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巴顿将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热烈的掌声和欢呼,气氛十分融洽。
事情到此似乎已经结束了。但11 月21 日,随军记者德鲁·皮尔逊违反诺言,在美国广播公司的新闻节目中披露了这一事件。由于他断章取义地利用间接得来的材料,并加以夸张,很快便在美国社会和政界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各界人士纷纷给国会写信,要求国会对这一事件进行彻底调查,把巴顿赶出军队,并谴责艾森豪威尔等人袒护巴顿的“罪行”。但是,美国陆军最高领导层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致的,他们对巴顿所犯的错误表示遗憾和愤怒,认为必须使他接受这一教训,改过自新。但同时,他们决心使巴顿继续参加战争,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陆军部长史订生是巴顿的老战友,他指出,对这一事件的处理要做“严肃的军事考虑”,并明确他说,保留巴顿的高级指挥职务是“符合战争的最高利益的”。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不仅支持史汀生的主张,而且赞成把巴顿的永久军衔晋升力准将(巴顿的永久军衔原力上校),并竭力为他辩护。对巴顿命运最关切的还是艾森豪威尔,因为他是巴顿的顶头上司,而巴顿则是他不可多得的猛将,他利用各种方式和场合来做挽救巴顿的工作。
11 月24 日,应陆军部的要求,艾森豪威尔发出了关于这一事件的最全面的报告,这是有关该事件的最权威的官方文件。报告详细介绍了事件的经过和他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巴顿在改正错误方面所做的努力,然后郑重地指出:“必须记住,一方面巴顿在这些具体事件中的行为是不可原谅的,了解此事的军官都莫不感到气愤;但另一方面,巴顿本人爱护、鼓励并在物质上帮助士兵,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其结果是,在整个西西里战役中,第7集团军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我亲自监督了这一事件的全部调查,并采取了在当时看来是适当的步骤,因为我相信,巴顿在任何进攻战中,都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而在这种进攻战中,作为一个集团军的指挥官具有忠诚、勇敢和一往无前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据多次给我的报告说,巴顿最近每次在他部队的士兵面前公开露面时,他都受到雷鸣般的鼓掌欢迎。”由于各方面的努力,巴顿仍然留在艾森豪威尔的麾下。但是,就艾森豪威尔来说,巴顿已经达到了他的顶峰。他后来在给马歇尔的信中说明了自己的这一观点:“在任何情况下,我不会把巴顿提升到集团军司令以上的职务。”虽然后来有了集团军群司令的空缺,但艾森豪威尔从未考虑到巴顿,即使英国人在秋天一再施加压力,要求美军加强意大利的行动时,美国军方仍不愿以巴顿取代克拉克。对此,巴顿的传记作家H·埃塞姆愤愤不平地指出:“美国选拔欧洲战区最高将领的标准是谨慎的平庸之辈,而不是因脾气暴躁而受损害的取得辉煌胜利的人。”但艾森豪威尔有自己的道理,他认为:“巴顿具有某些令人遗憾的性格,他鲁莽、暴躁。有时容易冲动……可以让他担任一个集团军司令,我敢担保,他率领的部队肯定会所向披靡。”
正是:现代战争需妙算,匹夫岂可掌帅权。艾克心中主意定,巴顿只配任将官,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第十八章 悲喜交加
历尽沧桑终不悔,一身系得几安危;
壮士痴心在战场,不斩楼兰誓不回。
征服西西里之后,巴顿的军旅生涯正如日中天,他满怀信心,准备迎接更严峻的挑战。但是,“打耳光”事件几乎葬送了他的锦绣前程。在随后的日子里,巴顿似乎破打入了冷宫,是在痛苦和期盼之中度过的。此时,意大利战役正打得如火如茶,横渡英吉利海峡赴欧作战的“霸王”行动的筹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之中,而战场上的常胜将军巴顿却似乎成了局外人,被圈在巴勒莫王宫这座金碧辉煌的牢笼之中,无所事事,身旁只有一群同样百无聊赖的参谋人员。这对于巴顿来说简直是一种嘲弄和污辱,他愤愤不平,感到命运是多么不公平。他十分嫉妒克拉克将军,甚至希望他出一点什么差错,以便能够取而代之。
