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巴顿将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三军待发,直指德寇心脏;扭转乾坤,巴顿再做先锋。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第二十三章 难产的计划
盟军勇士齐上阵,誓夺头功捣龙门;
主帅决断多犹疑,难为猛将小巴顿。
诺曼底战役结束后,下一步该怎么办?关于这一问题,盟军最高司令部早已着手进行酝酿了。随着盟军在西欧大陆的胜利进军,这一问题日益迫切地摆在盟军领导人面前。但这一计划的制订经历了颇多周折,并伴随着美英两国领导人之间的激烈争吵。
早在诺曼底登陆之前盟军最高司令部就预料到,德军在诺曼底失败后,必定会退到塞纳河另一侧组织防御。他们估计,盟军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进行修整,以补充兵员,弹药、汽油和装备,并建立从瑟堡和布列塔尼半岛上的各个港口到塞纳河畔的后勤补给线。而后渡过塞纳河,兵分两路向德国进军。一路由蒙哥马利率加拿大第1 集团军和英国第2 集团军经亚眠、列日向亚琛突击;另一路由布莱德雷率美国第1 集团军和第3 集团军经特鲁瓦,南锡向梅斯突击。盟军的主要进攻目标是:占领德国的钢铁基地——鲁尔工业区。
但是,由于战局的进展之快出乎任何人的意料,盟军领导人面临着许多新情况:首先,希特勒在诺曼底战役中败得很惨,德军仓皇逃过塞纳河,一片混乱。第二,德军用V 型导弹猛烈袭击英国,造成了巨大损失,情报部门预料,到9 月中旬,德军还将部署1000 多枚V 一2 导弹。据此,盟军领导人认为。在塞纳河畔与德军对峙的计划已经不合时宜了,尽管受到后勤供应的限制。盟军还是应该快速跨过塞纳河,义无返顾地穷追猛打。这一作战思想经艾森豪威尔与马歇尔商议后获得批准,并得到美英两国领导人的一致赞同,但在制定具体作战方案时,双方很快就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蒙哥马利主张渡过塞纳河后,采取“一路突击”战略,即由他统率4 个集团军,向东北方向一路出击,歼灭加莱地区的德国守军,在比利时建立庞大的机场网。夺取安特卫普和鹿特丹,摧毁德国的导弹发射场,占领鲁尔工业区,直捣柏林。蒙哥马利认为,只要把盟军全部地面部队调归他指挥,战争可望在10 月份结束。
布莱德雷对这一计划十分反感,认为这是战争史上最冒险的计划之一,其要害问题是蒙哥马利想全权指挥盟国的全部地面部队,架空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一贯的作风是稳扎稳打,力争万无一失。他认为,德军必将在“西墙”(即所谓“齐格菲防线”,是沿德国整个西部边境构筑的连环碉堡群)死守,这是一场艰难的硬仗。所以他主张采取“两路突击”的战略,即蒙哥马利率领两个集团军按原定路线从北翼进军,由美军向他提供部分地面部队和空中支援。布莱德雷率两个集团军从阿登山南麓进军,两军在“西墙”或莱茵河会合后,继续向德国腹地发起最后的总攻。
这两种截然对立的主张立刻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互不相让。在这场争论中,巴顿的处境十分微妙。从某种意义上讲,巴顿的主张与蒙哥马利有不谋而合之处,他一向对布莱德雷拖沓迟疑的作风不满,主张毫不停顿地渡过塞纳河,大刀阔斧地实行“一路突破”战略。但不同的是,蒙哥马利主张由他来指挥盟军所有的地面部队,而巴顿则从自己的实际地位出发,希望能从第1 集团军得到一个军的兵力支援,由第3 集团军在南翼实施主攻。但在后来讨论战役计划的过程中,巴顿实际上是站在布莱德雷一边的,其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根据以往的经验,巴顿原以为布莱德雷会按原计划在塞纳河边休整,不会同意他的连续进攻的主张,但实际上布莱德雷完全支持他的这一主张,这使他有些喜出望外。其次,布莱德雷一再告诉他,对两种计划的抉择实际上是“在两个国家之间进行选择,一个计划主要是由美国出力,另一个计划基本上是让英国来承担”。这使得巴顿没有理由,也没有余地支持蒙哥马利。为了迫使盟军统帅部同意布莱德雷的计划。巴顿甚至考虑要以辞职相要挟。
