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书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版社他们都劝告你别写了,有这事吗?”
“有,我正为此事苦恼呢。”李铁林如实地叙说省城见闻。
“他们说的有道理,你好自为之,我得走了有空再来看你!”责任编辑就这样匆忙而来又匆忙而去。
送走责任编辑,李铁林又想了许多往事,他感到现阶段出书太难了。一点也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以为有钱了就可以随便出书了,其实这是自欺欺人愚蠢之见。他感到那些名家名著随便在哪个出版社都有出书机会,惟有像他这样的人东扑西扑饥不择食,想出书,不靠自费靠什么?可是没有书号,李铁林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整天坐立不安。没有书号,李铁林的书出不来,他写的作品就无人承认。在这充满竞争的年代,李铁林即使有天大才能也不被人赏识,甚至仅凭他的为人处事就没有人赏识,更没有人肯相信他有多大才能,所以他的工作始终没有着落。这一段时间,李铁林提醒自己要抓紧时间写出作品,抢占一切可能利用的制高点。为事业,为前途,他必须尽快搞到书号。那些日子,李铁林像打仗一样,每天都在等待出版信息。可是没有人告诉他,没有人认为他会出得起书,他们以为李铁林被官司砸趴下了。有一天李铁林忽然接到外地人来的一封信,说他们那里正在筹备出版丛书,问李铁林有没有志向。正愁得发疯的李铁林马上回了一封便函,说他同意出丛书,并很快把他的书稿随同一万元现金寄到南方。
在那部书稿前,李铁林为自己的书作了序,明确表示官司背后的阴谋诡计,揭发了损人利己的丑恶勾当。在序里李铁林还是给当事人留一些面子,没有点出他们的真实姓名,他想有朝一日他再出书时他一定要写出他的所有愤怒和委屈,让天下人看看这场官司背后的丑恶内幕,让人知道李铁林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其实李铁林忽视了他自己的能力,多年来他一直处于逆境中,他曾努力过,奋斗过,挣扎过,拼搏过,也自卑过。别看他现在叫得冤屈,好像世界上只有他是屈死鬼,真让他写出委屈未必写出来。人都有站这山望那山高的毛病,等到他爬上了这山才知道那山也挺高,李铁林就是属于这种人,吃着碗里的,望着盆里的,放着好好的国营单位不想干,甚至连提拔的机会都放弃也要死心塌地搞文学。而且搞了这么久,遭了这些罪,这才知道文学不是好玩的,更不是他这样的人搞的。如果现在让他与搞文学的人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他肯定会劝告说:别把文学看得那样崇高,那样神圣,因为看得越高跌得越重。这是李铁林的至理名言,他搞了这些年文学,经验和体会足可以成车舟载了。当然失败的教训绝不会少,眼下李铁林对文学的渴望不亚于青年人对恋爱的渴望,他几乎把全部心血和汗水都投在创作上认真写出每一篇作品,从字里行间流淌着他的浓浓深情。可是李铁林有一个致命弱点他不爱讲话,不论干什么他都以沉静来表达他对事物的认识,以沉静来表示他对人的感激,就这样一个弱点几乎坑了他一生。
在所有认识李铁林的人中都说他不会说话,有什么好处都把他拒绝门外,这也是他的工作始终调不成的主要原因。他腼腆,有些话可说可不说别人都说了,有些事可做可不做别人也做了,他觉得没必要重复。他忍耐性极好,不论什么时候他信奉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他长期生活在逆境里养成少说话多干活,为此保存下他的纯真。别看李铁林不爱说话,但他的心灵是敏感的,目光是锐气的,他能一眼就看出这人是好是坏。
