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的,一份是给显丽艳的。
李铁林见此十分震惊悲痛地问妻子:“你为什么不能早告诉我事实真相?”
妻子说:“衣飞有话不让你知道,她说只有你的书写出来后才能告诉你,还说这本书写出来后你就不能再写了,用这笔钱买一个人身养老保险。她说你没有孩子防止万一。”
妻子这样一说李铁林痛哭失声,他不明白衣飞这样好的人怎能走了呢?李铁林一时想不开,沉默良久他才问妻子:“衣飞的追悼会什么时候开?我要亲自为她吊唁。”
妻子告诉他:“衣飞的追悼会早开过了,显丽艳就是在开会的当天受到严重刺激而病的,这一切都是衣飞事前策划好的。她没有亲人也没有结过婚,她的财产都留给了你,她说你是她最信赖的男人……”
妻子心情沉重地一五一十把衣飞留下的话都跟李铁林说了一遍,他打断妻子的话不让她再说了,再说他也痛苦得受不了而发疯的。
月亮比想象的还要圆还要明亮,李铁林登上一个高坡他望着蒙蒙胧胧的远处心想这个衣飞与众不同,如果她活着看到他完工的第二本畅销书会是什么样的态度呢?会不会继续支持他的写作呢?如果为这书起名字她会不会用以前的书名?李铁林想了许多许久最后他认为会的,李铁林告诉妻子:“我的书名想好了仍旧用结婚纪念日,目的就是为纪念衣飞,纪念从前的甜蜜岁月。”
妻子明白李铁林的心情,知道他现在所有心思都在衣飞身上,于是她含泪答应着:“我赞成。”
第七十六章、选择北京
又一场大雨呼啸而至,突然把正在梦中的李铁林惊醒,他躺在席梦思床上两眼直勾勾地望着棚顶的吊灯一动不动地听着雨声。也许是雨下得太大,豆粒般的雨滴如万马奔腾的冲锋大军一阵阵的砸得阳台上玻璃叭叭作响,而身旁的妻子睡得正香,似乎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把她从梦中惊醒。在雨声中思索有一股急切感受,很长时间没有想明白的事在此一瞬间忽然有了十分清晰的体验,如果不是这场暴雨李铁林也不能这样快做出决定,他要放弃好端端的工作不去做居然异想天开去北京闯一闯当什么大出版商。或许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医院比如房地产比如交通比如商场,这些行业靠近经济,惟有文化行业有属于自己的性质,这种观念是从古至今留下的争鸣。直到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有了变化,有人认为文学不是商品不允许讲价格,也有人认为文学是商品应该按市场行情以质论价,于是作家们优先走向市场成为先富起来的人。
当出版商并非李铁林的本意,虽然他从二十多年前就写出作品几乎每年都有作品发表,但他的坎坷经历催人泪下,他在这座城里不得烟抽谁都可能踢他一脚。最近几年他是又打官司又出书把不大的城区闹得热火朝天,不知不觉也得罪了一些人以各种手段整治他结果是他百尺竿头更近一步,谁也奈何不了他。现在他躺在雨中思索,突然发现他所钟爱的文学改变了潮流,也改变了手法。不论男女不论年龄的作家只要写出性爱,写出凶杀,写出腐败就有英雄用武之地并可获得可观的利润。而他观念不新,为人处事一本正经,加上环境不能施展在此生存如同守珠待兔。再看看那些下海的作家专项写出电视剧,一下子就可以获取几十万元的丰厚利润,而且是火得不得了。而他还写那几篇散文之类的小短文得个百八十元的稿费沾沾自喜,不如轰轰烈烈大干一场,搞出版发行也是一条最佳可行的路。这是李铁林人生的重要选择,他有些犹豫,甚至连续几个月都不能贸然定下来。
日子就在提心吊胆中过去了,生活仍旧紧张,幸而衣飞给予了稿费,给予了帮助,使他在艰难险阻中看出了希望。生存和前景都迫在眉睫不能再犹豫了,这场暴风雨帮助李铁林一个大忙使他在犹豫中选择了北京。走之前,李铁林做了一件事,他写出一封举报信并复印三张,一张寄给检察院,一张寄给公安局,一张寄给法院。虽然这些情况算不了什么,但李铁林咽不下这口恶气,他想方设法要讨回这口气,他不相信中国没有说理的地方,也不相信这里总是那些有权人说了算。
当李铁林打点行李准备启程时,妻子忽然生气地埋怨他说:“你去北京也不与我商量,那地方人多能人也多你一个小百姓能生存下去吗?你看看周围的人去了又回来的有多少何必去冒险呢?再说了现在家里不像过去那样紧巴了有了钱还怕出不起书吗?”
