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巴顿将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1944 年12 月的危机时期,蒙哥马利获得了阿登以北所有部队的指挥权。现在,他不仅力图保住这个指挥权,而且还希望出任艾森豪威尔手下所有地面部队的总指挥,由英国人来主宰占领德国的任务。他在英军总参谋长布鲁克元帅的支持下,赤膊上阵,不择手段地争权夺利。蒙哥马利一再强调:盟军没有足够的力量在两个战场上同时发动进攻,因此必须选定一个主攻战场,这就是他所在的北部战场。他进一步主张,只有主攻不需要的部队才能投入到其他行动中去。很明显,他的这一方案旨在一箭双雕:既可以争得地面部队的指挥权,又可以有效地阻止巴顿的第3 集团军实施重大军事行动。布莱德雷和巴顿都认为,蒙哥马利的这一要求不仅荒唐,而且简直是无理取闹。尤其是在当时,美军在西线战场已经有50 多个师在作战,而英军只有15 个师。他们一再告诫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的要求不仅在他们那里通不过,而且在罗斯福总统,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上,以及在美国人民面前都通不过。为了给艾森豪威尔施加压力,他们甚至以辞职相要挟。
艾森豪威尔左右为难。作为盟军总司令,他既要顾全大局,维护盟军内部的团结,又要坚持原则,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作战计划。思量再三,经过与马歇尔磋商,他又采取了妥协方案。他所草拟的“作战计划大纲”除了在作战指挥权方面没有满足蒙哥马利的要求之外,几乎全部采纳了他的主张,这个作战计划的基本点是。消灭莱茵河和摩泽尔河以西的敌军,以鲁尔北面为主攻点,强渡莱茵河。整个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向莱茵河进军,第二阶段是打到莱茵以及更远的地区去。蒙哥马利的进军路线是从鲁尔以北的下莱茵省进入德国北部平原。布莱德雷则向美因兹法兰克福地区做辅助性进攻,与苏军会师。德弗斯将军的第6 集团军群从南面助攻。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项掺杂了政治因素的作战方案只不过是纸上谈兵。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存在着许多考定的因素,要想对未来的战争进程做出确切的预测是不可能的。临战之前,艾森豪威尔又对方案做了调整:命令蒙哥马利的第21 集团军群(包括美国第9 集团军)集中力量发动攻势,夺取从奈梅亨到杜塞尔多夫的莱茵河西岸地区。在这一阶段,第1 集团军(已改归布莱德雷指挥)的任务是,占领鲁尔大坝,同时保护第9 集团军的南翼。当第9 集团军抵达莱茵河之后,第1 集团军立即向科隆进攻,占领该城后向南推进,切断莱茵河西岸敌人的退路。由于助攻部队不可能同时支援几个集团军的攻势,按照这个作战方案,巴顿及其第3 集团军又被迫处于停顿状态。巴顿对于让自己担当的角色感到痛心而气馁。从狭隘的爱国主义角度讲,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势必是把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荣桂冠戴到英国人的头上,而最有资格得到这项荣誉的应该是美军,因为他们在人力和物资上对战争的贡献是英国的3 倍,并承受了更大比例的牺牲。从军事的角度讲,北德平原并不是大规模坦克战的理想场所,相反,如果继续在中部和南部施加压力,以阻止德国人向北撤退,效果会更好。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巴顿认为,篆哥马利既不具备指挥连续进攻并取得最后胜利的能力,也不具备这一资格。同时他认为,单靠布莱德雷一个人也不行,只有巴顿与布莱德雷联手合作,才可以完成这一伟大的使命。
对于艾森豪威尔的这一决定,巴顿在私下里大肆抱怨,并暗下决心,要抗命不从。他对部下说:“让我们美军呆在这里袖手旁观,这是一种愚蠢而又不光彩的结束战争的办法。先生们,我们是决下会干愚蠢和下光彩的事情的。”幸好,他的顶头上司布莱德雷此时与巴顿处境相同,非常理解巴顿的心情,他允许巴顿在艾佛尔正面发动攻势,以阻止敌人向北撤退,去对付蒙哥马利,在此过程中,巴顿将可以突破摩泽尔河西岸锡格弗里德的防御,向基尔河推进。如果蒙哥马利觉察到这一行动并加以反对的话,就说这一作战是“进攻性防御行动”。
艾佛尔战役在2 月6 日打响了,进攻部队的进展十分顺利,第20 军肃清了萨尔河与摩泽尔河三角地带的敌人,第7 军逐渐逼近基尔河。至2 月12日,第8 军清除了莱茵河西岸的残敌,战役胜利结束。
