。
汉景帝为什么不敢重用窦婴?这主要是因为来自窦太后的压力,老娘憎恨的人,就是汉景帝“憎恨”的人,这是当儿子的规矩。但是汉景帝肯定要重用窦婴,他在等恰当的时机。

窦婴站出来说道:“削藩会把天下削乱,到那时各路藩王会联合起来反对朝廷,陛下想过这个结果吗?晁错能用嘴挑起内战,但他用嘴平息不了内战,到那时受害的是陛下您啊!”

没等汉景帝说什么,晁错就对窦婴开了火,他说:“只要藩王的力量存在下去,天下早晚会乱。动乱发生的越晚,对朝廷的危害就越大!周朝就是典型的例子,周武王分封了许多藩王,到最后怎么样?就是因为没及时消弱藩王的力量,致使周朝被各路藩王给肢解了。春秋战国乱了好几百年,这个教训还不惨痛吗?”

窦婴笑道:“秦朝没分封藩王,不照样完蛋吗!而且完蛋的相当快!臣赞同削弱藩王的力量,但是臣反对晁错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这明摆着是在搞乱天下。”

汉景帝挥手制止了窦婴的发言,他心里最清楚,如今削不削藩已经由不得自己了。晁错削藩的建议吵得沸沸扬扬,自己即便不削藩,各路藩王也会反。特别是吴王刘濞,他在东南沿海不声不响的发展了四十多年,越是不声不响,爆发出的能量越是可怕。

晁错的“削藩策”已经让自己和各路藩王成为了仇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呀!这是汉景帝得出的结论。

满朝文武只有窦婴敢站出来反对削藩,其他人一致沉默,晁错的“削藩策”就这样通过了。

因为政见不同,窦婴和晁错的矛盾迅速激化,两人成了水火不容的敌人。晁错肯定拿窦婴不当个事,虽然窦婴是皇亲国戚,但也是官场上的落水狗。晁错认为窦婴已经没有翻身的可能了。

窦婴呢?他认为晁错就是小玩闹,比小猪的尾巴还嫩的货色。此人必然会在削藩的角斗中倒下去。

汉景帝明着宠晁错,让晁错权势熏天,实质上他在用晁错干“削藩”这项最费力不讨好的活。

汉景帝暗中器重窦婴,是因为窦婴对他一片忠心。在汉景帝心里,窦婴的分量绝对比晁错重。

第41页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4…25 09:38:36 
 
晁错这个人太沽名钓誉,他在借皇帝给他的权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其实汉景帝早琢磨透了晁错这个心理。
不过汉景帝绝对没琢磨透窦婴。
窦婴做过吴国的丞相,他了解吴王刘濞有野心,也清楚吴王刘濞和汉景帝的关系紧张。因此,他推测汉景帝和吴王刘濞早晚会大打出手。为了避祸,他假装有病辞掉了吴相的位子。
汉景帝继位后,启用窦婴出来做官。屁股还没坐热,又因为多嘴被迫罢了官。窦婴这位爷也算是宦海沉浮的英雄,他的政治权术比晁错深多了。
当朝廷讨论削藩时,窦婴预测一场政治风暴就要来了。要想避免被政治风暴吹死,就必须站好立场。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汉景帝和吴王刘濞这两位爷都不要得罪,更不能过分亲近谁。同时要给自己设计一条八面逢源的路子。
窦婴在讨论“削藩策”的朝会上公然反对削藩,就是他蓄谋已久的政治权术。这样做,一方面是为汉景帝的安危着想,汉景帝肯定领情;另一方面是卖给了各路藩王一个人情。
我窦婴是反对削藩的,所以你们各路藩王要感激我哟!这是窦婴向各路藩王传递过去的政治信息。
从这一点看,窦婴才是汉景帝圈子里的高人。只是现在唱戏的不是他,而是晁错。
“削藩策”通过之后,晁错便开始实施削藩工程,他似乎比皇帝还心急。
晁错找借口先后削去了赵国的常山郡;楚国的东海郡;胶西国的六个县。他的政策不是团结大多数,打击极少数;而是一出手就打击一大片。
晁错就跟疯狗一样,咬得汉朝上下鸡犬不宁。
晁错的老爸受不了舆论的压力来劝晁错,他说:“天下是老刘家的,不管藩王还是皇帝,都是从刘邦那儿分得的财产。现在皇帝想独吞财产,这是刘家兄弟的事,你这个外姓人跟着瞎搅和什么,你将让刘家骨肉相残,天下人都在骂你。你这样做到底是为什么呢?”
晁错说:“父亲说的很对!但是我不这样做,皇帝的江山就不巩固。”
晁错的老爸骂道:“你这个逆子!刘氏江山巩固了,我们晁家却要灭门了。你好自为之吧!”
晁错的性格倾向于书生,干工作总整鸵鸟式的动作,只顾脑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