其实,盟军司令部把巴顿留在西西里是出于一种特殊的“军事需要”。由于巴顿在北非和西西里两大战役中表现出色,已经引起了德军对他的恐惧和关注,德军统帅部称他“以精干而著称”,把他当作战场上最危险的对手,认为他是“美军中的隆美尔”。无论巴顿在哪里出现,都会引起德军的密切注意,因为他们认为,巴顿出现的地方很可能就是盟军的主攻方向。因此,德国情报部门对巴顿的行踪很感兴趣,希望通过刺探他的活动了解盟军的战略意图和动向,根据这一点,盟军司令部决定让巴顿虚张声势地周游地中海,以转移敌人的视线。
对于巴顿来说,这是一次带着“光荣使命”的“痛苦的旅游”。他奉命带着10 名参谋在地中海地区巡游,到处招摇过市,似乎身负某种重要使命。他先后到过阿尔及尔,突尼斯。科西嘉。开罗、那路撤冷和马耳他等地,名义上是视察港口和机场,为巴顿接管这些地区做准备,并不断地把消息泄露出去。实际上,这是一次真正的游山玩水。从某种意义上讲,巴顿很欣赏这次旅游,它给了巴顿一生中唯一一次游览地中海地区名胜古迹的机会,古老的城堡、拿破仑的诞生地和埃及的金字塔令他流连忘返,难以忘怀。尽管如此,巴顿仍然不能心安理得,他的心始终没有离开硝烟弥漫的战场。1943 年停战日(11 月11 日)那天,屡遭厄运的巴顿迎来了自己58 岁生日,他十分伤感,但仍然表现出不屈服于命运的刚毅性格和职业军人的风采。他在战士公墓参加了纪念仪式,并发表了简短的讲话,说道:“我认为,为我们的国家而死死得其所。我们并不为他们的牺牲而感到遗憾,我们到这里来是为了感谢上帝,因为这些人仍然活着。”大约一个月以后,他在一篇日记中写道:“我希望在1944 年参加规模更大、战绩更佳的战斗。……命运之神将继续保佑我沿着命运之河漂流。”
就在巴顿因“打耳光”事件而离开战场的短暂时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经历了一场重大的转折。在苏德战场,地中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上,反法西斯同盟国都取得了重大胜利,战争的主动权已经完全掌握在了反法西斯同盟国之手。但是,退却之中的德日法西斯作困兽之斗,拼命抵抗,盟国部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如何利用战局的胜利转折,进一步加强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的合作和协同作战,以便尽快击溃法西斯国家,成为摆在反法西斯同盟国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苏联迫切希望美英尽早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迫使德军东西两线作战,加速其灭亡,美英两国领导人也认识到:重返欧陆的时机已经成熟了。1943 年8 月,美英两国政府首脑在魁北克会议上通过了“霸王”作战行动,决定美英部队大约于1944 年5 月在法国登陆,进攻德国腹地,同年11 月28 日至12 月1 日,美英苏三国首脑又召开了德黑兰会议,进一步讨论了“霸王”行动问题,罗斯福向斯大林保证,“霸王”行动一定按预定时间进行。会后,盟军最高领导层决定,任命艾森豪威尔将军指挥这一伟大的军事行动。
很快,巴顿就得知了这一消息,他立即从西西里给在阿尔及尔的艾森豪威尔送去两只人鸡。这是一个很有礼貌的暗示,他提醒艾森豪威尔:巴顿近在飓尺,招之即来。巴顿知道,进行“霸王”战役必须组织一个集团军群,这就需要物色适当的指挥人选,而巴顿早就盯住这一位置了。但出乎巴顿的意料,艾森豪威尔大胆地采取了一个任用新人的方案。
艾森豪威尔在决定参与“霸王”战役指挥工作的人选时,当然也考虑过巴顿。巴顿在北非和西西里的战斗表现都证明,他是美军中最优秀的“进攻型”指挥官,所以,尽管反对巴顿的呼声仍很强大,但艾森豪威尔却早已决定要启用巴顿。但他也清楚地知道,巴顿性情急躁,易于冲动,有时会像孩子似地蛮干,这一致命的弱点使他没有资格担任更高级的领导职务。经过再三考虑,并征得马歇尔的同意,艾森豪威尔最终任命了更为谨慎和年轻的布莱德雷来当此重任。但同时他认为,诺曼底登陆将是一场空前惨烈的战斗,美军不能没有巴顿这样一位敢于打硬仗的进攻型将领和战术天才。因此他决定任命巴顿为集团军司令,艾森豪威尔也考虑到,不久前巴顿与布莱德雷之间的那种上下级关系现在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