当然,他自己对人是一切以文学为主,一切以真诚为主。当他神出鬼没把书稿和一万元寄走后,他有些后怕,有些提心吊胆。他怕钱收不到,怕书稿半路丢失,连他自己都纳闷什么时候变得婆婆妈妈了?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稍有空闲,李铁林就给远方那位朋友打最话,询问有关出书的情况。那时电话尚未普及,李铁林家里家外话费骤然增长,他能不急吗?一万元寄出去他连水漂都听不见,别说是钱,即使是出书的事也够他喝一壶的了。这是一本公开出版的书,它比李铁林的《人生有丑》内部刊号还要强十倍或百倍,也更有说服力。从打他打官司以来他就盼再出一本争气书,将他对文学的观感阐明出来,将他的思想感情汇报出来勉得有人说闲话。每当他听到有关出书的消息他就非常兴奋,恨不得早些把他的书出版,李铁林这种渴望心情是他多年来都难以表达和体现的。也是苍天有意成全李铁林,或者说他的真诚感动了苍天,随着市场开放搞活经济,出版市场有了松动,自费出书的形式渐渐得到出版界的认可,一些有名或有成就的作家也开始自费出书了。李铁林很高兴,毕竟有了同行者,但高兴之余,他也担心,自费出书低人一等。虽然自费出书已成历史潮流,但在评奖中依然不被人重视,李铁林为此更加愤愤然,不断给朋友打电话询问书事。
这个时候,李铁林的心态是平和的,他一心写作,连电视剧都不看。不论编辑发稿还是不发稿,李铁林都无所谓,依然静下心来默默写作,小说散文写出几百万字,这在他的地区也是首屈一指。这时候,他还真发表了几篇好作品,有了一点小名气,来他家里拜见他的文友也多了,李铁林受到了善意的关怀,他感受到因为官司给他带来的阴影开始消除。这个时候,李铁林忽然感到来的人太多了,耽搁了他的宝贵时间,耽搁了他的写作机遇。于是,再来人时,他就渐渐对人冷淡了。每天有人谈话超出三十分钟后,他主动辞别客人,望着被他赶走的客人,他在心里直说对不起。不过朋友们也理解他,如果不是这样他真的没有多少时间再写作了;如果他不从一点一滴做起,不从一分一秒积累,他的生命真的是不够用的。在此一瞬间,他突然明白一个道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难怪当年老师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每每此时,李铁林越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写作。
第三十六章、销书经历
    一个明媚的上午,李铁林正在家里写稿子,突然接到电话说他的那本书《官司背后》出版了,样书不日寄到。李铁林高兴地冲着话筒连续作了三个飞吻,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喜讯啊,李铁林盼望的事总算有了眉目。这天晚上,李铁林和妻子炒了几个菜,他对妻子说:“幸亏有你的支持,我才能顺便出书,来,我敬你一杯!”
妻子说:“你不要敬我,这书是你写出的,钱也是你赚的,出书写书都是你的。来,我敬你!”
李铁林说:“别你敬我,我敬你的了,喝了这杯吧。”夫妻兴高采烈,喝着酒,计划着以后的事。
十几天后,一张关于他的书的提货单送到他的手里,他兴奋得什么也不写了,马上租辆三轮车赶到货物处,将他日夜盼望的样书提出来。因为高兴他多给了蹬车师傅10元钱,这对他来说是一件从来没有的事情。回到这家里,他迫不及待打开包装拿出一本,望着《官司背后》,李铁林激动异常,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出版自己的书。
第一次呀,不容易,这让他难忘的第一次,李铁林真的有些发狂,有些倨傲,那些整他的人做梦也想不到李铁林又出了一本书。这场官司的硝烟尚未散尽,李铁林这样做无疑是顶烟上,是向所有人宣战。此刻李铁林已顾及不了那么多了,他兴致勃勃地把《官司背后》分发送人,上至市委市政府和宣传部及各级领导,下至文联文化部门,还有那些文学爱好者,他们纷至沓来朝李铁林要书。连一些十几年不见面的老领导也找到李铁林朝他要书,而且让他签字留作纪念。这些举动让李铁林高兴,他简单搞了一下赠送仪式,再一次打破城市的宁静。
有史以来,这座城市除了一本志书外,没有一个正经作家出过书,只有李铁林的书是城区的代表,这座城市能不沸腾吗?人们大眼瞪小眼不安地交流着,议论着,还有心怀不满的人再次往新闻出版署打电话询问李铁林出书情况。一时间,在李铁林的周围又出现了一种极其不正常的现象,似乎受到了什么人的监视。这一次,李铁林不吃惊,不来气,已经有过一次教训了,他还怕有第二次或第三次吗?现在,他要做的就是把书尽可能快刀斩乱麻地分送出去,以此报答多年来帮助他的朋友们。送上一本书的同时,也是送上李铁林的一颗真诚的心,更是一种报答吧。
记得在法庭上曹法官就问他:“你为什么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