这时,巴顿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特里尔城挡住了他的去路。特里尔是德军在该地区的军事要地,守军力量雄厚,地形复杂,易守难攻。要想攻克特里尔,巴顿面临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兵力不足,二是未得到上级的批准。但巴顿决定要攻克恃里尔,把它作为艾佛尔战役的一个额外收获。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他采取了他所称的“迂回战术”。
巴顿和他的参谋人员都认为,如果他能用一个装甲师与第94 师配合,就能在萨尔河和摩泽尔河之间的三角地带打开一个突破口。但巴顿暂时无法抽出一个装甲师,必须向友军借调一个。他 认为第10 装甲师是最合适的选择,因为这个师原先就是他手下的部队。为了要回这个师,2 月14 日,巴顿破例前往巴黎,进行了一次气派十足的“度假旅行”,在旅行过程中积极进行游说工作。他对史密斯将军为他安排的打猎活动尤感兴趣,因为艾森豪威尔的作战部长布尔和怀恃利两位将军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在狩猎过程中,他与史密斯等人打得火热,并慷慨解囊,请大家开怀畅饮。在似醉非醉之际,巴顿大讲第10 装甲师的长处和弱点,以及应该如何有效地使用这支部队。他的话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到了一致称赞,这正中巴顿下怀。巴顿一回到自己的司令部,就立即给最高司令部打电话,要求把第10 装甲师交给他指挥。布尔十分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说:“可以把这个师交给你,但你只能用它进行一次战斗,即消除三角地带的敌军。”
为了得到上级对攻克特里尔一事首肯,巴顿采取了见机行事,顺水推舟的策略。
在2 月21 日的西线战场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形势,蒙哥马利的主攻部队无所事事,只有巴顿的第3 集团军在浴血奋战:在第8 军前线,第90 师攻克了5 座城镇和几十个村庄;在第7 军前线,第80 师歼灭了奥尔河与盖伊河之间“西墙”防线的敌军,攻克3 座城镇;在第20 军前线,第10 师清除了5 个地区的守敌,推进到萨尔河—摩泽尔河三角地带的最后一个目标,而后向东北攻占萨尔堡,一直扫荡到萨尔河畔,攻占了几座城镇。
布莱德雷兴奋地注视着巴顿战车不可阻挡地前进。但就在这时,他接到最高司令部的一个新的作战计划。该计划规定:蒙哥马利率部在德军力量最强大的北部发起主攻,由第3 集团军向艾佛尔推进,穿过莱茵河在法尔茨地区发动攻击,与篆哥马利进行配合。布莱德雷对于让第3 集团军继续扮演配角而感到不快,但巴顿却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机遇,他对布莱德雷说:“根据我的理解,我有权把第3 集团军的进攻范围向东扩展,渡过基尔河,沿着萨尔河渡口以东的深谷向南推进。此外,如果装甲部队在摩托化步 兵的支援下有可能快速突进到莱茵河的话,我就有权抓住这个时机推进。”布莱德雷对巴顿的这一理解来了个顺水推舟,说,“当然,对于任何这种机会,你决不可放过。”这实际上是对巴顿的要求给予了同意。巴顿立刻开始行动起来。从22 日开始,巴顿部队发动了空前猛烈的攻势。在不到4 夭的时间里,他们肃清了萨尔河一摩泽尔河三角地带的敌军,攻克萨尔堡,在萨尔河对岸建立起一系列桥头阵地,待里尔已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这时,攻打特里尔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但根据最高司令部的指示,三角地带的敌人一旦肃清,第10 装甲师必须归还。但巴顿此时还想利用这支部队攻打特里尔,于是他决定进行一次争夺时间和空间的赛跑。他中断了与上级的所有通讯联系,命令部队快速奔袭,在两大之内拿厂特里尔。28 日,第10 装甲师以最快的速度向特里尔推进,它穿过危机四伏的雷区,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迅速前进。3 月1 日上午,部队攻入特里尔城郊,下午攻人城内。在当天夜里,全城的敌军就被肃清了。第二天拂晓,巴顿接到上司打来的急电,其主要内容有两个:第一,绕过特里尔,“因为攻克它需要4 个师的兵力”:第二,立即归还第10 装甲师。看罢电文,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