李铁林眼睛一亮,他觉得妻子说得有道理,她是为自己担心。因为很多作家包括那些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在北京呆了没有多少岁月就回来了,有的连两个月都没有混上就灰溜溜回来了。现在妻子担忧自己也是人之常情,于是他劝告她说:“你放心我又不是第一次出门,难道你愿意让我在家吃闲饭?”
妻子瞪了李铁林一眼,严肃地说:“你出外带走一张嘴我也少一份负担,问题是你这次出去不是旅游是生存,你这样老实巴交的人能在北京生存下去吗?”
李铁林知道妻子对他不放心,因为他在这一亩三分地里都没有他的好果子吃,到了北京人才济济像他这样的人能适应吗?其实妻子担心他也担心,他更担心他搞不好人际关系。不过既然他迈出这一步就应该勇敢面对,他对妻子说:“你不用为我担心别人能干我也能干,我就不相信我什么事也办不成,如果我真做不成我再回来到时与你共同度过苦日子。”
妻子微微一笑,说服他:“回来我欢迎,只是我给你事先提个醒你们文人想象丰富总把好事想得美,但现实情况你不懂出门在外不如家里,不是有那句话吗?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这话的含义你比我懂。”
其实说句心里话,李铁林对妻子是比较尊敬的,不是他对女性的尊敬而是他对妻子工作的尊敬,妻子每天要参加许多强劳动十分辛苦,还要为家操心为他操心。虽然他有时帮助妻子买个菜做点饭菜也是杯水车薪远水解不了近渴,妻子一天到晚还是在苦难中度过。当初他与妻子谈恋爱时他就想给妻子调换一个轻闲工作,由于他自己的工作尚未有着落所以对妻子的工作渐渐放弃了,谁知一放就是这些年。如今人到中年他还要照顾妻子他感到了人生的不如意,加上这些年的坎坷经历使他对这个环境失去信心不得不决定去北京生存,同时也是查清衣飞的死因。
想到此,李铁林安慰妻子:“你放心吧,我这次北京之行不会时间太长不论挣钱还是不挣钱我都会早点回来,何况还有你这个妻子呀。”
妻子嘴一撇,嗔道:“去你的,到了北京早把我忘掉了。”
妻子不再说什么,默默地为丈夫整理行装。
李铁林也不说话低头沉思,他知道妻子的心里想什么,想到马上就要离开两人的心情都不平静。时间过得真快,午饭后李铁林终于登上了前往北京的特快列车。多年以前李铁林曾经坐过这次列车,那时到北京的时间大约是早晨,现在他又坐这次列车已经是今非昔比竟提前两个多小时到达北京。
虽然坐了十几个小时的夜行车,李铁林还是精神抖薮不知疲劳下了车,可是当他跳下站台的一瞬间他有些晕头转向不知自己该往哪里去找什么人联系,他一时没有主意站在站台犹豫起来。早晨的北京空气清新,也许是刚刚下过雨地面现出几处水洼,清新的空隙中透露出一种潮湿让人感觉湿润扑脸。这时过来一个人问李铁林:“先生要帮忙吗?”
李铁林早听朋友讲过现阶段有帮助人的人每次只收十元钱,可这十元他也舍不得,于是他对那人说:“对不起我自己能行。”
李铁林边说边扛着自己的随身物品走出站台,马上过来一辆出租车将他载到钓鱼台国宾馆。李铁林知道自己不能住这里他便下了车付了费,忽然他想起衣飞以前为他提供的地址,在衣飞以前住过的地方一定会有许多了解衣飞的人。李铁林马不停蹄来到中期文化公司,衣飞曾经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熟悉她的人一定会帮助李铁林度过难关。果然,李铁林来到这里后员工们高兴地伸出援助之手很快就把他安置下来,李铁林放心地睡了一觉。
北京的文化环境果然名不虚传,除了那些有关的文学界人士外,许多著名作家纷纷聚集在一起把北京的文化活动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李铁林来此没有几天他就感受到了这种气象非比寻常,他决定趁机了解一下北京的出版市场,试探一下这里的水有多深能不能捞到他所需要的东西。
经过几天的努力,他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