作为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的艾森豪威尔从实战和维护盟军团结的目的出发,对这两种主张做了调和。一方面,他充分肯定了“两路突进”方案的稳妥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又满足了蒙哥马利的部分要求:派美国第1 集团军和李奇微的第18 空降军支援他向东北突击,并在燃料待方面给以优先供应,巴顿的第3 集团军在南路进军的目的是对蒙哥马和的配合策应。虽然蒙哥马利、布莱德雷和巴顿都对这一折衷方案不满,但问题总算有了最终结论,盟军各部队立即开始行动,8 月25 日,即巴黎解放的那一天,布莱德雷在沙特尔向霍奇斯和巴顿下达作战任务:第1 集团军将在默伦和芒特两地越过塞纳河,向利尔前进。第3 集团军分为左右两路,于翌日从塞纳河边的桥头阵地出发,沿巴黎向东的两条公路干线继续追击,目标是梅斯一斯恃拉斯堡一线(巴顿称之为“南锡缺口”)。此时,巴顿的精锐部队中有3 个装甲师和4个机械化步兵师,巴顿充满自信,情绪十分高涨,虽然他的任务是策应配合蒙哥马利,但他确信:自己有机会在战役中起更大的作用。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坚信,如果我们现在狠狠地打击德军,战争可望在近期结束。”8 月26 日,第3 集团军从默伦和特鲁瓦开始行动了,巴顿又进入了紧张的战时状态。
26 日拂晓,巴顿驱车来到设在枫丹白露的第20 军司令部。随行的有一批通讯部门的摄影记者,他们的任务是要拍摄一部名为“同巴顿将军在一起的一天”的影片,他们奔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对此,巴顿感到十分好奇和有趣。随后,巴顿又前往驻在蒙特罗西南的第5 步兵师,向师长欧文将军祝贺他新近在塞纳河畔取得的成就,并向几十位战斗英雄授予“优异服务十字勋章”,表彰他们在8 月23 日同德军的激烈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巴顿本人非常重视荣誉,视它为生命,所以他非常重视向勇敢的军人授于勋章和荣誉,并大力宣传他们的英雄事迹,以此激发全体将士的荣誉感。在战役初期,这个师奉命搭乘坦克前进,他们曾大发怨言说,坐坦克既受颠簸又受拘束,一点都不舒服。当时巴顿曾告诉他们:不管乘坐坦克是否舒服,但每个士兵都可以前进25 英里,并能节省体力,而步行只能走15 英里,现在他们告诉巴顿,巴顿说的都是事实,正是由于乘坐坦克才使他们获得了荣誉。而后巴顿原路折回,在默伦渡过塞纳河。当时,第7 装甲师正在这一地区艰难地推进。将士们老远就认出了巴顿,许多人站上坦克向他欢呼致意。然而巴顿对此并不以为然,此时,他需要的是快速进军。在第7 装甲师指挥部中。他说了一些十分尖刻的话,表示对部队的表现和推进速度都不够满意,必须立即纠正。
巴顿很快就返回枫丹白露,换乘飞机视察了从桑斯到特鲁瓦的进军路线。第4 装甲师师长伍德向他报告说,该师的突击队在特鲁瓦遭到德军的顽强抵抗,炮火十分猛烈。但在美军一个中型坦克连的冲击下,德军防御很快就土崩瓦解了,接着,两个装甲步兵连一个有力的冲锋便占领了该地。尽管第3 集团军在第一天的进攻中大踏步前进,但巴顿仍不能满意,他甚至对敌人的抵抗不顽强而感到没劲,觉得这样的战斗缺少刺激,他要求部队还要加快推进的速度。
27 日,第12 军开始向沙隆进军,第20 军继续挺进兰斯。与此同时,空军的运输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现在,第3 集团军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汽油,运输部队只要稍一松劲,马上就会影响到巴顿部队的战斗。这种情况果然发生了。
28 日,巴顿部队在蒂那里堡和沙隆渡过马恩河,大踏步地进入一览无遗的平原地区。但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两个严重的问题,使他极力恼火。首先,由于蒙哥马利的部队要在图尔奈实施空降。这一行动占用了力巴顿运送物资的所有飞机,使第3 集团军的燃料和物资供应日益吃紧。第二,由于战线日益拉长,巴顿部队的右翼充分暴露,而原来确定保护右翼的法国第2 装甲师的官兵们,此时还在巴黎大街小巷的酒吧和妓院中寻欢作乐,迟迟不能归队。上午10 时30 分,布莱德雷赶到巴顿司令部,命令暂停进攻,但巴顿提出抗议,并大发雷霆。最后,布莱德雷勉强同意向默兹河挺进。后来在布莱德雷的有力干预下,第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