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情绕瓮山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这是怎么啦?其实自他将我从湖中救起,我向他敞开心门的一刹那,自己不是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吗?当时不是已经对自己说好,不要去在意的了吗?心刚才为何会猛抽一下?是心痛吗?我不要这样,我要坚强!明知道他会有很多个老婆,还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他,就不要再这样放不开,成为他的累赘!他刚才看到我面色苍白了吗?我怎么可以让他看见?我应该对他笑才对啊!我不能这样,一定不能这样!下次再见到他,一定要对他笑!可我现在还想哭,怎么办?好吧!那就让我今天一次哭个够吧!我要把所有的眼泪哭干,这样下次再见到他,我就不会再有眼泪流出来啦!想到这,为了让更多的眼泪出来,我竟轻哼起了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红豆曲”。以前看电视时,我就曾为这首歌落过泪,而且听一次落一次。我知道这首曲子对我是很好的“催泪弹”。而事实也正像我所预料的,我越是哼唱,就越是有更多的眼泪出来。
也不知哭了多久,门外传来了小路子的声音,问我可否进来。自知道字是他送的后,我就明白小路子是他的人。于是心想他是不是有什么话捎来,所以就对着菱花镜擦干了泪,但那双眼的红肿却是怎么也去不掉的了。
我把小路子让进屋,他却似没话给我,只细细打量着我。我这才明白他是嘱小路子来看我怎么样了。既然刚才决定要笑着面对他,我就不想让他知道我不好。于是我让小路子等我一下,自己却摊开了纸准备给他写些什么。
写些什么呢?正在踌躇,突然想起了毛泽东的那首《咏梅》,不正能体现自己现在想向他表达的意思吗?于是在纸上端端正正地写道: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写完,把纸仔细叠了叠,让小路子他给四阿哥送去,又嘱咐他什么话也不用说。
―――――――――――――――――――
 
 
再看到他时,已是钮钴禄氏被赐到他藩邸的第二日了。他带着新人来宫中,想是要给他母亲德妃娘娘请安,却不料在宫内的长街上碰到了我。为了显示我真的不在意,我笑着给他们请安:“奴婢见过四阿哥!见过侧福晋!”却听钮祜禄氏慌乱地说:“姑娘言重啦!我只是贝勒府里的格格。”我惊讶地望向他,心道:由皇上赐配的,不应该是个侧福晋吗?他却把头扭向一边,不看我。然后平淡地道:“起吧!”就带着钮钴禄氏朝永和宫去了。只留下一脸错愕的我… 
“想什么呢?这么出神?”忽听身后有人说话,回头一看,却是八阿哥,忙道:“奴婢见过八阿哥!八阿哥吉祥!” 
“起吧!”八阿哥微笑着道,在看了我好一会儿之后,又道:“你那天说完老十,待他明白过来之后,气闷了好些天呢!” 
我一时想不起他所指,待记起时,忙道:“当时奴婢越礼了,望八阿哥见谅!”心却道:他怎么还记得这一出? 
又见他不说话,只是微笑着看着我,我忙道:“如果八阿哥没有别的事吩咐奴婢,奴婢就告辞啦!” 
“去吧!”待他话音刚落,我就急急地转身离去。 
春去秋来,待我惊觉时,已是十一月。这日皇上在乾清宫召见正在修《明史》的史臣,让我奉茶陪伺。康熙非常严厉地告诫那些史臣,让他们在修《明史》时,一定要做到“核公论,明是非,以成信史”。待那些史臣领旨退去后,康熙突然问我:“你是不是觉得我管得太宽了?” 
以前议事我虽伺立于旁,他却从没有问过我什么。今天突有一问,我一时真琢磨不透他的意思,忙跪道:“奴婢不敢说,怕获干预朝政之罪!” 
他笑笑道:“说说吧,恕你无罪!” 
我一时想起《清史》,就是因为有太多任意的增减、篡改,所以才造成清朝留下了许多历史迷案,更有乡间野史的投人所好,才造成这些迷案更加扑朔迷离,使后世不能明辨。所以道:“皇上并非管得太宽,实乃治国明君也!”他听我这么说,微露出不屑的神色,我却没理会,继续道:“我看历史,其实就是记述每天发生的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的结果,进而从中找出事件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为自己,也为后世人的活动提供借鉴。编写历史书籍,可以记录这些历史事件,树立良好道德风尚。读史明智,亦可明辨是非,陶冶情操。以史为鉴,就可总结国家兴衰存亡的道理。汉初把秦二世而亡作为借鉴,唐初把隋二世而亡作为借鉴,因而有了汉唐盛世。这也就是司马迁之作《史记》,司马光之作《资治通鉴》的目的。由此可见历史对自己乃至后人都尤为重要。但如果编写史书时,不尊重历史,任意涂改、杜撰,也就使历史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甚至混淆后人的视听。所以作为历史的编著者,就必需做到刚才皇上所说的‘核公论,明是非’。”说完,我就看着皇上,心中却懊恼道:我虽然说得白话了些,他应该能听得懂吧?都怪我在以前不爱文言文,要是早知有今天一问,我在21世纪时就该多读些史书,也就可洋洋洒洒地之乎之也一番啦! 
康熙当听到我后面的话时,就已经脸现错愕,随即又现赞叹。当我说完,他想了一会道:“你所言虽然粗俗,却也意义深刻。当今女子有你这份见识,实属难得啊!我若当初真把你赐给他们中的哪一个,不免可惜了你。所以看来我当日之举措实乃明智之举啊!” 
在听到他最后几句话时,我不知是该喜,还是该怒,只有傻傻地站在那里… 





第一话 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郊,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宫御苑。
颐和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侵略军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开始重建。
 
 
追溯颐和园的历史,其实远在金贞元元年(1153年)即在这里修建“西山八院”之一的“金山行宫”。到了明代这里已成为京城旅游胜地之一,同时也是皇家重要的行宫之一。湖被称为“西湖”。后因在山上挖出一“瓮”,就将山改称为“瓮山”,湖改成为“瓮山湖”。明弘治七年(1494年)又在瓮山南坡中央修建了园静寺,将此行宫命为“好山园”。康熙三年路过此地,将“好山园”改名为“瓮山行宫”,又于康熙四十一年稍作扩建和修葺。康熙朝时,在瓮山顶上有内务府上驷院所设的马厩,规定凡是犯错的官员太监等都必须在此铡草一年后方可定罪。到乾隆十五年,乾隆决定在此修建一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在圆静寺的基础上修建“大报恩延寿寺”,后在英法联军时烧毁,光绪又在其遗址上修葺,命名为“佛香阁”,所供奉的千手观音像则是明代就有了。乾隆同时将瓮山泊边上的圆静寺的放生台改为石船,即现在的“石舫”。乾隆并将此座园林命名为“清漪园”。后光绪重建时,将“瓮山”改成“万寿山”,“瓮山泊”改为“昆明湖”,而此园则命名为“颐和园”。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也可分为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约占全园面积的3/4。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湖中有一座南湖岛,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姿,形态互异。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阅看耕织图画柔桑拂面,豳风如画,乾隆皇帝曾在此阅看耕织活画,极具水乡村野情趣。与前湖一水相通的苏州街,酒幌临风,店肆熙攘,仿佛置身于二百多年前的皇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